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年勝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第二中學,貴州 銅仁 554300)
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是學生們正式開始歷史學習生涯階段,對于學生們學習興趣和主觀學習能動性的培養(yǎng),教師必須采取正確而高效的手段。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須得貫徹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的主觀念,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展開。通過新型的教學方式,改進傳統(tǒng)課堂的習慣,改變學生的學習理念,讓學生從以前的“讓我學”的觀念轉變成“我要學”的觀念,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下面,將基于自主學習的視角對初中歷史教學策略進行展開分析。
提出問題是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手段,用提問的方式開啟學生們的課堂學習,在課堂開始之初給學生們的心頭埋下疑問的種子,這種做法有助于教師全方位的展開課堂,引導學生進行一步一步更加深入的探索,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時候變得更有目的性和邏輯性。對于課堂提問的方式和內容,教師需要斟酌一二,采取正確的提問方式,選擇問題的密度、難易程度,巧妙合理的設計提問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進行正確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這一課時,要求學生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有一個初步且整體的了解,并且對中國近代的發(fā)展有一個具體的認識。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并且缺乏耐心,繁多且復雜的知識點往往使得學生望而卻步,極易使得學生產生不耐煩的心理,不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此時,教師們可以采取以疑引思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為學生建立好學習的框架,盡量減少他們走彎路的可能。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放映相關時期的影視片段,勾起學生們的觀看興趣,趁著學生們熱情飽滿的時候抓住時機拋出事先準備好的導讀問題,例如新經濟政策是相對什么政策而言的、新政策實施的原因、時間和新的特點體現在什么地方等等,讓學生們帶著導向性的問題進行學習和閱讀,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思維,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和探尋答案成就感并且加深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發(fā)言,勇敢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疑惑,只有學會正確的表達和交流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
由于時代發(fā)展迅猛,許多陳舊的教學思想已經無法跟隨時代的腳步,逐漸被新興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取代。在陳舊的教學觀念中,教學方式普遍大同小異,教師的教學主張以應試為主,在填鴨式教學的壓力下學生們往往學的十分被動,這對于主動學習意識的養(yǎng)成十分不利。不僅是學習方面,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學生們都可能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自制力下降、學習樂趣下降、做事不積極、參與度不高等一系列危害,因此,通過引進新型課堂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在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環(huán)境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方面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當代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發(fā)展迅速,許多聞所未聞的先進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且勢頭喜人。作為新時代的初中歷史教師,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積極引進新課堂。隨著互聯網和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壯大,“翻轉課堂”的形式被開發(fā),數字化的教學逐漸普及,在此方式下的教學也變得高效秩序。教師通過在線制作視頻,規(guī)范化地管理學生學習平以及合理設計學習方案,有效的減少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在海量的互聯網資源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資料搜索,使更加系統(tǒng)的掌握課本知識,得到自主學習的空間。網上學習的另一大好處是豐富的影視資源能夠充分地直觀化課本的文字,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使學生不抗拒甚至愛上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從小學步入初中,學生們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校學習,學生們在壓力情況下難以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此時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課外歷史活動,改善學習氣氛,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老話說得好,讀萬遍書不如行萬里路,書本永遠是平面的而想真正的貼進歷史,觸碰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近距離感受歷史的痕跡。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后世留下了無數瑰寶,這些瑰寶部分得以記錄和流傳在當地博物館,或是遺址被保留,這些都是我們貼近歷史最好的去處,相信視覺、觸覺、聽覺、味覺、感覺的沖擊遠勝于課本或網絡上的文字和圖片。因此,歷史老師可以向校方提出組織參觀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博物館或是名勝古跡的請求,通過近距離和歷史進行對話,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
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笨梢姄碛袑W習伙伴是一件大有益處的學習形式。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大力推廣這樣先進的古人思想。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長、性格、學習能力進行綜合分組,拆開班級的內向的同學,采取互幫互助的原則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參與和發(fā)揮。組隊形式還有一大好處就是方便學生進行及時的自我審視,別人就像一面鏡子,將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學習情況看在眼里,初中階段學生們學習模仿能力強,一個組的風氣很容易形成,在相互比較的同時,學生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并進行及時調整,這極大程度推動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
同時,小組學習形式更有利于教師進行班級管理,在小環(huán)境中,教師能夠更加清楚地觀察到每位同學的性格特點,有助于教師進行因材施教。小組形式也更易開展某些班級活動,例如進行團體辯論賽,學生在此過程中鍛煉了資料收集能力、口才、團隊協作和管理能力、發(fā)言的膽量,最重要的是激發(fā)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例如針對“曹操是奸雄還是英雄”的主題進行辯論,這要求學生對三國歷史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同時在唇槍舌戰(zhàn)中提升大家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第,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