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險峰 周 舟 陳武東 牟心泰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旅游烹飪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雞肉是我國禽肉類消費中的主要產(chǎn)品,在居民飲食結(jié)構(gòu)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雞肉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氨基酸的種類也多,人體對雞肉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高。雞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較多益處。雞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磷脂和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其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1]。
酥皮炸雞是哈爾濱傳統(tǒng)的風味小吃,以十幾種香料進行腌制,表皮刷上一層薄薄的涂料,放入油鍋中油炸后得到成品,酥皮炸雞色澤金黃,外皮酥脆,雞肉鮮嫩多汁。目前市場上炸雞的種類較多,制作方法各異,風味千差萬別,通過優(yōu)化配方、加工工藝提供一款具有哈爾濱傳統(tǒng)風味的酥皮炸雞,用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本實驗是以酥皮炸雞為研究對象,以感官評價為指標,優(yōu)化炸雞的制作工藝,以期得到最佳的炸雞制作方法,為炸雞的制作提供一定的技術(shù)數(shù)據(jù)和應用支持。
三黃雞(0.8±0.2kg)、大蒜、姜、草果、桂皮、白芷、小茴香、砂仁、山奈、陳皮、花椒、白胡椒、八角均購置于哈爾濱家樂福超市;
食鹽,中鹽黑龍江鹽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味精,梅花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黃酒,湖州老恒和酒業(yè)有限公司;
白砂糖,成都太古糖業(yè)有限公司;
面粉,沈陽香雪面粉股份有限公司;
玉米淀粉,吉林省杞參食品有限公司;
泡打粉,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AS8203油溫槍,香港恒高電子集團;
MP5002電子天平,上海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1 工藝流程
原料雞解凍→清洗→腌制(放入腌制液中腌制)→晾干→燙皮(腌制液燒開后淋在雞身上)→風干(1h)→上漿-醒皮(10min)→油炸→成品。
1.2.2 酥皮炸雞的操作要點
(1)選料、解凍。
選取健康的整雞,表面淤血較少,無黑色斑點,解凍時常溫下自然解凍,或低溫解凍。
(2)香辛料的制作。
香辛料的基本配方為按水100%計,草果、桂皮各0.24%,白芷、小茴香各0.32%,砂仁、山奈各0.28%,陳皮、花椒各0.4%,白胡椒、八角各0.36%,研磨成粉。
(3)腌制、燙皮。
鍋中加水燒開后,將香辛料和姜蒜放入鍋中煮30min后,關火,放入鹽、黃酒、白糖、味精,攪拌均勻,腌制液煮后放涼,將整只雞完全浸沒入腌制液中,腌制結(jié)束后,晾干水分。再將腌制液燒開,整雞經(jīng)過燙皮后,掛在通風處風干。
(4)上漿、醒皮。
將整雞均勻涂抹上漿涂料,上漿涂料是由面粉、淀粉、泡打粉、腌制液、黃酒(腌制液黃酒比為18∶7,均勻攪拌形成),整雞上漿后,掛起醒皮10min,可避免油炸時出現(xiàn)花斑,影響成品。
(5)油炸。
當油溫達到設定溫度時,放入整雞,油要浸沒整雞,油炸時要加蓋。
1.2.3 上漿涂料配方的單因素實驗設計
固定腌制液的基本配方、風干時間、醒皮時間、油炸溫度150℃,油炸時間15min,腌制液與黃酒比為13∶7不變,以面淀比(1∶1、1.5∶1、2∶1、2.5∶1、3∶1)、泡打粉占干粉重量(0%、0.5%、1%、1.5%、2%)、料水比(6∶5、1∶1、6∶7、3∶4、2∶3)為影響因素,測定各指標,進行單因素實驗。
1.2.4 上漿涂料的正交實驗設計
在單因素的基礎上設計了L9(34)正交試驗(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1),確定酥皮炸雞的最優(yōu)加工工藝。
表1 上漿涂料正交實驗的因素水平表
1.2.5 酥皮炸雞最優(yōu)工藝的單因素實驗設計
在確定上漿涂料的配方、風干時間和醒皮時間的基礎上,以料水比(0∶25、0.5∶25、1∶25、1.5∶25、2∶25),腌制時間(1、2、3、4、5h),油炸時間(8、12、16、20、30min),油炸溫度(140、150、160、170、180℃)為考察因素,考察各指標,進行單因素實驗。
1.2.6 酥皮炸雞最優(yōu)工藝的正交實驗設計
在單因素的基礎上設計了L9(34)正交試驗(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2),確定酥皮炸雞的最優(yōu)加工工藝。
表2 酥皮炸雞最優(yōu)工藝的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本次實驗通過感官評價的標準,感官評價由具有食品感官評價知識的10人組成感官評價小組,對樣品進行評價,評價標準[2,3]見表3。
表3 酥皮炸雞感官評價評分標準
每個試驗重復3次,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和Microsoft Ex-cel 2007分析數(shù)據(jù)。
2.1.1 面淀比對酥皮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面淀比的不斷增大,炸雞的感官評價綜合評分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當面淀比為2∶1時,感官評價綜合評分達到最高。這是因為面粉在攪拌過程中形成的面筋與淀粉的結(jié)合影響了糊的流變學特性,淀粉會稀釋面粉的面筋[4]。面淀比的不同,上漿涂料的粘稠度差異較大,面粉的添加比例越大,則炸雞的上漿涂料就越粘稠,反之,淀粉添加的越多,則炸雞的上漿涂料就越稀薄,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面淀比,才能使炸雞的外層涂料形成合適的厚度。綜上所述,面淀比為2∶1是最適宜的選擇。
圖1 面淀比的感官評價得分圖
2.1.2 泡打粉占干粉比對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泡打粉占干粉比重的不斷提高,炸雞的感官評價綜合評分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并且在泡打粉占干粉比重為1.0%時,感官評價綜合評分最高。這是由于泡打粉對炸雞表皮表面的酥脆性有一定影響。泡打粉添加量的增加,炸雞表皮中的氣孔增加,使得炸雞表層的涂料在油炸的過程中更加酥脆,但當泡打粉的添加量過多時,則由于在高溫油炸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氣流破壞了表層的結(jié)構(gòu)[5],同時又由于泡打粉的堿味影響了炸雞的感官品質(zhì)。綜上所述,泡打粉占干粉比重為1.0%是最合適的選擇。
圖2 泡打粉占干粉比重的感官評價得分圖
2.1.3 料水比對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料水比的不斷增大,炸雞的感官評分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當料水比為3∶4時炸雞的感官評分達到最大。原因是腌制液的添加量增多會影響上漿涂料對炸雞的包裹能力,隨著水的添加,使涂料中的淀粉糊化,使面粉中的面筋蛋白形成三位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束縛氣體[6],料水比越大,涂料越厚,油炸后炸雞的表層形成的脆殼越厚,反之則越薄,不利于上漿掛糊,從而影響感官評價的結(jié)果。綜上所述,料水比為3∶4時為最佳選擇。
圖3 料水比感官評價得分圖
上漿涂料配方的正交實驗見表4。
表4 上漿涂料的正交實驗結(jié)果
由表4中的極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對炸雞感官評價的影響順序為A>C>B,即面淀比>料水比>泡打粉占干粉比,因此上將涂料的最佳配方為A2B2C3,即面淀比2∶1,泡打粉占干粉比1.0%,料水比12∶17,得到最高的感官評價綜合評分85.41,此工藝條件下的炸雞表皮酥脆,表層涂料厚度適宜,炸雞香味濃郁,雞肉鮮嫩多汁。
由表5中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SPSS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面淀比、泡打粉占干粉比重、料水比對酥皮炸雞感官評價綜合評分沒有顯著的影響。
表5 正交實驗的方差分析
2.3.1 料水比對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
由圖4可知,料水比在1∶25時,感官評價的綜合評分最高,當料水比為0∶25時,即不添加香辛料時,感官評價的綜合評分最低。這是因為,香辛料的添加可以賦予肉制品獨特的香味,同時對肉制品中的不良風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當香辛料的添加量過多時,會導致香辛料的味道過重,掩蓋了雞肉本身的風味,導致感官評價的綜合評分降低。因此,料水比應該為1∶25。在表6中,料水比對炸雞的感官評價綜合評分的顯著性p<0.05,這說明料水比對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有顯著的差異,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性。
圖4 料水比感官評價得分圖
表6 料水比的方差分析
2.3.2 腌制時間對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隨著腌制時間的增加,感官評價綜合評分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腌制時間為3h時感官評價綜合評分最高,此時炸雞的感官品質(zhì)最高。腌制時間太短,則腌制液無法滲透到雞肉內(nèi)部,使得雞肉味道太淡,而腌制時間太長又會使雞肉味道太咸,出現(xiàn)腌制不均勻的情況。表7顯示了腌制時間對炸雞的感官品質(zhì)具有顯著性(p<0.05)。
圖5 腌制時間感官評價得分圖
表7 腌制時間的方差分析
2.3.3 油炸時間對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
圖6可知,隨著油炸時間的增加,炸雞的感官評價綜合評分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油炸時間為16min時感官評價綜合評分達到最高。這是因為油炸時間過短,會導致雞肉內(nèi)部沒熟,無法產(chǎn)生金黃色的色澤,而油炸時間過長,會使雞肉水分揮發(fā)過快,使雞肉的肉質(zhì)變柴,并且會發(fā)生碳氨反應和焦糖化反應,導致炸雞表面焦化,產(chǎn)生不良物質(zhì),降低了炸雞的感官品質(zhì)[7]。在表8中油炸時間的方差分析表明油炸時間對酥皮炸雞感官品質(zhì)影響具有顯著性(p<0.05)。
圖6 油炸時間感官評價得分圖
表8 油炸時間方差分析
2.3.4 油炸溫度對炸雞品質(zhì)的影響
圖7中顯示出油炸溫度為160℃時,感官評價的綜合評分最高,且在一定的油炸時間下,隨著油炸溫度的升高,感官評價綜合評分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油炸溫度較低時,可能會出現(xiàn)雞肉未熟的情況,并且無法激發(fā)炸雞的香味。油炸溫度過高時,蛋白質(zhì)的變性反應和美拉德反應過度,導致表面已經(jīng)焦糊,內(nèi)部未完全成熟,產(chǎn)生令人不愉快的色澤和口感[8]。
圖7 油炸溫度感官評價得分圖
表9表明了油炸溫度對酥皮炸雞的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具有顯著性。
表9 油炸溫度的方差分析
表10 酥皮炸雞加工工藝正交實驗結(jié)果
由表10中的極差分析結(jié)果可得,影響酥皮炸雞感官品質(zhì)各因素的順序為:D>A>B>C,即油炸溫度>料水比>腌制時間>油炸時間,酥皮炸雞的最佳工藝為:A2B2C2D2,即料水比為1∶25、腌制時間為3h、油炸時間為16min,油炸溫度為160℃。經(jīng)驗證,此時感官評價的綜合評分最高為88.63。此工藝下得到炸雞色澤金黃,香味濃郁,外酥里嫩,口感最佳。
本實驗以哈爾濱傳統(tǒng)風味酥皮炸雞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正交實驗對炸雞的上漿涂料配方和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炸雞的感官品質(zhì)為評分標準,考察了上漿涂料配方對酥皮炸雞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最優(yōu)的上漿涂料配方為面淀比2∶1,泡打粉占干粉比1.0%,料水比12∶17,影響順序為面淀比>料水比>泡打粉占干粉比。酥皮炸雞的最佳加工工藝料水比為1∶25、腌制時間為3h、油炸時間為16min,油炸溫度為160℃,主次順序為油炸溫度>料水比>腌制時間>油炸時間。在此工藝下制作的哈爾濱傳統(tǒng)風味酥皮炸雞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香味撲鼻,此實驗為酥皮炸雞的連鎖經(jīng)營和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了一定的技術(sh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