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韓麗娟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黎鎮(zhèn)賜指出,這是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增大導(dǎo)致的。根據(jù)多項研究表明,氣溫對血壓是有明顯影響的,當氣溫降低時,機體為了維持正常體溫,全身血管較炎熱時明顯收縮,血管阻力增大,為了保證全身供血,血壓便明顯升高了。
一般來說,溫度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14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58 毫米汞柱。當天氣突然變冷或者早晚溫差較大的時候,血壓波動會比較明顯,而老年人因為血管彈性差,血壓波動更加明顯。
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的升高,都會導(dǎo)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這可能是由于高血壓時,動脈壁承受較高壓力,內(nèi)皮細胞損傷,壞膽固醇(LDL-C)易于進入動脈壁,形成泡沫細胞并刺激平滑肌細胞增生,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
長期進行性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冠心病及腦血管供血不足等疾病,而血壓的驟升驟降更是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及腦梗死的重要誘因。
不僅僅是氣溫,飽餐、情緒激動、熬夜勞累等均可引起血壓升高。
秋季進補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一來,秋季豐收,用美食來慶祝再好不過,也是為即將進入寒冬做準備;二來天氣逐漸轉(zhuǎn)涼,沒有了夏季的燥熱,人們胃口逐漸大開,而消化器官要工作,腹腔內(nèi)臟器官血管擴張使血流充足,以保證需要。四肢血管為保證內(nèi)臟血液供應(yīng),就要讓血管收縮,給急需血液的部位提供保障,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秋高氣爽,正是出門旅游的旺季,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也比平時更加頻繁。因此,專家提醒,出門旅游也好,在家也好,為應(yīng)對“多事之秋”,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服用降壓藥物,切勿擅自停藥或自覺不適才吃藥,出門在外也不例外。
2.注意清淡飲食,盡量避免暴飲暴食以及高油、高鹽、高糖飲食。
3.保持情緒平穩(wěn),豁達開闊,切勿大喜大怒。
4.如果用藥后,血壓一直居高不下,要注意其他疾病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可能。
5.保持生活規(guī)律以及足夠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