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一醫(y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近年來,急性腦血管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得到了業(yè)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課題有著重要意義。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急性腦血管病治療的最終整體效果。
本文對254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采取綜合性康復措的療效進行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254例,其中男141例,女113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2歲。入院時意識清楚165例,昏迷42例,昏睡12例,意識恍惚35例。均有偏癱,肌力0~Ⅰ級81例,Ⅱ~Ⅲ級122例,Ⅲ~Ⅳ級51例。失語109例,其中,能說正確單詞或字的52例,無變化8例。全部患者均經顱腦CT檢查確診,腦梗死196例,腦出血58例。
腦梗死的患者在沒有合并嚴重心、肺癥時,入院之后病情平穩(wěn)者24~48h就可以實行康復治療。選擇康復措施要按個體化原則進行。腦出血患者急性期因有顱內高壓和腦水腫,所以發(fā)病后宜靜臥,先搶救生命及預防合并癥。生命體征(體溫、呼吸、脈搏、血壓)一旦平穩(wěn)及無明顯顱內高壓癥狀、嚴重合并癥后,就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如果康復治療開始太晚會喪失最佳的康復“黃金時間”而遺留后遺癥和并發(fā)癥。因此,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治療越早越好。254例腦出血患者實行康復治療最早7d,最晚15d,平均9d。
1.3.1 言語的康復訓練
訓練時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①鼓勵患者表達。每當患者要說什么的時候,耐心傾聽,反復向患者確認話中的含意,一定要放慢節(jié)奏。②輔助表達方式。和患者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用表情、手勢、行動、圖片幫助患者確認語言含義。③強化理解。為幫助患者理解,消除背景環(huán)境中的噪音和抗干擾因素。還可以用手勢、姿勢、語調、表情、環(huán)境、實物等方式和患者交流。對患者講話時要加重或重復關鍵詞。
1.3.2 癱肢康復訓練
①被動運動:患者發(fā)病后為預防關節(jié)僵直和畸形應立即采取良好姿位和關節(jié)被動運動。被動運動主要作用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維持關節(jié)韌帶活動度,減輕肌肉痙攣。主要操作肢體各關節(jié)方向的被動活動。順序為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運動幅度從小到大。這樣可以預防肢體痙攣、畸形,可為肢體功能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②按摩患肢:為了減輕疼痛和肌緊張,針刺及穴位注射在對癱肢進行運動之前,應對癱肢進行肌肉按摩,按摩療法能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抑制過程,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從而能夠防止和減輕肌肉骨骼的廢用性萎縮?;贾珣幱诠δ芪恢?,勿使肢體關節(jié)扭轉、彎曲、防止關節(jié)攣縮。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并用滑石粉涂于按摩的皮膚。對痙攣性癱瘓手法要輕,使其放松,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對軟癱患者手法宜深而重,以刺激神經活動過程的興奮性。③主動運動:主動運動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緊張度,活躍各系統(tǒng)生理功能,預防并發(fā)癥。主動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由于中風導致肢體功能活動降低,部分關節(jié)肌肉處于廢用狀態(tài),患者關節(jié)強直肌肉萎縮,故大多數(shù)患者懶于活動,此時,家屬要督促和協(xié)助患者進行鍛煉。從單個關節(jié)主動運動開始,直至多關節(jié)運動,運動時盡可能帶動患肢一起活動。
1.3.3 心理康復
先要認真傾聽與有效溝通,采用理解與同情相結合的方式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傾聽時要和藹可親,努力理解患者所講的具體問題,其次要尊重個性與人格,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受個人情感影響的關懷態(tài)度,往往是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實施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要注意把一些個人情感上的消極因素或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此期心理治療,要以鼓勵、指導和促進改善生活為主,指導患者運動和言語功能恢復訓練方法,為日后順利康復創(chuàng)造條件,并增強患者治愈信心和創(chuàng)立由于疾病所致各種變遷的能力。
本組病例治療觀察1個月,言語及癱肢的功能恢復均較顯著。癱肢肌力增加Ⅲ級的66例,增加Ⅱ級以上的132例,增加Ⅰ級的56例。能說出整句子49例,能說正確單詞或字的52例,無變化8例。未見因早期康復治療而導致病情加重的病例,避免了各種繼發(fā)癥和廢用綜合征的發(fā)生。
急性腦血管病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多發(fā)于老年人。患病后的常常涉及到生活方式、人際關系的改變和心理障礙,單靠藥物治療是難以解決的。因此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入院后,腦梗死患者在沒有心肺合并并發(fā)癥情況下,腦出血患者,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無明顯顱內高壓癥狀及嚴重合并癥的情況下,即可進行康復治療。所以選擇最佳康復治療時機,采取有效的綜合康復措施是取得較理想療效的關鍵。要在心理康復為主導的前提下,以功能訓練為核心,采取適當?shù)尼槾?、按摩、穴位注射等手段促進功能的恢復,從而縮短病程,減少致殘,使患者最早恢復生活與勞動能力。
綜上所述,加強對急性腦血管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治療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急性腦血管病治療中,應該加強對其關鍵環(huán)節(jié)與重點要素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實施策略與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