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達善小學校 仇佳欣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學生寫話的要求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研讀這一要求,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關鍵詞:興趣和(樂于)運用。低段是孩子寫話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興趣是最為關鍵的,如何讓孩子對“寫”產(chǎn)生興趣,樂于表達,也要讓孩子在此基礎上初步學習如何“會表達”。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談一談如何運用一年級語文教材對學生寫話進行啟蒙。
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腦海里是沒有字詞句的概念。一年級教師不可能直接用學術定義告訴學生。如何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一點點滲透,讓一年級的孩子接受句子的概念呢?
首先,鼓勵學生多說,并且說完整的句子。翻開一年級上冊語文書,關注每篇課文后面的練習提示會發(fā)現(xiàn),“說一說”這個詞的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學生始終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并輔助學生表達得更完整、準確。比如,《小書包》一課的課后練習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書包里有哪些文具。這個問題很簡單,大部分學生可能會給出這樣的回答:課本、文具盒、作業(yè)本……這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的句子,如“我的書包里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說完整的話的習慣,促進學生掌握這樣的表達方式,也為其以后更規(guī)范的表達打下基礎。
其次,除了課堂上有意識的引導以外,課下也要進行簡單適量的訓練。一年級上學期,我讓班里的孩子每天寫一句話,進行簡單的句型練習。比如在教《四季》一課時,課文中多次出現(xiàn)“我是……”的句型,《小書包》一課要求學生說一說你的書包里有哪些文具,我稍做改編讓學生寫“我有……我沒有……”。在學《大還是小》一課時,我讓學生寫“我覺得……”。
翻開部編版一年級的教材,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課文都是以兒歌、兒童詩的形式出現(xiàn),詩歌語言輕快易上口,富有童趣,符合孩童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在課后練習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仿照課文說一說”的要求。比如,《四季》一課的課后練習是: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仿照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由四個相同結構的部分組成,每個部分代表一個季節(jié),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列出框架:________,他________說:“我是________ ?!闭n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將生活經(jīng)驗用課堂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春天的代表事物有很多,如柳樹、桃花、小燕子……如何把這些事物放到詩歌中去呢?有些學生發(fā)現(xiàn)了,原來在每個事物后面加一個合適的疊詞就可以了,于是就產(chǎn)生了“柳樹彎彎”“桃花紅紅”“小燕子唧唧”……下一句怎么說,既可以選擇“對誰說”,也可以選擇“怎么樣說”,說的對象一定是這個季節(jié)的事物,“怎么樣說”應該符合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比尾巴》一課,課文由兩個問答組成的,語言簡單輕快,內(nèi)容是關于小動物的尾巴的,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厚。教師可在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改編,可不可以比一比耳朵呢?一年級下冊的《姓氏歌》中也有許多問答,“你姓什么?我姓________。什么________?________?!卑凑照n文中的問答游戲來介紹自己的姓氏,可以同桌相互介紹,也可以小組交流,孩子們都很喜歡。像這樣的課文有很多,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資源,為學生提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除了大量的兒歌、兒童詩,打開部編版一年級教材,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篇幅非常長的課文,比如,《小蝸?!贰秳游锿鯂_大會》《小壁畫借尾巴》等。剛接觸這些課文的時候,我有很多疑問,對部分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通讀已經(jīng)是很難實現(xiàn)的目標了。但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我發(fā)現(xiàn)這些長課文有一個特點:它們雖然篇幅非常長,但是基本都有反復的情節(jié)以及相似的構段方式。比如,《小蝸?!芬徽n中,小蝸牛四次爬向小樹林的過程,以及媽媽對它說的話,都具有反復的特點;再看《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小壁虎分別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課文用了一樣的構段方式描寫每次借尾巴的經(jīng)過。教師不妨做一個拓展:猜猜小壁虎還會向誰借尾巴?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支架,引導學生填空說話:小壁虎爬呀爬,爬到________。他看見________,在________。小壁虎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________?!边@樣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印象,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這里,學生能夠學會如何請求別人幫忙,也能夠學會如何拒絕別人的請求。同樣的,在《小猴子》下山這一課也有情節(jié)反復、結構相似的特點,小猴子分別去了玉米地、桃樹下以及西瓜地里,每一段的結構幾乎一樣,教師同樣可以拓展:除了這些地方,小猴子還會去哪里?提供語言支架:小猴子________,走到________。他看見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___。在練習說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用詞的準確性,比如不同事物拿在手里的動作是不一樣的,還可以積累“又________又________”的相關詞語。
一年級是孩子寫話的啟蒙階段,他們的生活體驗較少,在語言表達方面缺少一定的邏輯和語言原料。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鼓勵孩子多說多練,與孩子一起仿寫、改編、再創(chuàng)造,幫助其積累語言,養(yǎng)成熱愛觀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