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昕可
吉林市亞橋中學,吉林 吉林 132000
近年來我國離婚率逐漸提升,學生處于離異家庭現(xiàn)象逐漸增多,為日常學生教育帶來影響,重視對部分學生的心理分析,及時查找問題,是對學生教育及良好預后學習的關(guān)鍵。針對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對策教育,疏導學生情緒,養(yǎng)成良好人格,確保其心理健康,成為教育工作者目前面臨的新挑戰(zhàn)。
父母離異對子女的影響較大,學生處于人格尚未成熟時期,失去一方父母的生活將對人的關(guān)系及情誼產(chǎn)生懷疑,對人間真情不再信任,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對家人、老師和同學態(tài)度冷漠,不與其他人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對人生失去應有的熱情,逐漸形成與周圍人交流的厭煩,甚至不與他人接觸的孤僻性格。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剛剛建立之初,冷漠孤僻的心理將影響學生的成長,甚至影響整個人生。
離異過程中父母的遺棄及冷落現(xiàn)象也較為常見,甚至對子女的監(jiān)護責任出現(xiàn)推諉,學生體會不到關(guān)愛,往往出現(xiàn)“我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心理,自尊心嚴重受到挫傷,自我否定心理較強,形成不準確的自我評價,自卑及失落心理成為主要問題。同時部分學生及家長,對離異家庭學生家庭變化作為議論焦點傳遞負面信息,甚至拒絕交往的情緒將形成巨大的心理陰影,為學生帶來自卑感。
部分學生恐懼抑郁情緒較強,父母在婚姻變化過程中的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并且在進入單親狀態(tài)后,父親或母親仍保持粗暴的情緒,學生長期處于恐懼狀態(tài),強烈的心理壓抑及恐懼感,讓學些不能正確認識人際關(guān)系,保持小心翼翼的狀態(tài),對生活沒有激情。抑郁心理在學生中較為常見,在家庭的分裂過程中硝煙、冷戰(zhàn)現(xiàn)象較多,長期生活在壓抑的家庭氛圍中,為父母的關(guān)系及未來擔憂,安全感全無,抑郁情緒暴漲;在父母離異后,同學、家庭與社會的“另眼看待”也成為學生抑郁的主要源頭。
在離異家庭中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較為常見,由于父母感情的破裂,對孩子的仇視、漠視情況頻現(xiàn),動輒打罵、過度溺愛等極端情緒,養(yǎng)成孩子粗暴偏激的心理問題。在學校中表現(xiàn)為言語及肢體的粗暴行為,思想偏激,與同學及老師關(guān)系較為緊張。
單親家長因不能給孩子完整的家庭,愧疚、補償心理較多,在吃、穿、玩等金錢方面都盡量滿足其需要,養(yǎng)成學生大手大腳、不珍惜的缺點,對孩子感情與思想交流與溝通不足。積極設(shè)立離異家庭學生檔案,多方面進行關(guān)注,與學生家長積極進行聯(lián)系,將學生學習及生活的情況進行及時溝通,一旦出現(xiàn)特殊心理應采用有效的引導模式,尤其對隔代撫養(yǎng)的家庭更需要良性的引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輔導,關(guān)懷學生的生活,加強對學生的行為矯正,定期進行同學、老師、學校以及家庭的多方交流。
離異在家庭分裂、父母生活變化過程中,開放觀念能夠積極面對婚姻離聚的好惡態(tài)度,對嘲笑、歧視及戲弄的做法嚴厲制止,維護離異家庭學生的良好形象,樹立起應有的人格威信。針對不良情緒的學生,及時進行合理的引導,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減少嚴肅責問及訓斥的方法應用,及時采用懷柔的方式,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積極開導,樹立學生自信心,實現(xiàn)人格的正確樹立。
在家庭產(chǎn)生變故后,學生學習難免不同程度的下滑,具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解決。關(guān)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及方法不足之處,可采取同學互助模式,也可與各科老師進行溝通,合理進行學習調(diào)配,及時進行方法的調(diào)整,將學生的思想及關(guān)注點從家庭變化中轉(zhuǎn)移到學習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日常檢查與考核過程中了解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補充與學習,提升學生的成績,樹立學生的自信。
在學校生活中,營造班級的和諧氣氛,減少對離異家庭學生不良的信息傳遞。當學生遇到學習及生活困難時候,傾聽其發(fā)言,鼓勵學生參與班級、學校各類活動,用激勵、贊賞的方式促進學生人格的成長,減少學生自卑失落、粗暴偏激、恐懼抑郁等心理的滋生。建立良好的學生之間關(guān)系,增進學生友誼,擴大離異家庭學生的朋友圈,營造和諧的氣氛,維護學生愉悅、健康心理。
綜上所述,離異作為家庭的重大變故,學生思想波動較大,自卑失落、恐懼抑郁、冷漠孤僻、粗暴偏激等心理較為常見,注重樹立學生的信心,維護學生自尊,積極解決學習難題,積極與家庭進行溝通,營造和諧的學校氛圍,為學生人格的建立進行多方面的努力,勢必將學生的心理問題降低,統(tǒng)一各方面教育影響,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