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劍閣縣公興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四川 廣元,628312)
嬰幼兒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最常見的為小兒支氣管肺炎,支氣管肺炎是臨床上的多發(fā)病[1],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和交替性,好發(fā)于春冬的交替季節(jié),小兒感染的因素主要為抵抗力較差,保暖情況差易感染,患兒患病后免疫力下降,容易發(fā)生其他方面的各種感染,支氣管肺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2]。本文就小兒肺炎的針對性護理做探討,旨在分析有效的護理方法和措施,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1年4月——2016年3月兒科收治入院的小兒肺炎患兒2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120例和對照組120例,其中觀察組患兒男68例。女52例,年齡為3個月—12歲,平均年齡為(7.4±0.8)歲。對照組患兒男72例。女48例,年齡為2個月—11歲,平均年齡為(8.2±0.6)歲。所有患兒經診斷均為不同類型的小兒肺炎,臨床表現為咳嗽、發(fā)熱、喘息等呼吸道表現。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小兒肺炎護理,護理方法為:患兒應充分休息,以免發(fā)生再次感染,護理上應給予高維生素、易消化流食,根據患兒病情轉變或消化功能的提高可適量給予其他食物,癥狀消失后可恢復日常飲食。多飲水,促進代謝,降低體溫。病室環(huán)境應保持安靜,同時保持開窗通氣,避免患兒著涼引起再次高熱。幫助有效出汗和散熱。服用退熱藥后,及時更換有汗的衣服。經常開窗睡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等,避免誘因及對癥治療預防復發(fā)等措施。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方法,即:患兒入院時即進行對患兒病情和自身情況的全面評估,有專門的責任護士負責,對患兒的治療、制定流程、實施計劃等進行分類管理并由專人負責實施,另外責任組長進行督促和檢查,對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做評估,護士長每天下班前給予評價、指導。實施過程中出現變異者,在變異登記本上記錄,進行變異分析,據情況修訂護理計劃。記錄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并發(fā)癥種類、康復時間、治愈例數[3]。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治愈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對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進行分析和處理,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兒行各自護理及治療方法后的臨床表現。觀察組患兒治愈率為95.6%高于對照組患兒90.4%,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7.1±1.4)d,低于對照組患兒(11.5±0.8)d,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費用(2144.2±107.1)元,低于對照組患兒(2586.5±124.1)元。兩組結果對比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小兒肺炎的內源性感染機制為定植在口咽部位細菌物質,隨著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一同進入患者體內的下呼吸道,導致患者的自身免疫防御機制受損而引起肺炎[4]。對小兒肺炎進行診斷時應注意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影像學相結合,并排除肺不張、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對于有各種粒細胞的減少、嚴重脫水的患者當并發(fā)重癥肺炎時X片檢查可出現陰性的表現,相關報道顯示,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約1/10的患者X線可無任何特殊表現。對重癥肺炎的患者進行準確的病原學分析是治療本疾病的關鍵。小兒肺炎多見于6個月~1歲的小兒,除了具有一般的肺炎的發(fā)熱、咳嗽、喘息和肺部的濕啰音外,由于身體內的缺氧現象較為嚴重,毒血癥和膿毒血癥的存在,使患者出現全身的中毒癥狀和相應系統(tǒng)氣管受累的表現。部分患者可表現為心率增加,呼吸加快,肝臟腫大,重癥肺炎患兒聽診可聞及心音低并可出現左心衰的表現——奔馬律,頸靜脈怒張;患者出現少尿甚至無尿,顏面、眼瞼、下肢的水腫明顯;小兒可表現為煩躁,難以安撫,指甲及嘴唇可出現發(fā)紺現象,面色灰白,手指的末梢循環(huán)再充盈的時間不斷增加[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兒行各自護理及治療方法后的臨床表現。觀察組患兒治愈率為95.6%高于對照組患兒90.4%,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7.1±1.4)d低于對照組患兒(11.5±0.8)d,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費用(2144.2±107.1)元低于對照組患兒(2586.5±124.1)元。兩組結果對比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由此可見,針對性護理用于小兒肺炎患兒的臨床護理上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小兒肺炎患兒因感染因素較多,感染過程較為容易,所以感染率也極高,而針對性護理措施為患兒制定了復合患兒自身的護理程序和護理措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的同時也保證了患兒出院后不再復發(fā)。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應用針對性護理,能有利于提高患兒治愈率,減少患兒住院時間,并減輕患兒家屬經濟負擔,適合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