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宏
我們國家的教育在一次次改革,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當然也應該隨之進行改進。如今的“讀圖時代”,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充分把現(xiàn)有的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傳統(tǒng)的教學中,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和表達能力,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學好語文必然要抓好基礎。教材內容是基礎,但是我認為,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最重要的基礎,還是興趣。比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幻燈片,讓青蛙,蝌蚪,金魚等等更加生動形象,讓孩子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小蝌蚪游來游去到處找媽媽的景象,小學生對直觀的東西比較喜歡,也會更有學習的興趣。老師積極融入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更貼近孩子們,讓孩子們心靈上有觸動,覺得有新意感興趣,同學們的語文興趣會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這樣的教學,也會對小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小學低年級老師要改善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沉悶枯燥、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使語文課堂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同學們的興趣和熱情起來了,自己的中心位置確立了,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才能真正高效地進行學習。在課堂上,老師運用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投入到看圖寫話的教學中來,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下冊《春天來了》這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找到各種春天形象的視頻幻燈,讓學生看視頻看幻燈片來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老師組織學生,根據視頻幻燈片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自己心中的春天,學生會覺得很有趣味,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增強,看圖寫話的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語文課本中本身就有許多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孩子們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最容易積累素材的途徑,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和運用課文中的素材,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這種積累素材的方法不需要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只需要有效利用好課內時間,課后復習掌握即可。老師在課堂中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每篇美文時,都去思考怎樣將課文中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提高自己的看圖寫話水平。比如,課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等,還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可以幫學生勾畫出來,以幫助學生逐漸去學會怎樣整理素材、有序地積累素材。
對于小學生的寫作范圍來說,一般都是和學生所處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學生的素材積累離不開生活這個途徑。大部分低年級的小學生都還不具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對身邊的人和事關注得不夠深,導致他們對生活中的事物描寫不夠生動。其實,文學就是來源于生活,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會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如果能夠細心地觀察和體會,那么寫作素材的積累就會非常得快。比如,春天來了,老師引導學生去體會發(fā)現(xiàn)的樂趣,樹葉有些什么變化,人們的衣著有些什么不同……引導他們去養(yǎng)成留心觀察、體會生活中人和事,讓學生樂于發(fā)揮想象力結合自身的生活積累去看圖寫話。
把課內外結合起來閱讀,才能真正對學生的寫作起到顯著作用。課外閱讀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課內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老師可以抽出一些時間,舉行“閱讀大賽”“詩詞大會”等活動,來激勵學生在課外進行廣泛的閱讀,引導學生將喜歡的敘述描寫等摘錄下來,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看圖寫話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的教學中,我們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小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素材收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根本提高小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使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