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民,邢宇瑞,邱娟,張琰,齊琳,祁蕊,郭華娟,魯衍強,胡季芳
(1.開封市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河南 開封 475002;2.上海張江普匯轉化醫(yī)學研究院,上海 201314)
谷胱甘肽硫轉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是體內生物轉化過程中Ⅱ相代謝酶的主要成員,在肝臟中含量最高,約占肝臟可溶性蛋白的5%?;蚨拘院图毎拘原h(huán)境物質,尤其是各類環(huán)境致癌物及其親電子性的代謝物,在GST的催化下轉化為親水物質,從膽汁或尿液中排泄。GST基因多態(tài)性導致個體不同的酶活性[1],與腫瘤[2]、哮喘[3]、糖尿病[4]、出生缺陷[5]、低出生體質量[6]、早產[7]等多種疾病發(fā)生以及藥物代謝水平密切相關。本研究以開封市漢族育齡女性為對象,開展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態(tài)性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獲取本地區(qū)的群體遺傳學特征,豐富中國少數(shù)民族遺傳數(shù)據(jù)庫,并為個體化醫(yī)療保健和疾病的一級預防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開封市婦幼保健院進行圍孕期保健的漢族健康女性506名,采集口腔黏膜細胞。排除嚴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遺傳性及先天性疾病、HIV感染,排除與GST基因相關的肝癌、肺癌、膀胱癌、哮喘、白內障[8]、糖尿病、心血管疾病[9]、精神病[10]等。受檢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1.2 檢測方法采用硅膠吸附法提取口腔黏膜細胞樣本的基因組DNA。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GSTM1、GSTT1和GSTP1A313G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儀器、試劑均購自美國ABI公司。
1.3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HaploView 4.2軟件進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使用SPSS 19.0軟件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入組對象的GSTP1A313G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符合遺傳平衡(P>0.05),說明數(shù)據(jù)來自同一孟德爾群體,樣本具有群體代表性。見表1。
表1 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
2.2GSTM1、GSTT1和GSTP1A3133G基因多態(tài)性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的頻率分別為57.5%和47.0%。GSTP1A313G基因位點突變純合子GG基因型頻率為3.2%,其中等位基因G的頻率為17.3%。見表2。
表2 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態(tài)性頻率[n(%)]
2.3GSTM1和GSTT1基因的聯(lián)合表達GSTM1和GSTT1同時缺失基因型(--/--)頻率為28.5%。χ2檢驗結果顯示,GSTM1和GSTT1基因型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相互獨立,無明顯關聯(lián)(χ2=0.057,P=0.200)。見表3。
表3 GSTM1和GSTT1基因多態(tài)性的聯(lián)合表達[n(%)]
GST是由23~29 kDa的不同亞基構成的二聚體,有一個超基因家族編碼。根據(jù)所編碼蛋白化學性質、氨基酸順序及酶動力學特性分為α、μ、π、δ、θ、κ、ζ和ω共8個家族成員[11]。GSTM1屬于μ家族,位于染色體1p13.3位置。GSTT1屬于θ家族,位于染色體22p11.23位置。GSTP1屬于π家族,位于染色體11q13位置。3個編碼酶的主要功能是使各類親電子化合物,如致癌物、藥物、環(huán)境毒素、氧化鏈產物等,與谷胱甘肽結合并進入下一個代謝步驟。GSTM1和GSTT1的多態(tài)性表現(xiàn)為部分或全部基因缺失,是由于基因兩側的兩段高度同源序列發(fā)生重組而導致[12]。GSTP1第5號外顯子A331G多態(tài)性導致底物結合區(qū)的Ile變?yōu)閂al,影響親電子結合位點的空間距離和結構。這些基因多態(tài)性對親電子致癌物和環(huán)境毒物的代謝造成影響,與多種類型的癌癥發(fā)生相關。譬如,GSTM1基因缺失與吸煙在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協(xié)同作用,GSTM1和GSIT1同時缺失的個體患胃癌[13]、肝癌[14]的危險性顯著增加。GSTP1主要存在于肺和胎盤中,作為重要的多環(huán)芳烴代謝酶,是中國人群的肺癌易感因素[15]。
研究表明,GST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具有明顯的種族特異性[16]。黃種人(57%)和白種人(46.6%~53.7%)GSTM1缺失基因型頻率相近,高于黑種人(27.6%)[17-18]。黃種人(49%)的GSTT1缺失基因型頻率高于黑種人(24.1%)和白種人(13.3%~14.7%)[17-18]。GSTM1和GSTT1同時缺失基因型的頻率在3種人種中的分布與GSTT1相似,黃種人(19%~29%)高于白種人(5.10%~7.50%)和黑種人(3.9%)[17-19]。GSTP1313G等位基因頻率黑種人(52%)高于白種人(33%)和黃種人(18.7%)[20]。根據(jù)本分析,開封市漢族育齡女性GSTM1缺失基因型頻率為57.5%,與北京(59.3%)[21]、上海(54.4%)[22]、廣州(50.3%)[23]等地相近,低于貴州(69.1%)[24]。開封市漢族育齡女性GSTT1缺失基因型頻率為47.0%,與上海(48.4%)[21]、深圳(48.6%)[6]相近,低于北京(58.4%)[16]。開封市漢族育齡女性GSTP1A313G基因位點突變純合子GG基因型頻率為3.2%,其中G等位基因頻率為17.3%。GSTM1和GSTT1同時缺失基因型頻率為28.5%,其中GSTP1133G等位基因頻率為8.5%,這些屬于毒物代謝能力很弱的高危人群,應針對性地加強疾病預防。
綜上所述,開封市漢族女性GST基因相關位點多態(tài)性分布雖與全國已有研究報道的地域數(shù)據(jù)相近,但其風險基因型占比仍然較高,這類人群對環(huán)境毒物的解毒能力較低,在孕期更易發(fā)生不良孕產及出生缺陷。通過檢測GST基因多態(tài)性,可以評估毒物代謝能力、相關疾病風險以及藥物代謝水平。通過調查GST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可以為基于群體遺傳特征的個體化醫(yī)療和保健提供依據(jù),包括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環(huán)境與健康素養(yǎng)水平,主動規(guī)避不良環(huán)境暴露,以及開展靶向營養(yǎng)干預和疾病一級預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