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賁騰 (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
詩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是籍于席慕蓉家庭背景以及其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而創(chuàng)作的。蒙古族作曲家烏蘭托嘎將該首詩歌賦于蒙古民間曲調(diào),因此而成為了草原歌曲的精品。席慕蓉的作品描述都隨心而定,沒有固定的描寫模塊。她追求的是天然之趣,不僅僅是表現(xiàn)自然美,還表現(xiàn)出人在自然中的生活寄托,能滿足人心靈休息的需要,與山、水、物以及人的心靈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眾多的千姿百態(tài)、賞心悅目的草原景觀?!陡赣H的草原母親的河》通過頌唱父親描述的草原以及母親所訴說的河流,表達了她對家鄉(xiāng)遼闊草原的贊美以及對淙淙河流的向往,暗含著對父母之愛、家鄉(xiāng)之念。歌曲《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由蒙古族曲作家烏蘭托嘎譜曲,蒙古族歌曲區(qū)別于其他民族歌曲就是音和音調(diào)的重復,這同時加強了旋律與歌詞之間的溝通與交融。
接下來,我們談談氣息、發(fā)聲、吐字、情感等演唱技巧在這首歌曲中的處理。
正確的歌唱呼吸可以讓歌唱者很好地處理發(fā)聲,充分利用全身共鳴,協(xié)調(diào)好各共鳴腔的比例,才能夠靈活控制發(fā)聲力度的變化。歌唱者也就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優(yōu)勢,使演繹更豐富,更有色彩感、質(zhì)感以及層次感。這樣一來,聲音從身體傳出來就可以直接鉆進聽眾的耳朵里,直至內(nèi)心,極好地表現(xiàn)出歌曲的藝術感。[1]
在演唱的時候,還要注重氣口的處理,這一點涉及到歌曲的意境和風格的體現(xiàn)。在《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的演唱中,每一個樂句都需要根據(jù)詞意來進行斷句。在斷句處有意地進行偷偷換氣以補充支撐歌唱的氣息。如“如今終于見到這遼闊大地”該樂句中就需要從“遼闊”前采用氣口的運用?!罢驹诜曳嫉牟菰稀敝械摹安菰鼻懊婕尤霘饪?,會讓后面的“淚落如雨”的表達更顯得豪放感。而在“找到回家的路”中的“回家”之前采用氣口,就能夠加深嘆息感,豪放無奈的表達更加到位。在“心里有一首歌”中,“歌”字需要延長三拍,表達出傷感之情。在“心里有”和“歌”中間有一個氣口,讓演唱者能夠通過換氣而產(chǎn)生足夠的氣流,為后面吐字表情做準備。而在“草原”與“母親”之間也有一個氣口。此處氣息的運用,給人一種綿長的嘆息感,營造無奈悲愴的心境。
大多數(shù)聲樂學習者不能把發(fā)聲練習時的良好狀態(tài)和聲音效果運用于作品演唱過程。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依據(jù)詞意進行長弱音的處理,例如上下方小二度的波動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的主題風格。[2]在《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母親的河”中的“親”字的演唱就可以采用波音方式來表達詞意。音色的濃淡、旋律線條的曲折都與主題息息相關。需要注意采用身體的共鳴腔體,從聲音的力度、速度、情感的變化中,得出不同的音色感。注重從輕重、快慢中描繪不同的曲線,讓聲線顯得更加生動有致,而不是枯燥平淡。同時,要注意結合伴奏音樂,讓歌唱顯得有層次感以及豐富感,從中體現(xiàn)出主次、遠近、大小,讓人感受到字詞、韻律在時間上的鋪排體現(xiàn)出來的美感。
這首歌曲主要是以簡潔明了的詞語來表情達意,同時又以押韻的字眼來表達吟唱節(jié)拍旋律的基礎??梢哉f,字的運用對于詞意的表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運用押韻形成的呼應一體、朗然上口的歌唱狀態(tài)又給人帶來了聲線的美感。這如同美術中的國畫,有線條,有顏色。曲調(diào)在音樂中好比線條,聲音的色彩如同顏色。曲調(diào)以及音色對于表達主題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詞如同國畫,在墨的濃、淡,凝聚或松散中表現(xiàn)出曲折跌宕。在空間的轉(zhuǎn)變以及結構的調(diào)整來凸顯整體主題。
席慕蓉在歌曲的吐字上采用的是軟咬和硬咬兩種方式。比如在本文中“奔流在蒙古高原我的家鄉(xiāng)”中,“鄉(xiāng)”字就采用了軟咬的手法。軟咬就是咬字柔軟,不那么生硬,不具有一定棱角,出來的腔調(diào)自然而然發(fā)出“鄉(xiāng)”的親切感,斷然讓人產(chǎn)生一種熟悉的感覺。而“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中的“回”和“家”也是采用了軟咬,讓聽者不由自主地進入情景。在本部作品中“讓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中的“角”以及“忘”就采用“硬咬”的手法,讓人感覺有棱有角,自然產(chǎn)生了古樸、典雅、清空、幽然的意味。
聲樂所表達出的情感世界是無限的,情感也可以說是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與演唱的根本。聲樂演唱中,融入良好情感顯得尤為重要。[3]一首作品不僅要唱好,更要以情動人。要想詮釋作品的意境,就得融入作品,就得在作品里澆筑自己的感情。這部作品闡述的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向往之情,加之本曲旋律走勢平穩(wěn),所表達的一種先迫切、又釋懷、再坦然的一種情感,這就需要歌者具有扎實的聲樂演唱基本功底來支撐起高要求的氣息要求,才能深切的融入到這幅草原景觀之中去,體會其回到故土,站在蒙古高原看到養(yǎng)育自己祖祖輩輩的大草原,那種即將淚如雨下的激動之情。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有著激蕩的旋律和對比強烈的感情,對演唱者有較高的要求。迄今為止,不斷有各種唱法的領軍人物來演唱這首作品,德德瑪、廖昌永、布仁巴雅爾……唯一不變的是:要拿捏好這種情緒,需要對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分析,感悟其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演唱時需要細膩而豪放。本文初步研究,希望能夠提升對這首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水平。我們不僅需要學習書面上的譜、文,更需要注入自己的情感,這樣就不僅能以歌動人,更能以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