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春燕
(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 江蘇 蘇州 215010)
PICC 是指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將導管經(jīng)上臂淺靜脈穿刺置入,輸液無需打針,輸入的藥物能最快發(fā)揮藥效,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長期留置不影響日常生活,能提高生活質量[1-2]。神經(jīng)內科患者臥床久、病程長、營養(yǎng)不足,常需要輸注刺激性及高滲性藥物,因此PICC 置管在臨床得到廣泛使用。我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對住院期間PICC 置管維護進行對癥護理?,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30 例。其中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平均年齡(45.5±9.5)歲,平均住院天數(shù)(29.5±8.5)天,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疾病治療。鑒于患者需長期靜脈輸液的可能性,與床位醫(yī)師溝通,取得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后,給予PICC 置管。由院內PICC 小組成員操作,置入美國BD 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1.9 Fr 導管。
1.2.1 PICC 置管沖封管正確落實 開始輸液先回抽到血液確定導管在靜脈內,并棄取,未抽到回血的情況下,暫停使用導管,并匯報處理[3];使用>10ml 注射器脈沖式?jīng)_管(0.9%生理鹽水>5ml),封管正壓式手法,遵循生理鹽水、藥物、封管液原則,封管液為10u/ml 肝素鈉5ml,封管后拇指夾閉管夾。本文有2 例患者治療過程使用靜脈途徑泵入血管活動藥物,藥物作用維持期輸注速度<5ml/h,給予0.9%生理鹽水另起一路同時輸注10ml/h,防止導管堵塞,血管活性藥物使用過程嚴禁直接沖封管,以免瞬間大劑量的藥物進入血液,造成患者生命體征的改變。
1.2.2 穿刺側肢體功能鍛煉 患者危險期過后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部分或全部肢體的癱瘓,患者活動受限,恢復過程往往有較長的臥床時間,增加血液高凝狀態(tài)。向患者提供按摩球,置管后4h 后主動或被動的行五指依次伸屈活動,24h 后行五指同時伸屈活動[4,5],捏按摩球訓練,旋腕、屈肘、肩關節(jié)伸展運動:每日3 次,每次15 ~30min,量化PICC 功能鍛煉頻率。告知患者置管側肢體出現(xiàn)酸脹、腫痛,立即告知床位護士,及時發(fā)現(xiàn)導管相關性血栓的發(fā)生。
1.2.3 其他PICC 置管相關護理 PICC 置管定期換藥,敷貼無卷邊,穿刺點無紅腫、滲血、滲液,換藥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導管給予U 型固定,維護本有記錄,指導患者或家屬出現(xiàn)異常立即告知當班人員。1 例患者年齡偏大,較年輕人皮膚干燥,皮屑多,患者在置管期間主訴皮膚瘙癢,給予更換碘伏消毒,導管外露部分螺旋接口使用3M 低敏膠帶固定,患者主訴瘙癢減輕,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本例患者因長期輸注激素等類藥物,皮膚屏障功能減弱,更容易發(fā)生皮膚損傷,因此尤其注意無張力粘貼,防止黏貼過緊的現(xiàn)象發(fā)生。
1.2.4 拔管護理 患者治療結束拔管時,拔管人員捏住導管尾端緩慢拔出,按壓穿刺點不出血,無菌敷料覆蓋。檢查導管的完整性,如穿刺點有紅、腫、疼痛或膿性分泌物等,無菌條件下留取導管尖端送檢。指導患者切勿自行揉搓,保證敷料24 h 的完整性。
我科制定神經(jīng)內科PICC 管路管理和維護流程,執(zhí)行標準化管理和維護要求,靜脈導管維護規(guī)范全員覆蓋;完成科室PICC 置管健康教育宣教單,發(fā)放宣教單并落實有效指導與評價。30 例置管患者治療期間無導管堵管、感染等情況發(fā)生。
神經(jīng)內科的藥物粘滯性高、輸液頻率多,且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給PICC 置管的規(guī)范維護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由于護理人員自身知識不足,管理監(jiān)控不到位也影響了PICC置管維護的規(guī)范性,正確的靜脈導管維護是預防并發(fā)癥的基礎。我科執(zhí)行標準化管理和維護要求,形成科內PICC 管路管理和維護流程,責任組長落實每周質量檢查1 次。針對患者知識缺乏、意識障礙、肢體癱瘓、血液學檢查異常、家屬支持不足,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指導,采取多種形式的宣教指導方式,如健康教育宣教單、提供康復球,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掌握導管維護的知識和鍛煉方法,并落實定期評價。帶管出院患者給予日常護理指導。
綜上所述,本文患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早期協(xié)助行PICC置管,及時制定、調整補液方案,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反復穿刺,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做到個性化護理,以及利于患者出院后康復醫(yī)療機構的進一步輸液護理,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