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
出碌曲縣城,沿國道213線行進23公里,海拔3000多米處,一個美麗的高原生態(tài)藏家村寨在云朵里成長,甚是醒目。這里,就是甘肅碌曲尕海鎮(zhèn)尕秀村。
尕秀村392戶1885人,是典型的純牧業(yè)村,十幾年前全村300多戶村民都以牧業(yè)為生,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余元。成為生態(tài)旅游樣板村以來,村民們的收入像是坐上直升機般上升。2018年,尕秀村實現整村脫貧。
村黨支部書記拉毛加是個黑黑瘦瘦的藏族漢子,一早起來他就在村子里忙碌著,總有各種忙不完的事。群眾說他是草原雄鷹,親切地叫他“尕秀爸爸”,他樸實且略帶靦腆地笑,說,這是牧民群眾信任我。
拉毛加高中畢業(yè)后,在尕秀村當村會計。后來,他把家安在了這里,被群眾全票推選為尕秀村黨支部書記。20多年了,不管誰家遇到困難,他都主動幫忙,小到代辦戶口、開具證明,大到調解糾紛、發(fā)展村里的集體經濟。他總是帶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記滿了村里的大小事情。這些年,他攢了厚厚的十幾本了。
2015年,他的小本子上記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甘南州全域無垃圾綜合治理。甘南州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干部們張貼和發(fā)放宣傳材料,拉毛加拿著大喇叭,在村民大會上作組織動員,給大家反復講要打掃衛(wèi)生,把公路周邊和村子里打掃干凈,干凈了才能發(fā)展旅游致富。又把全村劃成三片,分給三個村民小組,明確了責任區(qū)域,成立了村民衛(wèi)生隊。然后,干部們分頭入戶,挨家挨戶給村民做工作。
在牧村,說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用牧民們的話說,這是給馬加汽油呢,沒有做頭,意思是多此一舉。
尕秀村和碌曲別的牧村一樣,300多戶世世代代以畜牧業(yè)為生的群眾逐水草而居,一年四季隨著畜群搬遷轉場。在冬夏不同的牧場上,牲畜放到哪里,主人就跟隨到哪里。牧民們零星地居住在偌大的草原上。行路難、吃水遠,不通電,信息閉塞,手機聯絡不暢,遠居草原深處的人們,過著近乎原始的閉塞生活。你要是問他怎么生活,他很可能說,下苦。是啊,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日子就是黃連般的苦。
養(yǎng)的牛羊多了,草場沙化嚴重,國家實施退牧還草政策,不能再無序擴大養(yǎng)殖。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這可是件帶領大家脫貧的大好事啊!
周一一大早,帶隊的干部就來了,說安排村民衛(wèi)生隊沿213國道撿垃圾,群眾一個也沒有來。拉毛加只好帶著干部,一個一個上門去做工作。一大圈跑下來,已經中午了。他再和大家一起,帶上工具,帶頭去撿垃圾。
尕秀村在國道邊上,是最佳自駕游線路蘭州——夏河拉卜楞寺——九寨溝旅游線的必經之路。路過的人們打開車窗,什么都往外扔。煙盒、飲料瓶、尿不濕、塑料袋、包裝紙……
干部們撿著撿著就有了情緒,我們班不上了,工作就是撿垃圾?群眾袖手旁觀,說,哪有垃圾,我看干凈得很呢。
工作推進艱難,拉毛加翻來覆去睡不好。他反復看著小本子上記的,重點都畫上了杠杠。
村民們輪流加入村衛(wèi)生隊。
拉毛吉九歲那年,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一輛皮卡車撞傷。還是拉毛加及時趕到,把孩子送到了縣醫(yī)院。孩子的父母都在冬牧場,家里只有拉毛吉的奶奶。當時還是拉毛加日夜在醫(yī)院里陪護,照顧著孩子,直到她轉危為安。拉毛吉的奶奶說:“拉毛加書記,你說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這樣的事情,二十多年來,拉毛加做了多少件,他自己都不記得了。
拉毛加做事公道,也得人心。這些年,黨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多。拉毛加給自己定了個硬要求,必須公平、公正,讓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惠民陽光。對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如低保戶、五保戶的申報,新型合作醫(yī)保、新農保都要落實到位,村民各項社會保障資金全部實現了“一折統”。按要求把生活困難的村民選為救助對象,從來沒有一戶因為這些事產生不滿或上訪。
拉毛加帶頭撿垃圾和打掃衛(wèi)生,大多數群眾點著頭,噢呀。
碌曲尕海鎮(zhèn)副鎮(zhèn)長王麟,2015年年底,被派到尕秀村擔任包村工作組組長。他原本是碌曲縣公安局的干部,妻子也是公安干警。可能是多年的職業(yè)習慣,都是干脆內斂的個性,有什么話也不太說。他要去駐村時,兒子剛滿月。臨走那天,孩子喂過奶放進旁邊的小床,妻子在床上坐著,轉頭看到他收拾好的東西,眼淚就下來了。王麟連忙把行李拿出去,用抽紙給妻子擦眼淚,一邊擦一邊勸說:“你剛出月子,不能哭,對眼睛不好?!?/p>
王麟舍不得家和孩子,可是工作更需要他。
駐村的事情辛苦、具體而繁雜,總是要有人做。既然做,就做好。每周的一三五,王麟帶著尕秀村的村民,沿著312國道撿垃圾。二四六就入戶講政策。王麟說:“群眾叫我們是垃圾干部,天天撿垃圾、說垃圾,不就是垃圾干部嗎?”
國道兩邊,還有游客隨地大小便,村民也不愿意打掃。王麟就帶頭,鏟了打掃干凈。這是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要把它當成自己家一樣愛惜。家里的馬桶和下水道你不是也要清理得干干凈凈嗎?河里的樹枝上掛著破塑料袋子,也下河去撈出來。摔碎的酒瓶從土里一片片撬出來??吹绞裁磽焓裁?,一個煙頭也不放過。附近路邊的垃圾撿完了,就再往遠,一點點向前延伸。一開始撿垃圾一天得拉幾車,后來,就少多了,國道邊越來越干凈。
周五,這天干完活已是下午。一直彎著腰,抬起頭的瞬間有片刻眩暈。高原的陽光無遮無攔地照下來,312國道箭一般射向遠方。尕海在尕秀村的左側,有成群的水鳥起起落落。家在尕秀村的另一側,有多久沒有見過兒子了?今天是周末,還有一堆材料要處理,處理完了就可以回家了。那天他到家,兒子已經睡了,他在兒子的小床邊看了又看,不敢出聲不敢動,甚至呼吸也要輕。
王麟說:“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幸福是需要屏住呼吸的?!?/p>
2017年3月,尕秀村被甘南州確定為精準扶貧生態(tài)文明小康村的樣板村,開始了100天的大會戰(zhàn)。夏天,這里將開門納客,成為旅游村。
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不再只是馬路邊和村容村貌的打造,而是深入尕秀村的每家每戶。
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戶內配套設施的改造要同步進行。最最關鍵的,是要勸說牧民改變生活習慣。這是一場改變人的革命。
尕秀村只有九個村干部,加上幫扶單位的駐村干部一共是十幾個人,干部們要入戶去講。也就是一個干部,要做二三十戶牧民的工作。理清楚每家每戶已經享受的基本優(yōu)惠政策,你不講清楚,群眾是不知道的??墒?,干部們一遍又一遍講政策,去得多了,牧民們也很煩;開始說知道了,后來生氣,知道的也說弄不清。講完政策,要求村民們把房前屋后的東西收拾整齊,不得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的也要拆了。還要給村民們改造家中的廚房、廁所,告訴他們要講衛(wèi)生,要洗澡、要剪指甲,頭發(fā)也要洗干凈。
牧民們說:“你管得多得很,我就這么舒服,我不想洗澡。你裝的那個廁所我也不會用?!?/p>
牧民們覺得干部們是不務正業(yè)。還有不會說藏語的干部,因語言不通,溝通不便,比比畫畫半天,直接被轟出來都是常事。
那三個月,拉毛加和村干部們沒有休息過一天。王麟帶的包村工作組的干部住在村里,沒有回過一次家。
時間這么緊,眼看就到旅游季節(jié)了。施工和改造任務很重,這是硬件,工期可以夜以繼日地趕,可是群眾抵觸、不配合、執(zhí)行緩慢,工作怎么做?拉毛加又開始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了。
70多歲的桑吉加木措老人脾氣最大,上門去做工作的人總是被他趕回來。他家的房子背后,堆著一大堆牛糞和羊糞。他說:“這是我冬天燒爐子的時候用的?!?/p>
干部們說:“房子里都裝上暖氣了,爐子在哪里燒?”
他說:“那我不管,下雪了我就要生爐子燒炕?!?/p>
拉毛加騎上摩托車去了牧場,找他的兒子和兒媳來做老人家的工作。好不容易給桑吉加木措老人說好,第二天村里派車幫他家拉走他家屋后堆成山的牛糞和羊糞。
第二天一大早,村干部就跑來找拉毛加。拉毛加書記連忙趕到桑吉加木措家,這時牛糞和羊糞已經裝上了“蘭駝”,可是桑吉加木措撲到車頭上,攔住車,說什么也不讓走。兒子也說不動他,人多,拉扯著,不小心把蘭駝車上的后視鏡給撞了下來。
司機跳下車來,拉著桑吉加木措老人,非要讓他賠。桑吉加木措又急又怒,黝黑的臉漲得成了醬紫色。拉毛加拉開司機說:“別說了,我賠給你?!?/p>
大家靜了下來。
那天,拉毛加堅持把后視鏡的錢賠給了蘭駝車司機。村里拉走桑吉加木措家屋后堆成山的牛糞和羊糞,一共裝了30多蘭駝車。
現在你要是見了桑吉加木措老人,一定不認識他,他會笑呵呵地告訴你,現在的尕秀村,不光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方方面面全變了。以前,不講衛(wèi)生,現在大家都“講究”了,打掃衛(wèi)生的事大家都搶著干。
站在自家牧家樂的吧臺前,桑吉加木措老人說他家的牧家樂開業(yè)以后,生意很是火爆,兩三個月就掙了幾萬塊錢。說到幸福生活,桑吉加木措老人的笑聲更加爽朗:跟佛爺一樣了,好得很!
暮色的夕陽中,尕秀村廣場悠揚動聽的藏族彈唱聲里,游客們和村民們一起在廣場上跳起優(yōu)美而奔放的鍋莊。
這里有百兆光網、免費WIFI;在這里,草原聯通世界。尕秀村新建的帳篷城,白布上繪了各種吉祥八寶圖案,呈蓮花般散落在曬銀灘草原上。82戶貧困戶每家都分有一頂帳篷,到了年底可以分紅。這是尕秀村的集體經濟,由村里統一經營管理。拉毛加說,集體經濟有了錢,個人的事情就更好辦了。
王麟又好久沒有回家了。駐村干部仇庵拉平時工作認真,從沒請過假,這個周末說要請兩個小時假,兩個小時后小仇回來了。他說隊長,我看你很久沒回家了,床單都破了,也沒有時間買,我去縣城給你買了個床單換上。
王麟的兒子已經兩歲多了。王麟每次回家都看著表,他給自己定了個時間,只能待15分鐘,就得走,不管孩子怎么哭,也得走。村里的工作忙,離不開他。
在生態(tài)文明小康村的引領帶動下,旅游天堂日漸呈現出它本該有的樣子。甘南生態(tài)環(huán)境城鄉(xiāng)綜合整治的經驗正在甘肅全省乃至全國推廣踐行。
遠處鷹張著翅膀傲然地滑翔,偶爾扇兩下翅膀。汽車追趕著尕海大片大片的水奔跑。尕海寧靜,如一大面加入白銀的鏡子,在曙光中越擦越亮。不時有來往的車停下來,尕海邊有水鳥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