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興義市第八中學 楊碧文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利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盡管可以保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但是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這違背了素質(zhì)教育的需求。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模式,把學生作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的措施,把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作為重點內(nèi)容,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進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做鋪墊。本文針對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深入分析。
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提倡高中教師以靈活的閱讀教學模式指引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英語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們,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對英語課文進行深入理解,學生沒有可以獨立進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無法有效激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基本上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沒有深層次地理解英語閱讀,對于英語課文文化與滲透認識不夠深入,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英語閱讀方式有所欠缺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問題。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引,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至于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不夠理想。此外,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都是以知識的傳輸為主,學生的主體位置沒有被充分顯現(xiàn)出來,導致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參與性較低,進而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
1.在閱讀前,活躍學生的思維
閱讀前的這段時間就是導入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閱讀前活躍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該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花一些精力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把活躍學生的思維作為重點內(nèi)容,使學生可以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可以結合課文進行拓展和延伸,加深對課文相關文化和背景知識的掌握,從而為后面的課堂閱讀教學做好鋪墊。比如:利用音樂導入、新舊知識銜接、提問導入等手段,進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講解“Module 3 Music”時,在閱讀前,教師可以提問一些具有較強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們,如:Do you like music? What is your opionion about music?等等,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過程屬于高潮階段,在該階段中是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是學生思維產(chǎn)生碰撞的最關鍵時期。并且,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有效豐富和開闊自身的思維。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指引學生進行思維活動,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處于巔峰狀態(tài),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使學生形成多種思維。
3.在閱讀后,深化學生的思維
閱讀后主要是指每節(jié)閱讀課結束以后,閱讀教學的結束階段。在該階段,教師需要趁熱打鐵,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進行延伸和深化。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實際教學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話題討論、自主發(fā)言、設置問題、誘發(fā)深思等形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解“Module 1 Reading and cultural corner”時,在講解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進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延伸和深化:你能從課文中學到什么?你在課文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在學完課文以后,對課文的內(nèi)涵進行分析和挖掘,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需要把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作為重點內(nèi)容。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為學生布置合理的英語閱讀任務,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而使學生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有效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