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在重慶的早晨,叫醒人們腸胃的往往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小面。而在北碚區(qū),食客碗中最有名的莫過于北泉面。
細如絲、白如雪、中心空通,入口滑嫩且回鍋不泥,150余年來,北泉面以其獨到之處,成為面中極品、非遺瑰寶。
曾經(jīng)一面難求
十月的晚間,寒意交融在夜色中。在北碚區(qū)龍鳳街道的一條窄路上,一位夜行人路過數(shù)間低矮無人的平房,步入一塊較開闊的地帶。
這里有一間廠房,屬于重慶北泉面業(yè)有限公司。燈光明亮、人聲漸起,工人們正待開始一天的勞作??纯磿r間,凌晨兩三點,很多人仍在酣甜的夢鄉(xiāng)。
這位夜行人走入廠房,脫下日常穿著的夾克,換上白色工作服,再將帽子戴周正,即從一名普通中年人“變身”制面大師傅。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肖浪,重慶市非物質(zhì)化文化遺產(chǎn)項目北泉水磨手工面的第六代傳承人。
出生于1965年的肖浪,打從兒時便知曉北泉面的美名?!耙郧捌胀ㄈ思液茈y買到,還要四處托關(guān)系?!彼貞浾f。
實際上,北泉面的名氣始于更早,關(guān)于它起源的故事在當?shù)貜V為流傳。
清朝光緒年間,在位于北碚區(qū)縉云山麓的北溫泉寺里,一位名為隆素的和尚請來其兄張海洲,在北溫泉的飛泉坎上開了一個面坊。
張海洲利用溫泉水的水力推動飛輪研磨面粉,再添加溫泉水和面。經(jīng)過20多個小時的自然發(fā)酵,再輔以二十幾道手工工序制成面條,俗稱“水磨面”。
因面坊處于北溫泉,后人又稱此面為北泉面。后經(jīng)無數(shù)次改良,面條細如銀絲、入口嫩滑、久放不泥,風格自成一派。
1938年,大批政府要員和文化名人遷至重慶,初嘗北泉面滋味,倍加贊賞,使之一度成為風行一時的重慶美食。聲名日盛的北泉面也銷往北京、南京、上海等地。
人們耳熟能詳?shù)馁澴u之詞就出自這一時期。我國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在吃過北泉面后賦詩稱贊:“化好樓連益壽樓,琴廬磬室傍龍湫。農(nóng)莊雖小饒清雅,香面條條韭葉抽?!?/p>
新中國成立后,北泉面聯(lián)合八家手工面作坊成立了北泉制面生產(chǎn)合作社。1958年,北泉制面生產(chǎn)合作社過渡為國營,更名為北泉制面廠,年產(chǎn)量在20萬斤以上。也是從這一年起,北泉面開始走出國門,銷往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并輾轉(zhuǎn)銷往英國、挪威等歐洲國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享譽海外。
1983年,北泉面在四川省手工掛面質(zhì)量評比中名列第一。此后,多次被推薦進京參加北京名特產(chǎn)品展銷,獲得好評。2010年,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技藝入選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師傅留下四寶
肖浪就出生于北溫泉,1980年12月進入北泉制面廠學藝。
“當時我才十多歲,聽說做面好耍,可以做半個月耍半個月,我就去了?!毙だ撕髞聿胖溃雒婧拖胂笾胁⒉灰粯?。其間辛苦,是他入行后才體悟到的。
“那時廠子規(guī)模還比較大,有四十多個工人,每人每年能做六七百斤面?!毙だ烁S其中一位名叫蔣昌勇的制面師傅學手藝。彼時,蔣昌勇臨近退休,一心想教出一個好徒弟來,因此對肖浪極為嚴格。
十五歲的肖浪,每天要花十三個小時跟著師傅學習做面?!熬驮趲煾蹬赃叴蛳率?,讓做啥就做啥?!毙だ苏f。
“做快一點,要不然別人都做完去睡覺了,就剩你一個人還在這里搓面條。”這是蔣昌勇經(jīng)常對肖浪說的一句話。但在工作之余,蔣昌勇對肖浪很照顧,時常喊他到家中去吃飯。
學藝一年多后,肖浪已經(jīng)能獨當一面。對于初學者來說,完成所有制作工序需要十九個小時左右,但他十七個小時就能完成?!靶だ耸沁@些徒弟中最能干的一個?!边@是蔣昌勇對肖浪的評價。
在諸多工序中,肖浪認為最難的一步當屬上棍,這是決定面條粗細是否均勻的關(guān)鍵步驟。
“上棍就像女生打毛線一樣,最開始我也做不好,師傅就手把手地帶著做,靠著自己的悟性再摸索,后來慢慢地就會了?!毙だ吮硎?,一般情況下需要花費兩年時間才能學好上棍,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要領(lǐng)。
“在這方面我還算聰明,學得快,一年多就學會了。”肖浪笑著說。
其實,最開始獨立制作面條時并不順利??粗鰤牧说拿?,肖浪心里難受,也很急躁。他反復向師傅請教,逐漸糾正錯誤,才越做越好。
如今,肖浪是面廠制面師傅里上棍速度最快、完成得最完美的。
蔣昌勇退休后給肖浪留下了四件寶貝——切面的大刀、挽面的木棍、和面的木盆和稱面的桿秤。
“這還是師傅當年學藝時,他的師傅傳給他的。”肖浪將這四件寶貝一一展示。
大刀已經(jīng)變黑,甚至被磨窄,但不會生銹,特別好用;數(shù)根木根,材質(zhì)為水竹,通體光滑,沾滿面粉;木盆直徑達一米多,呈棕褐色,極厚重。還有桿秤,樣式如今已不常見,秤桿和秤砣都帶著銹跡。
因為長年累月的使用,這四件寶貝已經(jīng)被印刻上歲月的痕跡。但肖浪用著稱手,很是珍惜,一直沿用至今。
二十余道手工工序
肖浪不辱師名,逐漸成長為廠內(nèi)的技術(shù)骨干,曾多次率隊參加國內(nèi)外同行業(yè)展銷活動和技藝競賽,并被業(yè)內(nèi)前輩和同事推選為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
做面是個體力活。因為長年揉面的關(guān)系,肖浪的手指關(guān)節(jié)顯得粗大而有力。“雖然辛苦,但每道工序都缺一不可,不然就做不成正宗的北泉面?!彼嵵氐卣f。
那么制作一架北泉面到底需要多少道工序?肖浪的回答是,和面、切條、接條、刷油、扯環(huán)條、扯堆條、下盆、圈盆、上棍、扯撲、上架等二十余道制作工序,且?guī)缀跞渴止ね瓿伞?/p>
比如和面,是在裝了鹽的盆子里打入50個雞蛋,再加老酵水和面,水和食鹽的量是經(jīng)過上百年不斷試驗得出的最好配比。和好的面需要手工搓揉,一百斤面一個人要反復揉兩個小時,使面筋網(wǎng)絡(luò)全部打開,這樣的面才彈性十足、夠筋道,拉面的時候不易斷開。
再比如切條,是將醒過的面團用刀切成10余公分厚的大條。還有接條,將大條連接成粗細一致的長條,堆在案桌上進行第二次醒面。為了醒面過程中減少水分蒸發(fā),需要在面團表面刷油。
扯環(huán)條是制面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道程序。醒過的大條由兩名制面師傅通過拉、扯、甩等手法,使面條初步變細。這一步要在面條表面灑上豌豆粉,再刷上一層香油繼續(xù)醒面。
上棍是大家公認的最難學的一步。將一根竹棍、一根鐵棍插在墻上的“羊角孔”里面,(竹棍和鐵棍的組合在于,竹棍有韌性、鐵棍有力量)把木盆中的面條搓成菱形,正反向纏繞在棍子上面。即使肖浪速度快,上棍一百斤面也要兩個多小時。上棍后的面條還要放在餳槽中繼續(xù)醒面。
接下來是分面,醒好的面條從餳槽中取出,在拉扯時撲上豌豆粉,繼續(xù)拉細,再用面棍將面條分開至根根分明。豌豆粉不僅讓面條口感更順滑,也是北泉面回鍋不泥的秘訣所在。
晾面則是利用干燥的空氣使面條自然干化。以前,北泉面是在戶外晾曬干燥,四季晾面時長因日照、溫度有所不同。后來考慮到衛(wèi)生問題,面廠改用熱風烘干面條。烘房內(nèi),將分好的面條掛在插孔中,分步驟拉扯成細絲,從房頂?shù)降孛骈L達數(shù)米,如同一道簾布。
切面是最后一道工序。為了切出長短一致的面條,肖浪會反復揉搓、篩選,把易斷的、不整齊的、粘連的全部剔除。
歷經(jīng)二十余道工序,十八九個小時后,面條終于制成??赡苁且驗榱私馄溟g的艱辛和匠心,捧在手中的面條顯得分外厚重。仔細端詳,會發(fā)現(xiàn)面條表面布滿豆粉凝結(jié)的顆粒。肖浪說,這正是區(qū)別手工面與非手工面的一大特征。
尤其令人稱道的是,面條空心,肉眼可見。被問及其中奧秘時,肖浪微微一笑:“面里有酵母,從開始做的時候就一直在發(fā)酵,通過搓、揉、抽等步驟,面筋質(zhì)被發(fā)酵出來了?!?/p>
寬水煮面、清湯打底
北泉面業(yè)有限公司深處縉云山,廠房僻靜,陌生人幾乎難覓其蹤跡。但吃慣了北泉面的老人們,仍會蹣跚上山來買面。蔣昌勇退休后,也曾不時回到廠里買面。
北泉面怎么煮最美味?作為制面老師傅,肖浪自有一番摸索。
“鍋中寬水、煮沸;備一大碗,將適量沸水舀入碗中待用;細面不可久煮,下鍋后三四十秒即可起鍋,粗一點的面則需煮兩三分鐘;將煮好的面挑入碗中,放點豬油、蔥花即可?!毙だ苏f,北泉面的原材料為精制小麥粉、全清豆粉、香油、精鹽等,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及增稠劑。因此,這樣的面最宜配清湯,咸鮮適口、細嫩爽滑。也有人以清雞湯打底,更添無限回味。
制作北泉面近四十年,不管是說起工藝還是味道,肖浪神情中掩飾不住自豪。但談到關(guān)于技藝傳承時,他的眼里有令人動容的躊躇。
“現(xiàn)在廠里的制面師傅只剩下四位了,另有學徒工五名?!毙だ藷o奈表示,制面勞動強度較高、工藝較復雜,讓很多年輕人望而生畏。自入行以來,肖浪每天凌晨兩三點起床做面,下午四五點才下班休息。
也有學徒艱難學成,但又因原材料成本上漲,大眾購買次數(shù)偏少,工廠技術(shù)人員的待遇不高,導致一些傳承人另謀出路。雖然面廠一直在招收學徒,但是近幾年很少有人前來應聘。
為了銷售和傳承北泉面,肖浪也會受邀外出表演做面。對于每次表演的感受,他直言“特別累”?!懊看纬鋈ケ硌荻家獛虾芏喙ぞ?,還要做十多斤的面向觀眾展示,往往從下午一直持續(xù)到晚上十點左右,回來的時候都三更半夜了?!毙だ苏f。
他時常懷念初進面廠的時光:“那時候幾十個人做面,大家一起工作,閑暇時一起喝酒、聊天,很熱鬧?!?/p>
歲月雖然沖淡了一些人際關(guān)系,但也加深了肖浪對北泉面的感情。他不愿意看到這門技藝失傳,在“人丁凋零”的局面下,仍寄望于多帶徒弟,把手藝傳承下去。
就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北泉面仍守著經(jīng)年不變的傳統(tǒng)美味,肖浪也想守著北泉面,讓它不變質(zhì)、不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