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麗 (貴州大學音樂學院)
合唱指揮是搞笑音樂教學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也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一個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合唱指揮是集理論、技能以及審美和實踐的一門綜合性課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要的增加,合唱指揮專業(yè)在很多的高校中都有開展,但是在實踐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廣大教師進行適當?shù)胤此?,通過改革教學方式,促進高校合唱指揮教學能夠良好發(fā)展,為國家輸送更多的優(yōu)秀音樂人才。
合唱教學中通俗易懂是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把這一原則貫穿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合唱指揮的流暢性能夠給觀眾帶來很好地視覺、聽覺體驗,通俗易懂對于合唱隊而言,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指揮者的基本意圖,讓整個音樂指揮能夠流暢進行。
其次,果斷性的培養(yǎng)原則。在實踐合唱指揮教學中,老師需要嚴格遵循果斷性原則,會與合唱隊伍來說,指揮者的果斷性能夠很好地讓合唱隊員進行干凈利落的表演,還能夠對于合唱的氣氛進行很好地調節(jié),使得每一個學生能夠沉浸其中,讓合唱效果更佳。
其次是是連跳結合的基本原則。對于高校合唱教學而言,教學節(jié)奏是變化的,只有堅持科學的連跳結合,才能夠真正體會合唱的基本節(jié)奏。這一基本原則要求學生能夠在熟悉基本的指揮技能的前提下才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出作用,產(chǎn)生良好的演唱效果。比如我們看到一位合唱隊員的動作優(yōu)美,聽到的合唱聲音平靜,則它是屬連的部分,如果我們看到一位合唱隊員的動作幅度較大,同時聲調具有很快的變化,他則是跳的部分。最后,需要堅持剛柔并濟的基本原則。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中應用這一原則,從本質上來說與跳連結合的原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高校合唱指揮是一個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兼顧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兩者即是分開獨立的,又是缺一不可的一個整體,要求老師以一對多的進行教學,傳統(tǒng)的高校指揮教學中,老師處于主體地位,主要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上面教,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但是在新環(huán)境的要求下,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從過去的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學習知識,在課堂中要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很多學校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流于形式,不能夠從根本上實時互動教學。由于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處于主體地位,很多學生只能夠跟著老師進行學習,老師以自身經(jīng)驗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難免回落到主動地位,由于很多的限制,課堂時間總是不夠,學生的主動學習不全面。
首先,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需要認識到合唱指揮的重要性,合唱和指揮是兩個過程,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是一個整體。合唱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指揮方面的知識和其他的知識相結合,但是依舊有些同學認為這是兩個獨立的過程,不能夠很好的認識到合唱和指揮之間的關系,不能夠很好地認識到合唱和指揮教學對于整個音樂專業(y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只是簡單地講解基本的指揮知識,導致實踐效果不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選擇上面有著很大的影響。在高校的合唱指揮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學生實際智慧技能的培養(yǎng),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標。廣大的音樂專業(yè)教學應該努力進行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促進合唱指揮教學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機制,改革當前的教學方式,努力培養(yǎng)能夠符合現(xiàn)代教學和發(fā)展的音樂人才。
最后,是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合唱指揮中,需要老師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把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良好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的發(fā)揮學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學生的理論知識不能夠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相對來說,理論知識和實踐脫節(jié)了。其中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比如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不合理等等,特別是很多老師都過分注重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知識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學生根本沒有實踐操作能力。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指揮技巧的提升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學生甚至連一些基礎的指揮也不夠熟悉。
音樂教育是集文學,喜劇和旋律為一體的藝術課程,在平常的教育中不同于其他的知識類的課程的教育和學習。在新課標中,對于音樂等藝術課程的培養(yǎng)有著很明確的要求:能夠讓學生自信的進行唱歌和演奏,綜合性的藝術表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和表演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知,在音樂的實踐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體會情感的表達。音樂欣賞包括音樂的每一個部分,不管是歌詞還是曲譜,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老師給與學生及時的指導。對于一些輕快的音樂而言,朗朗上口的歌詞和輕快愉悅的旋律缺一不可,讓學生能夠學者辨別音樂的基本形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需要表達的基本情感,讓自己的情感能夠良好的融入到音樂作品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合唱指揮自身需要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和技能,只有合唱指揮在指揮合唱過程中發(fā)揮音樂的再次創(chuàng)作,才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合唱的魅力。合唱指揮通過整體把握音樂本身,讓合唱效果能夠具備更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加強對于音樂專業(yè)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分析音樂和感知音樂的能力。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搜集整理各種音樂素材,自己體會和感受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我們還要求學生能夠跳出音樂專業(yè),站在美學或者哲學的層面來對音樂進行分析和感知,從而促進其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高校音樂指揮教育的本質是技能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審美教育的主要是在整個審美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的,人們只有真實的在整個過程中體會到美感,才能夠清晰地有著審美的樂趣。因此,在音樂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真實的感覺到每一個音符和每一段旋律的魅力之處,讓學生能夠從心底接受它,能夠從心底產(chǎn)生一種樂趣,并不單單只是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體,有著自己不同的心里特征和美感體會和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和音樂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過程中,一定要具有針對性,真正引導學生融入到藝術意境中去,使其能夠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從而實現(xiàn)音樂與靈魂上的交融,同時,還要讓學生形成審美感受,進而對審美做出正確的判斷。
現(xiàn)階段高校合唱和指揮之間相互獨立的教學模式需要盡快改革,這樣導致兩門課程學習之間是脫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很好的讓合唱和指揮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學科互動的清醒,要求學生在合唱和智慧之間切換自如,這樣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合唱和智慧技能的提高,合唱結束之后,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角色互換,提高合作效率。
由于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通常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情緒波動較大,行為多變等。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擁有較為完整的理性思維,加上智商較高,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理解能力。在課程教學中,老師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中。如組織開展合唱指揮訓練之前,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學習情緒較低,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因此我們特別開展了一次戶外活動,讓學生到公園中感受大自然,在自然環(huán)境下盡情歌唱,釋放自己的內心。在活動教學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與老師可以一起學習,一起進步,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心理得到了極大地放松,在交流過程中能夠及時的反映自己的問題所在,讓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有著針對性的措施,這樣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總之,在當前的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的實際技能培養(yǎng),廣大教學在開展合唱指揮教學中應當適應的進行改革和發(fā)展,優(yōu)化課程的設置,豐富教學內容,沿用之前好的教學方式,主動探索能夠符合當代人們精神需求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新時代的音樂人才,促進合唱指揮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