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 羅愛香
新生兒呼吸道清理是新生兒窒息的有效防控方式,也是臨床研究與干預的重點[1-2]。臨床中關于新生兒呼吸道清理方式及時機是研究重點,其中呼吸道清理時機的研究差異較大,其中新生兒胎頭娩出、完全娩出及新生兒娩出并斷臍等均是常見的新生兒呼吸道清理時間,但是上述時機的全面比較及研究極為匱乏[3-4]。因此,本研究就剖宮產(chǎn)術中新生兒呼吸道清理時機及對新生兒的影響進行探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本院行剖宮產(chǎn)術出生的150例新生兒。納入標準:足月新生兒;母親無重大內外科疾病者。排除標準:生長受限兒;胎兒先天性疾病者;合并妊娠期疾病者。將患兒按呼吸道清理時機分為A、B、C組,每組50例。所有新生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三組均經(jīng)剖宮產(chǎn)娩出,常規(guī)圍術期干預及用藥等均相同。A組于胎頭娩出后即進行呼吸道清理,B組于胎兒完全娩出后進行呼吸道清理,C組于斷臍后進行呼吸道清理,清理主刀醫(yī)生立即快速手法擠壓新生兒口鼻,清除呼吸道內黏液及羊水。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比較三組出生后1、5 min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采用Apgar評分評估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及嚴重程度,包括肌張力、膚色、脈搏、呼吸及反射五個項目,總分最高為10分,其中8~10分為正常;4~7分表示輕度窒息;0~3分表示重度窒息。(2)比較三組出生后30、60 min的血氣分析。采用血氣分析儀檢測PaO2、PaCO2及BE,由經(jīng)驗豐富者進行操作檢測。(3)比較三組羊水吸入綜合征、24 h嘔吐、新生兒呼吸道傷、拒乳發(fā)生率和負壓吸引器使用時間。羊水吸入綜合征:X線表現(xiàn)為兩肺紋理增粗,自肺門向肺野呈條索影擴散,輕度肺氣腫為輕度;肺部可見斑片狀模糊陰影,密度較淡,且存在明顯肺氣腫為中度;肺部可見斑片狀融合陰影,多伴有重度肺氣腫為重度。嘔吐:24 h內嘔吐次數(shù)在1~4次為輕度;5~9次為中度;10次及以上為重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A組男27例,女23例;胎齡37.0~42.5周,平均(40.5±1.0)周;出生體重2 520~3 998 g,平均(3 131.5±252.3)g。B組 男25例,女25例;胎 齡37.5~42.5周,平均(40.3±1.1)周;出生體重2 510~3 990 g,平均(3 133.2±250.7)g。C組 男27例,女23例;胎齡37.2~42.3周;平均(40.5±0.9)周;出生體重2 533~3 896 g,平均(3 128.5±255.9)g。三組性別、胎齡與出生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組出生后1、5 min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比較 三組出生后1、5 min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出生后1、5 min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均優(yōu)于B組與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與C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三組出生后30、60 min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三組出生后30、60 min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出生后30、60 min的PaO2、PaCO2及BE均優(yōu)于B組與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與C組PaO2、PaCO2、BE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三組出生后1、5 min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表2 三組出生后30、60 min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
表2 三組出生后30、60 min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
*與A組比較,P<0.05。
2.4 三組羊水吸入綜合征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羊水吸入綜合征發(fā)生率均低于B組與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67、5.263,P=0.041、0.021);B組與C組羊水吸入綜合征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22,P=0.726)。見表3。
表3 三組羊水吸入綜合征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2.5 三組24 h嘔吐發(fā)生率比較 A組24 h嘔吐發(fā)生率均低于B組與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63、6.383,P=0.021、0.011);B組與C組24 h嘔吐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02,P=0.749)。見表4。
表4 三組24 h嘔吐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2.6 三組負壓吸引器使用時間和新生兒呼吸道傷、拒乳發(fā)生率比較 A組新生兒呼吸道傷、拒乳發(fā)生率均低于B組與C組,且負壓吸引器使用時間均短于B組與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與C組負壓吸引器使用時間和新生兒呼吸道傷、拒乳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三組負壓吸引器使用時間和新生兒呼吸道傷、拒乳發(fā)生率比較
剖宮產(chǎn)新生兒的呼吸道清理極為重要,其與新生兒的多個方面密切相關,包括自主呼吸的建立、羊水吸入、產(chǎn)后哺育等多個方面,因此對剖宮產(chǎn)新生兒進行呼吸道清理是研究重點[5-6]。臨床中與剖宮產(chǎn)新生兒呼吸道清理方式及影響因素相關的研究是重點,關于呼吸道清理時機的研究雖可見,但現(xiàn)存的研究差異較為突出[7-10]。部分研究認為胎兒完全娩出后進行呼吸道清理即可,但也有研究認為胎頭娩出后即進行呼吸道清理更有助于新生兒氧供狀態(tài)的改善及呼吸道并發(fā)癥的控制,鑒于上述研究差異的存在,對剖宮產(chǎn)新生兒進行呼吸道清理時機的討論及研究更為必要[11-12]。另外,血氣分析結果作為有效反映機體氧供的指標,對其在新生兒中的檢測有助于了解其缺氧與否及氧平衡狀態(tài)[13-14]。再者,有研究認為新生兒嘔吐也與上述方面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本方面的探究極為必要[15-16]。
本研究就胎頭娩出后呼吸道清理、完全娩出后呼吸道清理及斷臍后呼吸道清理對剖宮產(chǎn)新生兒的影響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顯示,胎頭娩出后呼吸道清理的效果相對更好,具體表現(xiàn)為出生后1、5 min 新生兒窒息情況及出生后30、60 min的血氣分析結果相對更好,羊水吸入綜合征、24 h嘔吐、新生兒呼吸道傷、拒乳發(fā)生率相對更低及負壓吸引器使用時間更短,因此肯定了胎頭娩出后呼吸道清理的應用價值。分析原因,新生兒胎頭娩出后胎肩娩出前,自主呼吸尚未建立時,呼吸道內無氣體,肺部未張開,無負壓,呼吸道內充滿黏液及羊水,此時不急于娩出胎體,而是立即充分清理呼吸道,可以很好地清除呼吸道內的大部分黏液及羊水,從而降低新生兒窒息、羊水吸入綜合征發(fā)生率及其他相關不良情況,因此新生兒的氧供相對更好,血氣分析指標也相對較好[17-20]。
綜上所述,胎頭娩出后進行呼吸道清理在剖宮產(chǎn)新生兒中的應用效果相對更好,可顯著改善新生兒氧供狀態(tài),應用價值相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