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湯汪花園幼兒園 姜 姍
幼兒一日活動包含很多方面,如集體活動、晨間活動、游戲活動、區(qū)域活動等等,本文中的非正式活動指除了集體活動以外的其他所有活動。在幼兒園,經過觀察發(fā)現只依靠集體活動發(fā)展幼兒認知、習得經驗是不夠的,非正式活動也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契機,也是教師需要特別關注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廣大幼兒來說,要獲得豐富的數學經驗,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常常無法通過客體本身直接獲取的方式,而是要通過幼兒的實踐體驗來加深印象。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對非正式活動的重視程度,在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當中進行數學知識與技巧的滲透,助力幼兒在實踐體驗當中累積數學經驗,在豐富幼兒數學感性經驗的過程當中培育基本的數學技能。
就幼兒而言,豐富的邏輯數理知識常常無法通過客體本身直接獲取,更多的時候是要通過和材料的互動來發(fā)現數學的奧妙和得到數學方面的啟發(fā)。所以,教師可以引入多種不同的實踐材料,挖掘材料的特性和作用,激勵幼兒在材料應用和實踐操作當中獲得相關的數學經驗。操作化活動是非正式活動的一種重要類型,把核心點放在實踐操作方面,而實踐操作必然要有一定的操作材料做支持,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操作化活動開展的契機為幼兒提供一個和材料互動的環(huán)境,為數學知識方法的滲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一種操作材料擁有多元化的功能,于是可以發(fā)揮同一材料的不同作用,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操作熱情,培育幼兒求異與發(fā)散思維。例如:在區(qū)角操作活動當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玻璃球,指導幼兒用勺子從一個容器運到另外一個容器并裝好玻璃球,一邊操作一邊數數。同樣是使用玻璃球,教師可以讓幼兒用木筷夾起玻璃球,并按照不同的顏色對玻璃球進行分類,既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又豐富幼兒數學經驗。這樣的操作性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可以增加幼兒的挑戰(zhàn)以及探索欲望,也可以在這些活動當中引導幼兒建立分類概念,鞏固數學經驗。
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組織開展這一類型的活動時要注意將豐富多彩的數學要素融入游戲之中,促使幼兒在感知體驗過程當中累積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經驗,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提高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其一,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課程游戲化活動,提高數學經驗建構的有效性。此類游戲活動講求的是各個感官的有效參與,利用多感官的互動協(xié)調來增強幼兒對數與形的感知能力,促使幼兒收獲直接而又豐富的親身體驗。比如教師可以組織打鈴說數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利用自身聽覺感知數量,或者是要求幼兒根據鈴聲次數做相應數量的拍手、跺腳等動作。這樣既可以讓幼兒靈活運用聽覺和動覺,又能夠因為多元感官的參與增加游戲活動的豐富性,讓幼兒在興致勃勃的游戲體驗當中獲得數學知識。其二,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的游戲活動,既讓幼兒親近數學,又讓他們認識到生活和數學之間的密切關系。例如:在引導幼兒學習數學排序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雪花片,然后讓幼兒運用雪花片拼搭不同的有序模式裝扮教室,增強幼兒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促進幼兒個性化成長。
合作化活動要求以團結合作為中心開展幼兒學習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帶有鮮明的綜合性、合作性和互動性特征,既能夠讓幼兒彼此學習取長補短,又可以給幼兒提供一個自主發(fā)展的平臺,適當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壓力,讓幼兒教學活動得到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為了引導幼兒累積和建構數學經驗,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合作化的數學實踐活動,為幼兒提供數學任務和數學問題,激勵幼兒對相關問題進行集體探討和總結研究,嘗試運用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幼兒共同體中存在的差異性和多元化特點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也是開展合作化學習活動的必要支持,讓幼兒的思維層次得到提升,推動幼兒數學經驗的建構。例如:為了增加幼兒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圖形特點的認識,培育其圖形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先對幼兒進行合理分組,接下來要求各個小組收集身邊的長方形與正方形圖形,通過觀察、對比等不同的方式歸納圖形特點,培育數學總結意識和數學發(fā)散思維。在小組活動當中,幼兒會積極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解題思路,也會就某個問題達成共同理解,這將大大提高幼兒的數學感知與理解能力。
數學活動并非孤立存在的,將數學要素滲透到多種多樣的非正式活動當中,更有助于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也可以為幼兒建構數學經驗提供強有力支持。藝術活動是一種非正式的幼兒學習活動,除了能夠對幼兒進行藝術素質熏陶,培育其審美素養(yǎng)和藝術能力之外,還可以成為引導幼兒構建數學經驗的重要平臺。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樹立良好的整合觀念,注意將數學學習和不同的藝術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找到數學和藝術活動之間的契合點,促進藝術教育和數學教育共同發(fā)展。例如:可以在美術活動當中滲透數學要素,在提升幼兒美術實踐技能的同時,增強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在認讀和書寫阿拉伯數字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美術活動和數字學習結合起來,讓幼兒給寫有數字5 的格子涂上紅色,給寫有數字3 的格子涂上綠色。這將大幅度提高幼兒的涂色能力,又可以增強其對于數字的認識,加深對數字的印象。當然還可以在音樂活動當中滲透數學要素,在培養(yǎng)幼兒樂感的同時,滲透簡單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科整合效果。比如可以引導幼兒學習童謠《青蛙》:“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初步接觸數學計算。
親自然活動在幼兒活動當中備受關注,同時又是深受幼兒歡迎的活動之一。這項活動可以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空間,讓幼兒在豐富種植體驗的過程當中鍛煉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發(fā)展自主能力和思維能力。在親自然活動當中融入豐富多樣的數學要素,有助于引導幼兒構建數學概念以及數學經驗,也能夠增加數學活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例如:在向日葵的親自然活動當中,為了引導幼兒掌握測量這一基礎而又關鍵的數學技巧,培育幼兒數量化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方法,激勵幼兒在親自然活動當中對向日葵進行不斷測量和動態(tài)觀察,記錄下相應的數字,并進行數字長度的對比。這樣幼兒可以養(yǎng)成觀察記錄的好習慣,發(fā)展數學思維,完成對數學經驗的豐富,學會用數學工具進行測量和操作。
對于幼兒來說,數學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整個過程應該是富有操作性和趣味性的,這樣才能夠啟迪幼兒數學思維,奠定幼兒數學知識和能力發(fā)展的基礎。幼兒數學學習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引導他們利用直接感知、親身體驗與具體操作等不同形式獲取數學經驗方面,讓幼兒在真實的實踐活動當中進行體驗和感悟,為幼兒了解數學和豐富數學能力打下基礎。對此,幼兒教師要精心組織多種多樣的非正式活動,并在這些活動安排當中滲透數學要素,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受到數學熏陶,累積豐富的數學經驗,奠定幼兒數學教育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