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善源 (廣西藤縣塘步鎮(zhèn)第一中學)
隨著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素未謀面交談的多,直面交心的少;利用通信工具夸夸其談的多,面對面交流的少。不難發(fā)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疏遠了許多;教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陌生了許多。學校教育是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補充的教育。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為了整合好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雖然已有先進的通信工具,促膝談心的入戶家訪工作仍然要堅持(形式主義的不要),它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贏的保障。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公關莫過于感情。教師要得到家長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防止家校間沖突的發(fā)生,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增進與家長的感情。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感情千萬不要因為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發(fā)展而形成隔閡。利用通信工具的是交談,面對面的是交心。教師入戶家訪,與家長面對面相處的機會多了,時間長了,就“日久生情”。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融洽,許多教學手段,哪怕是過后發(fā)現(xiàn)欠妥的也會得到家長的諒解,有利于教育的和諧發(fā)展。
上學期,我班有一女生因為口角是非被已畢業(yè)的同學回校擰了幾下嘴巴。其父知道后,來到學校百般刁難,說是學校不負責,校警不作為。揚言要我這個班主任先墊支幾百元錢到醫(yī)院進行身體檢查,然后再由學校去向肇事人追討。任憑學校領導和校警百般解釋當時的情況,就是不聽。最后還搬出了他的哥哥——我鎮(zhèn)某學校的教導主任。一提到其哥,我仿佛找到了靈丹妙藥。因為工作關系,我與其哥不但認識,并且關系不錯。因此,我改變話題,跟他聊起了他的哥哥,后來還聊到他的幾個侄子和侄女。最后發(fā)現(xiàn),他正在就讀縣重點高中的兒子原來也是我教過的學生。慢慢地,他改變了原來的態(tài)度,不再刁難學校。最后還提出開車送我回家。
家庭是影響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成長,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才能“對癥下藥”?!凹壹叶加幸槐倦y念的經”,家庭的真實情況,特別是拮據,感覺“不太光彩”方面,都是許多家長與學生的“難言之隱”。他們不愿,也不想老師與同學知道。這些隱情,有時也會成為學生出問題的主因,成為教師找不出的病根。教師入戶家訪,可以通過實地考察與調查周邊群眾等方式了解學生家庭的真實情況,為日后解決學生的問題找到依據。
有些學生具有兩面性,在學校對老師千依百順的學生回到家有可能是逆子;在家中表現(xiàn)得乖乖的孩子在學校有可能是桀驁不馴。家長與老師對學生的看法不一致,常常會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及具體操作上出現(xiàn)對立、矛盾和沖突,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長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p>
教育好孩子,是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心愿。但是,許多家長由于學歷低,缺乏相關的教育理論與方法,還是持著老一套“棍棒之下出孝子”,或者是“是金子的,在哪里都會發(fā)光”。結果弄出許多的“事與愿違”。教育除了要提高普及率外,還應該提高人民的素質。教師應趁家訪的機會,提高一下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素質,讓家長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掌握一些靈活的教育方法,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教師與家長利用現(xiàn)代通信工具與路過見面的交談是膚淺的,往往只涉及表面,聊不到實質。更多的是出于禮儀,沒有發(fā)自內心。教師入戶談心,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學校教育,知道學校正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配合學校教育。
老師入戶家訪,不止接觸家長與學生,經常還要接觸到周邊的群眾,社區(qū)領導等。讓社會更加了解學校教育,從而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增進學校與社群之間的和諧。
教師的家訪,不是單單對一個家庭起作用,往往是對一個村落、一個社區(qū)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走進村落、社區(qū),除了了解地方教育資源狀況外,還可以通過與當?shù)厝罕姷慕徽劥龠M社會教育的好轉。在一些族姓觀念強烈的地方,教師協(xié)助一戶家庭搞好家庭教育有時往往會等于轉變了一個地方的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