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順城區(qū)將軍第三小學校,遼寧 撫順 113000)
引言:小學德育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認知、思維意識,綜合學生的行為舉止、習慣表現(xiàn)等,促使學生形成適應學習環(huán)境、適應社會環(huán)境、適應家庭角色的基本品質,核心素養(yǎng)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核心素養(yǎng)德育教育不再是教師一個人侃侃而談就能夠實現(xiàn)的教育任務,而是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循循善誘下,帶給學生啟示。
課堂是德育教育、主流學科教育的主場地,在課堂開展德育教育中,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老生常談的習慣,德育教育中應觀察的面部表情、互動參與度,當已經有部分學生開始不愿意聽教師嘮叨,只有少部分學生與教師互動討論的時候,或者當全班鴉雀無聲只有班主任一個人言論回蕩在課堂的時候,就要警惕教育問題了,這種情景下通常都是教師在極盡所能的輸出自己的知識,但學生未必接受,這樣的德育是不符合核心素養(yǎng)教育要求的,教師應與學生互動起來,應讓學生感同身受,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想要提問,想要說說自己的見解,自己的經歷,并且教師能夠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允許學生說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并結合學生的思路進一步討論問題之所在,這樣才能夠讓師生雙向理解,而不是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也不理解教師,形成這種尷尬局面。班主任可與各科教師溝通,爭取在小學的各個學科教育中,都適當?shù)拇┎宓掠膬热?,從知識點升華到德行思考,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自然的吸收經驗,獲得自我反思1。
小學期間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最為輕松的學習時間段,這個階段應盡可能多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的校園活動,單靠班級的教育,學生局限于班級的空間中,難以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很多學生的優(yōu)點被埋沒、缺點被掩蓋,教師在德育中也就不能更加深入的與學生互動,而在校園活動中,學生們比較放松,也不必聽教師議論問題,他們的行為舉止更能體現(xiàn)他們的天性,教師可據(jù)活動進行總結,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班級團隊意識,在團隊活動中互相學習,可助力學生自我進步。如校園可開展演講活動、詩詞大賽等文藝活動;可開展游戲競技如拔河、球類競技等體育活動;可開展消防安全演練、環(huán)保垃圾分類等社會活動,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認知,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在活動中變得心智成熟、懂得分享、樂于助人,形成自我德行管理能力2。
班會應確立主題,讓班會的開展更具針對性,應結合某種問題進行集中的探討,班會的形式應多變,師生互動、問答模式相對來說比較無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形式,播放教育影片等進行班會教育,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不同的觀點,分成兩個小組進行班會辯論,讓學生們自問自答,形成德行思維,班會不是教師的主場,而應該是學生的主場,教師應鼓勵學生們多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經驗,描述類似的生活經歷與自己的處世辦法,互相之間給予啟示,教師還應傾聽學生的心聲,如有的學生認為語文課教學速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教師就隨即讓學生舉手,看看有多少學生覺得講課快,而后構建學生、學科教師的溝通橋梁去解決問題,討論到感恩父母的主題時,有的學生說自己的父母總外出,看不見人影,那么教師可聯(lián)系其家長,了解學生家長工作的性質,并為家長提供教育意見,另外針對一些細節(jié)問題、看似無傷大雅的問題,教師都可以參照學生的意見來實踐,如學生提出新的輪換座位方式、提出值日的公平輪流辦法、提出教師節(jié)為各科教師用廢舊材料自制賀卡等,這些都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后議論決定,讓學生在主題班會中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讓他們以班級主人公的態(tài)度提出管理辦法,使得學生更加自主的分析德行問題3。
開展小學生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能夠讓學生親身參與,感受到德行實踐的心理滿足,這種心理感受將會影響他們終生,讓他們以助人為榮,具有社會責任感,如昨天大風,把很多的垃圾吹入了校園,今天就可以在大課間帶領全班拿好工具,去撿垃圾扔進垃圾桶,學生們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區(qū)域,教師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給學生做好榜樣,之后不僅其他班級效仿,還會對本班的行為大加贊賞,學生們原本也沒有付出多少勞動,卻感到了無比的自豪和喜悅,從那以后學生看到垃圾桶旁邊有垃圾的時候都會主動拾起。
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應始終圍繞核心素養(yǎng)教育要求展開,應構建多種德育方式,在不同的情境空間,不同的組織形式下,引導學生進行德行思考,在德育教育中,關注學生的主體思想,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構建健全思想,樹立健康生活意識,從而獲得自我品格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