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區(qū)小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數學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與日常語言不同,日常語言是習俗的產物,也是社會和政治運動的產物,而數學語言則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經常是精心設計的”。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所以,數學學習也不能離開數學閱讀。數學閱讀是閱讀主體根據已有舊知,在一定閱讀動機的驅使下,依托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將文字語言轉譯成數學符號語言,并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
讓教學語言富有情感,在諸多科目當中,普遍都認為數學學科比較呆板、單調和乏味,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我在教學中力求表達語言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就連學生發(fā)言的評價,我也注意措辭和語氣,給予強化式的鼓勵贊揚。
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jié)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圖文并茂的。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比如:在教學“認識乘法分配律”時,我隨機的把例圖中的信息引入到生活中:六一節(jié)快到了,王阿姨準備給幼兒園的小朋友送些禮物……從而引導學生帶有感情的解讀圖中的信息。
在很多數學教師的潛意識中,認為在上計算課時不需要數學閱讀,只要學生掌握運算順序和法則就可以了,所以也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了。其實不然,你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和法則后,計算的正確率依舊不高,特別是四則混合運算,錯誤更多。如: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3.18÷(27.84+13.2×0.3)我指名學生讀題,學生讀3.18除以27.84加13.2乘0.3的和。我問從剛才同學的讀題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我知道了這道題是三步計算,還知道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先算括號里的乘,再算括號中的加,最后算除法,我問你怎么知道它的運算順序的,學生說從剛才的讀題中我聽出來,這道題雖然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但運算順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因此,我們在做計算題之前都要正確讀題,這樣既能了解題目的運算順序,又能對每個數字加深印象。
在小學數學的教材體系中有很多概念、性質等。由于其自身特點的要求,語言表述具有很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對數學感念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認讀階段,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推敲,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例如在教學“因數、倍數”這個概念時,這里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因數或倍數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兩個數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讀這個概念的時候把你認為重點字、詞勾畫出來,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認為“誰是誰的”這個詞非常重要,強調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而不能說,誰是因數,誰是倍數。數學閱讀的核心在于理解,挖掘概念中字、詞、句的真實含義。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課前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學生帶著預習中不懂的問題聽課,也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前預習離不開閱讀,為提高預習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明確預習的范圍和要求。若有必要,還要設計相應的與舊知聯(lián)系的帶有懸念性的問題或與新知相關的有趣練題,促使學生主動預習。
課后溫習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時的課后溫習,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而且能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客觀地自身歸因,提高學習的質量。正確的課后溫習方法,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閱讀思考的有機結合。那種只解題、不讀書的課后溫習對正確學習方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極其有害的。因此教師要明確提出課后溫習的閱讀要求,并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在溫習閱讀后有強烈的收獲體驗。如:學會了什么知識?運用了什么學習方法?掌握新知識的關鍵是什么?難點在哪里?新舊知識有何聯(lián)系?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時期,在數學學習中,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數學閱讀具有“有助于規(guī)范學生語言,加深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養(yǎng)成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等特點,是數學教與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數學教學改革應該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傊?,在我們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充分利用閱讀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才能使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進而在這個數字化的社會里得到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