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王子陽
(1.河南博物院,河南 鄭州 450000 2.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0)
新聞工作者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是社會主義新聞工作黨性原則的根本要求,不僅黨報應當這樣,行業(yè)專業(yè)類媒體、文化生活類媒體等也應這樣。
新聞記者要善于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緊密聯(lián)系群眾的生產、工作和生活,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播理論。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等問題,使新聞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一)為了誰:新聞宣傳工作要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而奮斗。
(二)依靠誰: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深深植根于群眾的實踐土壤,深入到群眾中獲取“第一手材料”,從老百姓樸素的話語中提煉閃光的思想,從民間鮮活的藝術中萃取創(chuàng)造的元素,推動新聞宣傳工作不斷推陳出新、有所突破。
(三)“我是誰”:新聞記者要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當主人,始終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報道要用事實說話,尋求和求證事實是記者基本任務。只有確保事實的確鑿和報道的準確,新聞的真實才有可能得以保障。
(一)證實確有其事,不道聽途說,不策劃、不制造新聞事實。新聞必須先有其事、再作報道,記者要盡量直接觀察、現(xiàn)場采訪,找到當事人進行采訪,運用書證、物證或關鍵目擊者來確認新聞事實,不斷接近真相。
(二)確?!拔鍌€W”等事實要素齊全,盡量核實及保證所引用材料或觀點均有確切的消息來源。
“5 個“W”即Who,What,When,Where,Why。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是新聞的六大要素。記者在采訪報道過程中,必須對新聞事實進行認真調查,確保把對新聞真實性貫穿到新聞采編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三)對新聞報道中涉及的關鍵事實和數(shù)據(jù),堅持“核實、核實、再核實”的生產機制和報道責任。
核實是保證新聞報道準確性和真實性的最佳方式,疏于核實則是新聞報道不夠難確或失實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采訪之前,應該對采訪者或事件的資料有初步了解,所要采訪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提綱。
采訪的過程中,緊扣新聞話題,提問要有科學性,有針對性,不要提一些無關的話或者被采訪者尷尬的話題。善于傾聽,如果被采訪者,就一個話題正在展開闡述時,我們不要輕易打斷。善于引導,有的被采訪者會說著說著就偏離話題,在這個時候,我們作為新聞工作者,把他拉回到主軸線上,引導他,就某個話題繼續(xù)深入地談下去。
(一)提煉新聞主題,是寫好新聞稿的關鍵
孕育新聞主題,則是提高新聞稿價值的應有之義。如果要反映記者對生活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態(tài)度和看法,使寫出的新聞報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導人、就必須注重提煉新聞主題。
新聞主題是整篇報道的靈魂,它隱藏于新聞素材之中,一旦我們把它發(fā)掘出來,它就會統(tǒng)領全篇,成為整篇報道的中心內容。我們要站在時代和社會的高度,堅持實事求是、不落俗套、貼近生活、讀者至上等原則,運用追根究底法、對比聯(lián)系法、見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煉和深化主題。
(二)選好新聞題材,找準新聞角度,是寫好新聞稿的前提
1.思想角度,有啟發(fā)性的思想常常能夠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強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2.特色角度,有些節(jié)日的慶祝活動每年都大同小異,但我們如果找準了該年活動的特色內容進行報道。3.讀者角度,研究讀者的關心的問題,選擇發(fā)生在生活中“小事”,以小見大,才能增強新聞的吸引力。
(三)制作精當、搶眼、不落俗套的標題
1.要準確。一則好的新聞標題其首要標準就是準確。標題要能夠體現(xiàn)新聞主體的內容,引導讀者閱讀全文。2.要傳神。新聞標題作為正文之前的內容,具有導讀和引起讀者興趣的作用,因此,除了保證準確無誤之外,還要形象傳神。把原本平淡無奇的新聞事實,經(jīng)過編輯的打磨,首先以標題的形式展現(xiàn)給讀者。編輯必須時刻想著讀者的需要,既要避免陳詞濫調,又要小心雙關語,避免生歧義。有時候,那些過分追求有趣、花巧、誘人的標題,也往往會弄巧成拙。
(四)新聞語言的規(guī)范。新聞語言應是規(guī)范的語言,既是受眾對傳媒的信任,也是對傳媒的要求。新聞語言必須盡量遵循社會大眾共同認可的語言運用標準,這就使得新聞語言能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并形成其自己的表達規(guī)范。
1.新聞語言要準確、清晰、簡潔。記者在記錄新聞事實的時候,要時刻將“準確”記在心里,這是新聞語言的基本要求,更是新聞的生命。記者在報道過程中,要盡量使得自己的寫作清晰、易讀、易懂。2.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術語或專業(yè)詞匯。不少領域,特別是專業(yè)性較強的領域,如財經(jīng)、科技、通信、法律、醫(yī)藥等,記者在撰寫此類稿件時,經(jīng)常需引用專業(yè)術語,這就需要勤加注解。3.新聞報道語言應該盡可能使用敘述性語言,不對事實本身做情感偏好式、審美式以及倫理式描述。盡可能不使用修飾性尤其是夸張性的詞匯。4.新聞中數(shù)字的使用規(guī)范。記者需要有數(shù)字的直覺,能夠覺察出數(shù)字是否準確和規(guī)范。稿件中使用數(shù)字要準確,應與原始資料反復核對。能干的記者既有數(shù)字能力,也要小心處理數(shù)字。
新聞工作者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認識新聞的作用,掌握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處理好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問題,積極引導人民樹立信仰、凝聚民心,為實現(xiàn)偉大的在“中國夢”作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