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太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音樂是反映人類情感的一種藝術,也是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有效形式。所以演奏者要想提高音樂演奏的效果,安撫聽眾的情緒,就要科學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音樂聽覺,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情緒,讓鋼琴演奏呈現出一種打動人心的效果。
所謂音樂聽覺就是演奏者對音樂作品存在意義的一種理解,是對音樂作品中各個音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感受,還有演奏者對音樂的一種感知、理解、模仿等能力。音樂聽覺是鋼琴演奏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音樂作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外部的聽覺,也就是通過感知別人的鋼琴演奏來讀懂作者通過鋼琴曲目想要表達的意義[1]。這個表達是以聽覺系統(tǒng)的正常為基礎的,只有聽覺系統(tǒng)正常的人,才能實現對音樂的有效鑒賞,不可否認的是,在對音樂進行感知的過程中,由于外部聽覺的差異,每個人對鋼琴演奏所表達的效果有不一樣的感受,音樂的外部聽覺和普通的聽覺存在不同,音樂的外部聽覺更重視對音樂作品的關注,普通的聽覺就是為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比如一個專業(yè)的音樂人要從他人的演奏中判斷出其使用的樂器、演奏出的和聲以及各種其他因素,普通聆聽則不需要,只要知道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即可;其次就是內部聽覺,也就是聽到音樂時的情感體驗和聽覺感受。這種內部聽覺是需要深厚的音樂素養(yǎng)和心理素質來做鋪墊的,只有聆聽者對音樂文化能夠做到內外兼修,才能真正體會到鋼琴演奏所表達的意義。比如演奏者在進行鋼琴演奏練習時,一般都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對曲目有所把握,才能對音色、速度進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掌握好音樂演奏的力度,將鋼琴演奏的技術和對音樂的理解淋漓盡致表現出來。
在鋼琴獨奏的過程中,音樂聽覺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首先是導向作用,因為一個演奏者在鋼琴獨奏中,每一個演奏指令的發(fā)出都離不開聽覺的指引,如果一個演奏者沒有敏銳的聽覺,就一定無法對音樂的節(jié)奏和音色進行良好地把握,音樂的聽覺遍布鋼琴獨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次成功的鋼琴獨奏的實現,往往都是演奏者在臺下苦苦練習的結果,在臺下的每一次認真練習都是對音樂聽覺的一次把握,因為演奏者在獨奏前要靠不斷地練習來把握曲子的節(jié)奏,讓聽覺來對音樂節(jié)奏停留點做一個劃分,從而在后期的練習中,逐漸對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產生清晰的認識,以便及時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對自己彈奏中的問題進行修改,為后期在臺上的演奏效果奠定基礎。因此說音樂聽覺在鋼琴獨奏過程中發(fā)揮著積極的導向作用,音樂聽覺的作用貫徹鋼琴獨奏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在音樂獨奏過程中,演奏者只有自己在演奏,音樂的節(jié)拍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把握好聽覺的作用,才能保證每一個音符都在琴鍵上,才能讓每一個音符都落在樂譜的正確位置,讓聆聽者與演奏者產生一種精神的共鳴,明白曲子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讓鋼琴獨奏達到良好的效果。音樂聽覺也可以對鋼琴獨奏者的演奏水平有一定的判斷,讓演奏者的水平得到提高,促進演奏者在鋼琴獨奏中將樂曲含義完美的演繹給聽眾,實現鋼琴獨奏的意義,讓整個獨奏現場的演奏氛圍得到烘托[2]。在現代社會,人們精神素養(yǎng)的提升,會將鋼琴演奏當成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一個評價演奏者的重要標準就是對樂曲意義的表達,樂曲的含義被深刻表達出來,鋼琴獨奏的意義也就實現了。
其次,要想讓鋼琴獨奏實現成功,對演奏者的素養(yǎng)就有很嚴格的要求。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鋼琴獨奏者來說,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也要具備熟練的演奏技巧和專業(yè)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對演奏的曲目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鋼琴獨奏時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曲目的深刻含義才能被聽眾所理解和感受,帶給聽眾一種完美的視聽體驗。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也要通過自己的音樂聽覺感受自己對音樂的表達,促進自己的演奏質量提升。
音樂聽覺在鋼琴伴奏過程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在進行鋼琴伴奏時,是需要通過聽覺來對伴奏效果進行調整的,鋼琴伴奏是一個協(xié)作的過程,從始至終都需要音樂聽覺的參與。具體而言,在鋼琴伴奏中音樂聽覺的作用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對鋼琴演奏者的作用,這個可以具體表現為演奏者對伴奏樂譜的認知和音樂旋律的把握,還有對鋼琴踏板的熟練運用,這些因素都具備了才能保證伴奏效果的提升;其次表現在鋼琴伴奏者與他人進行合作時的配合作用,由于鋼琴伴奏一般都不是獨立進行的,所以就要求伴奏者不僅要保證自己的演奏技術,還要積極聆聽同伴的演奏或演唱,與合作者的表演相契合,及時關注伴奏中總體音樂節(jié)奏和音樂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演奏,達到理想的合作效果。甚至有的時候,鋼琴伴奏要表現不同的角色,這時角色的轉換就需要通過音樂聽覺來進行判斷,進而實現角色的完美轉化。比如有的時候鋼琴伴奏是起到一種烘托作用,這時伴奏者就要利用自己的音樂聽覺,來調整伴奏音色與音量控制的效果,各種角色都要完美演繹,讓這種伴奏形式將主體表演者的作用烘托出來,最終實現伴奏的作用。但是在鋼琴伴奏居于主導地位的時候,就要發(fā)揮其上下銜接的作用,在曲目的前奏部分以及其他部分都發(fā)揮作用,去引導聽眾增強對音樂的理解,達到一種與曲目演奏者的共鳴,讓聽眾可以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最終達到音樂表達與音樂理解的平衡,讓鋼琴伴奏與主旋律可以實現良好銜接 。
音樂聽覺在鋼琴演奏中意義重大,音樂聽覺的使用可以觸發(fā)演奏者的音樂神經[3],讓其對自己的演奏有明確的認知。要想形成準確的音樂認知,還需要演奏者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練習,讓音樂聽覺與音樂相契合,使演奏者的音樂素養(yǎng)和創(chuàng)作靈感同步提升,實現對鋼琴曲目的創(chuàng)新,使演奏者對音樂的演奏更加完美。
為了使音樂作品更加完整,演奏者要重視演奏中對音樂聽覺的運用,讓樂曲在音樂聽覺的把握下呈現出立體的效果,保持完美的音樂狀態(tài),促進演奏者對音樂情感以及音樂技巧的準確表達。由此可見,要想讓鋼琴作品實現很好的演繹,演奏者除了對演奏技巧及基本功的把握外,還要對音樂聽覺有所磨合,以便實現對鋼琴作品內涵的表達,豐富樂曲的表現形式,展現不同的演奏風格,促進鋼琴演奏水平的提高。
在對鋼琴作品進行演奏時,一般演奏者都想達到一種扣人心弦的藝術表達效果,所以演奏者較為重視在音樂作品中的藝術表達,在進行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候,會從自己的理解角度出發(fā),進行情感和藝術修養(yǎng)的表達,而在這個過程中音樂聽覺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4]。首先,演奏者在演奏樂曲的過程中需要用到音樂聽覺,因為每一個作曲家都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對音樂的不同理解,往往一首作品中包含著音樂家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個人思想境界高度,所以演奏者要想演奏好作品就要先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藝術特色,要想準確把握作者的意圖就要利用音樂聽覺來對音樂作品的特點進行把握。還要定期對不同音樂家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掌握不同風格作品的演奏。體裁也是對音樂作品的最好表達,從鋼琴演奏的發(fā)展歷史來看,鋼琴作品不僅有奏鳴曲,還有協(xié)奏曲和舞曲等多種形式。每當演奏者在彈奏不同的作品時,都需要對不同作品的風格體裁進行反復練習,從聽覺上準確判斷作品的風格特點,都要從體裁的特點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對作品演奏形式進行設計,最后讓作品的演奏可以呈現出一種有邏輯關系的表達效果,演奏者做到每個樂句都有把握,都是對音樂聽覺效果的正確表達。
其次,在對音樂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會運用到音樂聽覺,使音樂創(chuàng)作者將簡單的音符創(chuàng)作成優(yōu)美的旋律,讓演奏者將這優(yōu)美的樂曲演奏出來,呈現出扣人心弦的效果,在內心中一遍遍模擬,讓自己的音樂感受達到最完美的境界,促進演奏中音樂問題的解決。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對于鋼琴演奏者同樣適用,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拿到作品以后,利用音樂聽覺將自己的情感和作曲家的情感融合起來,使樂曲的演奏可以達到優(yōu)美的藝術效果。比如在對莫扎特的作品進行演奏前,演奏者就要針對其作品進行多次的聆聽和練習,還要在音樂聽覺中進行分析,在賞析中將莫扎特想要表達的情感理解透徹,與其形成精神共鳴,最后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促進自身演奏水平的提升,使音樂聽覺在鋼琴演奏中發(fā)揮作用。
綜上所述,音樂聽覺在鋼琴演奏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對音樂演奏者的練習效果和演奏效果有一定的意義,并且演奏者要想獲得演奏質量的突破,就要重視音樂聽覺作用,不斷提升音樂聽覺的技能,讓鋼琴演奏者在獲得自身進步的同時,還可以為聽眾呈現出更好的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