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塔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爾小學,內蒙古 興安 137705)
通過學習達到的目標是:指導學生讀題,就題設疑,產生閱讀期待,激發(fā)閱讀欲望,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與課文有關的問題情景,巧妙引出課題。在指導學生饒有興趣的讀題的過程中生成并提出問題,產生閱讀期待,激發(fā)閱讀欲望。要關注兩點:1.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2.歸納出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閱讀欲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進一步閱讀的效果。
此環(huán)節(jié)的閱讀目標是: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大意學生在強烈的閱讀欲望驅使下,急于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閱讀探究問題答案,而這時閱讀文本的最大障礙是生字詞問題,教師可因勢利導,根據(jù)閱讀情況確定初期學習目標,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或同伴互助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生字詞,以求“讀準字音”,再采取學生自讀,同桌互讀,小組集體閱讀等形式達到“讀通課文”的目標。在多遍學生間的輪讀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內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可分四步進行:
(一)讀。1.學生自讀(低年級可選擇教師范讀、領讀),畫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2.互讀,讀通課文,做到語句通暢、流利。
(二)查。讓學生認讀字詞,指名讀文(或整篇或分段),檢查目標落實情況。
(三)議。在小組討論中疏通文意,解決初始提出的簡單問題。
(四)講。講出課文大概意思。
此環(huán)節(jié)的閱讀目標是:讀懂課文,理解內容,理清文思。文章都有表情達意的作用。讀懂課文,不僅要理解課文講了什么內容,還要體會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內容,更要讀懂文字背后的內容??煞秩竭M行:
(一)自讀自悟
以學生自主默讀為主,一邊讀一邊想,把閱讀后的理解、感悟、體會在書上做好批注,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二)合作探究
在自讀自悟基礎上,交流解決遺留問題,并隨著閱讀的深入生成更有價值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
(三)交流展示
小組合作交流閱讀體驗,集中展示學習收獲。
此環(huán)節(jié)的閱讀目標是:在品詞析句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文章意思表達清楚的,感受文章語言風格,領悟表達方法。根據(jù)閱讀需求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三品”,即:品詞、品句、品讀,在反復品味、揣摩、感受語言現(xiàn)象的基礎上,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
關鍵詞句一般體現(xiàn)在:
(一)最能表達作者感情或含有豐富哲理的語句。這類語句因為直接指向文本的思想情感,所以品讀這類語句有助于形成對文本的整體理解。
(二)生動形象的語句。形象的語句既飽含著豐富的情感,又體現(xiàn)了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所以探究這些語句既可以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又可以學習語言表達之妙。
(三)文本的空白處。作者行文時往往不把所有意思說出來,留一些空白,給人以無限思考想像的空間。
(四)一些特殊的標點。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時要注意三點:
1.要善于捕捉文眼。小語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不僅濃縮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上都頗具特色。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捕捉課文的閃光點、抓住課文精妙之處,引領學生悉心品味,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中去玩味語言,通過細嚼慢品,激發(fā)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人文關懷,更能得到語言智慧的啟迪。
2.要選擇不同方法。如: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法、語境感悟法、置換比較法、換位比較法、添詞比較法、省詞比較法等等。
3.要調動品讀情趣。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品讀活動的最佳時機和最佳情緒背景,讓學生進行入情入境的讀;其次,教師要用自己的感情范讀引領、參與品讀;再次,品讀形式要多樣,可默讀、誦讀;可自由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可帶表情讀,輕、重音區(qū)別讀等,增強學生品讀興趣,避免簡單機械重復。
此環(huán)節(jié)的閱讀目標是:遷移閱讀能力,拓展閱讀內容,拓寬閱讀視野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根據(jù)“精讀一篇——略讀一組——瀏覽一片”的精神,在充分閱讀教材文本基礎上,向學生介紹課外相關閱讀篇目,提出具體閱讀要求,為學生建立閱讀鏈接,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得的閱讀能力能夠在大量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提高。落實此環(huán)節(jié)關鍵要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必要時可組織閱讀展示,否則,課外閱讀將成為一句空話,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會得到有效鞏固和提高。生本課堂小學語文五步目標閱讀法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篇完整課文的基本模式。根據(jù)學段目標不同,文本體裁不同,課時要求也不一樣,使用時應靈活把握,各有側重。
(一)增強閱讀教學過程的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來增強認知、表達、詩意、引用、交流感情的能力。通過溝通交流進行啟發(fā),目的是為了產生一個充滿求知欲的學習行為。引導性溝通包括語言和感情溝通,專注于口語交流的正確性(口頭和書面),目前小學的課程很少關注非語言和感情形式的交流。從這個角度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是一種過程,也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來加強溝通。
(二)解決學生的閱讀障礙
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還需要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好閱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溝通障礙的問題。為了使溝通有效,必須考慮到所有涉及的因素。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和處理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學生接觸的事物、現(xiàn)象或環(huán)境。由于不同的文化模式,會有不同的激發(fā)方式和角色,不同的策略,這些偏見、態(tài)度和觀念,也會造成小學生的閱讀障礙。我們就要及時分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解決學生的閱讀障礙。
總之,教師要把握好學生閱讀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真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環(huán)節(jié)中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