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玉
民間藝術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成為傳承歷史發(fā)展的文化載體,記載了中國最早的古代文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民間藝術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因此,高中教師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活動時,應積極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帶來的無窮魅力與獨特之處,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去欣賞,使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在創(chuàng)設開放性課堂時,可以將美術鑒賞教學從傳統(tǒng)的室內教學轉為室外教學,這樣更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美術鑒賞教學呈現(xiàn)出豐富性和多樣性,激發(fā)學生對美術鑒賞的熱情。構建開放性課堂打破了以往較為封閉狹小的空間,眼界也不再局限于書本和教室,突破了“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室里上課”的傳統(tǒng)觀念,使學生學習活動空間能夠拓寬到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僅是一門高中生必修的課程,還是有效拓展學生視野的藝術形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地接觸民間藝術,利用繪畫、音樂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的了解和學習,利用暑假時間,帶領學生尋找身邊的民間藝術。例如:學習關于瓷器、木刻等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瓷器市場對瓷器進行近距離的觀察,細致研究不同瓷器的各種形態(tài),發(fā)現(xiàn)他們獨特的魅力,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民間藝術的迷人之處,促使學生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用明顯。
中國民間美術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能夠將其所有的精髓都融入到教材中,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民間搜集相關素材,使課本內容更加豐富,增補不足之處。在搜集素材過程中,使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加快提升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悟。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或者對當?shù)厝诉M行采訪,進而獲取大量的相關素材,并整理匯總,在課余時間可以向同學展示,有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還可以在學校進行展覽,例如:學習人教版高中美術選修第九課《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這節(jié)課程時,學生通過對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習俗的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形成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欣賞能力,也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表現(xiàn)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民間美術短片,尋找、總結出民間美術的種類,如剪刻、塑作、織繡、編織、繪畫、雕塑、扎糊、表演、裝飾陳設等。其中的雕塑,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可以請教當?shù)啬竽嗳说氖炙嚾?,這樣不僅收集了民間素材,還切身體驗了民間藝術帶來獨有的魅力,將自己親手做好的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真實體驗。
民間藝術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滲透是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將二者相融合的意識,灌輸思想,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只有將 民間藝術與美術鑒賞相結合,才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高中教師在組織開展民間藝術專題活動時,也應高度融入美術鑒賞。例如:學習《中國古代山水畫》這節(jié)課程,教師開展有關山水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不同地區(qū)山水畫作品時,應引導學生通過對當?shù)氐奶攸c分析,明確作品表達的真正含義,讓學生浸潤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通過帶領學生欣賞民間藝術,為學生們營造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審美品位,有效提升了高中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使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美術鑒賞的積極性,同時讓家國情懷扎根學生心靈。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滲透民間藝術時,高中教師應從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yǎng),去粗取精,在實際教學中努力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之更加完善。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民間藝術,促進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是高中教師所承擔的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