李丹丹
云南師范大學華文學院國際漢語教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國際漢語教學的目的是讓留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流暢的用漢語表達和交際。有效的交際能力,除了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以及與此相關的能力之外,還必須了解交際文化的內(nèi)容,才能對漢語進行得體而有效的交際。語言的運用,不光是交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國際漢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在使用一種語言的形式時,不光要考慮語言的功能,也要考量語言使用是否得體。因此,禮貌原則的應用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禮貌原則的含義、作用、應用這三個方面對禮貌原則進行闡述
人們的交往過程時,不同的語境中,即使是相同的詞語,有時候所表達的句子的含義也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語言與民族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禮貌原則也在民族文化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根據(jù)當時的教學語境,說出最適合的話;而學生則可以根據(jù)語境,理解教師話語所傳遞的深層含義。
在漢語課堂上,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含義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在教學中,不明確詞語的使用范圍和含義,放任學生任意地使用這些詞語進行交際,最后在使用中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導致交際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形成不愉快。因此,教師要明確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用法,教導學生在正確地語境中使用這些詞,使詞語的使用符合禮貌原則的各項準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禮貌原則作為重點知識教授給學生,明確禮貌原則在不同文化中的差異,了解學習者所處的語言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夠讓學生使用正確的詞匯和方式去交流,才能夠在交際過程中體現(xiàn)自身禮貌和修養(yǎng),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社會習俗,禮貌原則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即使雙方都出于禮貌交往的前提,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卻難免引起語用失誤,造成交流中的誤會。為了避免由于誤會而造成的不愉快的交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實際語境,讓學生在課堂中運用禮貌原則進行交流。在實際運用中了解禮貌原則的含義和規(guī)則,減少不禮貌事件的發(fā)生。
目前,在對外漢語課堂中的許多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來自于本土,其中涵蓋了當代社會的文化信息。教師在講授教學內(nèi)容時,不僅要講解文中的句型、短語等語言知識,同時也要講解其中蘊含的文化知識。為此,在教材的選擇上,要符合禮貌原則,不合時宜的教學內(nèi)容不要出現(xiàn)在課本中。教師應認真的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文化知識內(nèi)涵,在講解文章時進行文化教學,把詞匯、語法的傳授放在了教學重點上,了解語言學習的文化背景,改善課堂教學內(nèi)容實用性不足,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情況。滲透跨文化交際,以達到教學目的。
教師應基于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需要,不斷改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進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傳統(tǒng)的漢語教學注重語言形式和語言內(nèi)容,從而忽視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之間的關聯(lián),這種教學方式造成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實際應用中出現(xiàn)交際失誤,不能正確運用語言知識。
在語言交際中,禮貌原則地應用,除了學習者對異國文化的了解外,學習者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為此,無數(shù)的教學實踐證明,針對性的語言交際是學習者運用禮貌原則最有效的方法。在禮貌性原則的指導下,讓學習者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說出最符合禮貌原則的語言,這種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學習者在實際交際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而且可以提高學習者運用禮貌原則的準確性。
通過以上的闡述,禮貌原則的六項準則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毋庸置疑,禮貌原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是尤其相同性。不同的文化觀念和符號系統(tǒng)有著顯著差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際的進程不同。但是相同的話語在不同的聽話人中,品讀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禮貌原則的熟練正確的使用與中西文化的異同也是緊密相聯(liá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