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開發(fā)區(qū)施橋中心小學 李 梅
作文能力的形成僅僅依托教材每個單元的訓練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善于從單元教材設置的作文內容中提煉出匹配的主題,緊扣這一主題進行探究性實踐活動,積極從教材作文出發(fā),創(chuàng)設可感而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體驗,積極從教材和生活中獲取整合性,讓學生將主題化創(chuàng)作的過程演化成為情感傾訴的過程,走出習作機械方法論的尷尬,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表達素養(yǎng)。
很多學生的表達語言蒼白、情感乏力,創(chuàng)作時毫無熱情,寫出來的作文也是索然無味,讀起來味同嚼蠟。究其原因,就是作者僅僅是呈現(xiàn)信息、表達內容,而沒有能夠與情感表達有效結合起來。教師要從習作要求出發(fā),提煉出相應的主題,讓學生在探究主題的過程中豐富情感,形成語言表達的認知通道。
比如統(tǒng)編版四上第一單元就設置了“推薦一個地方”的習作練習,教師利用這一習作要求提煉出了“我要推薦”的習作主題,讓學生在正式習作之前到自己要介紹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開展相應的活動,積累豐富的情感體驗;隨后,教師在課堂中先不進行習作的教學,而是組織了“我要推薦”的分享交流會,要求學生選擇讓自己興奮不已、流連忘返的地方,將自己體驗參與的過程以及感受分享給大家,并轉變?yōu)轷r活的情感體驗。
推薦一個地方的訓練價值絕不是要讓學生進行信息的堆積,而要讓學生在充分表達推薦理由的同時,用自己的感受來感染、同化其他學生的認知。這樣的提煉和參與,就強化了學生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介紹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為學生認知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基。
很多教師在習作教學中一直都倡導有什么就寫什么。誠然,在學生習作起步階段,尤其是學生根本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的時候,這種理念降低了習作的難度,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但學生習作能力不斷提升之后,繼續(xù)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就顯得相對滯后了。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想象來表達,釋放情感,為學生的暢快表達架設橋梁。
比如統(tǒng)編版四上第三單元的習作“我和_過一天”就是一篇以想象為主題的習作,教師就可以設置“想象類”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的表達。首先,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本單元其他文本的范例作用,引用單元中盤古、普羅米修斯、女媧等一系列的神話人物,激發(fā)他們內心對神話人物的敬佩和向往之情;其次,教師吊足學生的胃口:你們想與神話人物交朋友,一起生活一天嗎?孩子們的興趣被充分調動,此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神話人物都有不同尋常的本領,你們生活中有哪些愿望是無法實現(xiàn)的,現(xiàn)在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實現(xiàn)了。孩子們的情感就被高漲的興趣所激活,紛紛選擇了自己熟悉的哪吒、孫悟空等人物,通過想象來實現(xiàn)自己生活的愿望,并寫出了一篇篇情節(jié)生動的習作。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沒有完全局限在教材習作中,而是以主題化的方式,讓學生經歷了從教材到生活的體系化思維過程,豐富了學生內在情感體驗,為習作表達奠定了基礎。
愛做游戲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馬克思·范梅南說過:“兒童就是用游戲的方式來認識和了解世界的?!绷曌髦星楦械募ぐl(fā),如果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學生內心,再精妙的語言也將無濟于事。因此,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游戲的方式,高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習作表達隨著情感的升騰奔涌而出。
比如統(tǒng)編版四上第六單元要求學生寫“一次游戲活動”,教師相機提煉了“游戲”主題,設置了看游戲、談游戲、玩游戲、寫游戲的系列活動。在看游戲中,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現(xiàn)在流行游戲和傳統(tǒng)游戲的視頻,豐富學生對游戲的認知;在談游戲中,教師幫助學生打開話匣子,將游戲中印象最深刻、感觸最豐富的地方和大家進行交流和分享;在玩游戲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己喜歡或者從視頻中積累的游戲,用實踐參與的方式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蓄積表達的情感;在寫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進行專門的技法指導,而是在學生情感蓄滿之際,搭建語言表達的平臺,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表達中將自己的情感和游戲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
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勰曾經在其論著《文心雕龍》中指出“披文以入情,情動而辭發(fā)”的理念,習作教學如果僅僅是從機械生硬的角度展開,最終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只有充分激活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并在主題化的系列活動中踐行,才能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切實提升學生內在習作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