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詩卉
(一)智障兒童在飲食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二)智障兒童在穿著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三)智障兒童在整理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綜上所述,智障兒童在飲食、穿著、出行等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偏弱。由于智障兒童年齡小、動作發(fā)展不協(xié)調(diào)以及家長包辦代替等諸多原因,使剛?cè)雽W的智障兒童往往面臨不合理飲食、不會穿脫衣服、不會盥洗、整理等生活方面的問題,從而影響智障兒童在校活動的流暢性與舒適度。對于成長中的智障兒童來講,每天周而復始的吃喝拉撒、清潔整理正是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開始。
(一)生理疾病是造成智障兒童自理能力弱的首要原因
有一些是肢體殘疾并伴有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手眼不協(xié)調(diào),精細動作難以完成。另一些是精神殘疾,如自閉癥、多動癥、情緒行為障礙,不愿聽從指令。
(二)環(huán)境影響是造成智障兒童自理能力弱的直接原因
首先是家庭教育,一種是對智障兒童過分憐惜,一切事務都由家長包辦。另一種是對智障兒童不聞不問、放任自由。例如:智障兒童自己洗手時,水弄在衣服上,家長就不耐煩,“還是我?guī)湍阆窗??!逼浯?,智障兒童個別差異大,教育訓練的方法研究還不夠透徹,以致許多智障兒童只停留在簡單地模仿和動作的反復練習,不夠科學和系統(tǒng),勢必影響訓練效果。
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于他們今后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將從學生的飲食、衣著、大小便、午休、個人衛(wèi)生等方面開始系統(tǒng)地訓練。
(一)科學引導,循序漸進
創(chuàng)設安全的就餐環(huán)境,充分尊重智障兒童成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比如,在餐前通過講故事或兒歌的形式介紹當天的食譜,激發(fā)他們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在盥洗池的墻面上張貼洗手步驟圖,提醒智障兒童飯前便后要洗手。比如,吃飯時嘴巴嚼食物不發(fā)出聲音,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捂嘴將頭扭向旁邊等。用勺子時可以先扶著兒童的手,邊遞邊提示他:“張嘴!吃飯。”然后讓他自行將勺子放入口中,輕拍他的手腕,讓他合唇,把勺子從口中抽出,再扶著他的手腕,將空勺伸向碗,同時提醒“再舀一勺?!边M餐時用小餐巾擦手、擦嘴。餐后用小毛巾洗手、洗臉等,用完后并把它放在固定區(qū)域晾曬。
(二)任務驅(qū)動,小步子,多循環(huán)
由于智障兒童的注意力易分散,難以正常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像這樣不會在廁所上大小便,不會正確使用手紙擦屁股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想讓他們慢慢獨立,就應該培養(yǎng)他們掌握最基本的自我服務技能。如果智障兒童不會說,我們要留心用手勢或表情表示大小便,一旦有表示,立即帶他去方便。坐盆時反復說與此有關(guān)的詞語,對每一次成功給予鼓勵。如尿褲子不要懲罰,但可以等一會兒給他換褲子,同時反復強調(diào)大小便時要告訴大人或老師,對尚未養(yǎng)成習慣的兒童,提前將他放到便池上,讓他意識到尿褲子不好,大小便前要有所表示。平時告訴兒童穿有松緊帶的褲子以便訓練。開始時陪兒童一起去廁所,讓他走在前面,直至進入廁所內(nèi)??陬^提示:“拉下褲子,坐在馬桶上?!碑攦和奖阃旰螅来┥涎澴?,根據(jù)張貼的坐便器沖水按鈕圖示,正確選擇按鈕。知道便后洗手,擰緊水龍頭不玩水。
怎樣讓智障兒童學會擦屁股這樣一個比較隱私的技能呢?由于兒童愛模仿,教師可以運用“我?guī)屯尥薏疗ü伞边@樣一個游戲情境,把使用手紙、擦屁股的技能滲透在游戲里,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生活技能。比如,先出示玩偶娃娃,提出問題:小娃娃,年紀小,大便后不會擦屁股,應該怎么辦?智障兒童回憶自己或家長是如何為自己擦屁股的,并嘗試用手紙(一般為一張手紙),簡單對稱式折疊,從前向后擦拭,擦拭后將手紙扔進紙籮筐,再取一張手紙再次擦拭,直至擦拭干凈為止。智障兒童學習使用正確的方法為娃娃擦屁股。提醒智障兒童,在自己如廁時也要使用這樣從前往后的方法擦拭屁股,以保證屁股衛(wèi)生。
(三)方式多樣,激勵機制
根據(jù)智障兒童的特點,教師可以運用兒歌、游戲活動和成人的正確示范,訓練兒童的自我服務技能。同時可以結(jié)合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鼓勵智障兒童進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練習。比如,在每天的來校、課外活動等環(huán)節(jié),鼓勵兒童自己穿脫衣褲,疊好后放到自己的衣柜里。午睡后,讓智障兒童自己動手整理床鋪,掌握整理床鋪的方法,即把毯子鋪平——兩次對折——把毯子放在固定角落——鋪平床墊。對于智障兒童來說,學會系鞋帶需要足夠的耐心和一次次的練習。多運用兒歌、童謠、圖示等方法使他們逐步學會系鞋帶。教師示范并講解系鞋帶的方法,并用兒歌進行總結(jié)。兒童拿出帶有鞋帶的鞋子,開始練習。開展競賽活動,看誰的鞋帶系得又快又好。當兒童取得點滴進步時,可以用食物作為獎勵,有時也可以將獎品換成小紅花、五角星等,最終過渡到簡潔的語言表揚。從物質(zhì)獎勵到社會化獎勵的過度,更貼近智障兒童的心理與發(fā)展需求,有利于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活動中練習,有效提高
智障兒童往往伴有多重缺陷,訓練中堅持課內(nèi)訓練與課外輔導相結(jié)合。在體育課上,以補償缺陷為原則,通過拋接球、扔沙包,行走、跑、跳等運動來增加靈活性,為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chǔ)。在勞動課上,從洗手、洗臉到洗餐具,從脫衣、穿衣到系鞋帶,都手把手地教,反反復復地練。先是教師示范,再是學生動手練習,然后一起練習。
根據(jù)智障兒童的特點,學校設置了“光華小能人”比賽。如系鞋帶,夾花生,拌涼菜等。學生為了取得好名次,就會自覺地增強練習。在趣味活動中快樂學習,通過記錄情況,我們對兒童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對薄弱項目進行個別訓練。夾花生可以訓練兒童的精細動作和肢體協(xié)調(diào),在比賽中反復練習,在反復中提高,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效果是顯著的?,F(xiàn)在用餐時,大部分智障兒童已自覺地洗手、擦嘴,吃好后擺放好餐具。
(五)家校合作,科學訓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梆B(yǎng)其習,于童蒙?!鄙钭岳砟芰Φ呐囵B(yǎng)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其大部分內(nèi)容是在家中完成的,因此,家長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家長會、面談、微信等方式宣傳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一起探討并共同制定教育訓練計劃,使兒童在學校學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得以實踐、運用。家長可以通過拍照、視頻、日記等形式記錄兒童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通過科學的指導方法,真正形成家校合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老師、家長用足夠的耐心、愛心、細心去理解、幫助他們。允許學生選擇、允許學生犯錯,鼓勵他們自己動手,不斷給他們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這樣在一朝一夕的訓練中,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