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yè)大學家居與工業(yè)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桉木人工林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種植,我國的桉木材主要集中于兩廣地區(qū),桉木蓄積量大,是重要的人工林樹種[1-4]。隨著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木材資源不斷緊缺,開展桉樹人工林木材實木化利用的研究刻不容緩。以往的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桉樹木材的干燥技術是其加工利用的關鍵[5]。
桉木干燥過程產(chǎn)生的變形和皺縮嚴重影響其加工和利用。某些特種干燥,如冷凍和超臨界CO2干燥能夠有效地抑制木材皺縮,提高干燥質(zhì)量[6-7],某些真空干燥能夠在低溫下快速干燥木材[8-11]。但人工林桉木價格較低,常規(guī)干燥成本低,更適合其干燥。經(jīng)過良好干燥的桉木才能滿足工業(yè)化的設計和加工要求[12]。
常規(guī)干燥過程可以調(diào)節(jié)干燥工藝參數(shù)來改變干燥介質(zhì)狀態(tài),進而影響木材中水分的遷移特性和速度,改變木材的干燥特性和干燥質(zhì)量[13]。本研究以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為試材,對其進行連續(xù)式及間歇式干燥實驗,研究干燥工藝對桉木干燥特性的影響,為人工林桉木減少干燥皺縮提高干燥質(zhì)量提供技術參考。
尾巨桉速生林木材,產(chǎn)自廣西柳州。原木采伐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后放入冰柜冷藏保存。木材初含水率約為104%,氣干密度為0.644 g/cm3。將尾巨桉原木鋸截并刨光成首尾連接試件10塊,規(guī)格為100 mm(L)×30 mm(T)×30 mm(R)。
恒溫恒濕箱(DF-408,南京德孚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鼓風干燥箱(DHG-905386-Ⅲ,上海新苗醫(y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佳能掃描儀(CanoScan LiDE 700F);電子天平(FA2004,精度0.001 g,上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數(shù)顯游標卡尺(日本三豐,精度0.01 mm)。
1.3.1 連續(xù)及間歇干燥工藝基準
參考前期預實驗結(jié)果擬定4組干燥工藝基準。其中,連續(xù)干燥基準溫度66 ℃和相對濕度66%,干燥溫度和濕度在整個干燥過程保持不變。間歇干燥基準分為快速干燥階段和慢速干燥階段(間歇階段)。所有干燥基準的快速干燥階段與連續(xù)干燥方式相同,在慢速階段降低干燥溫度或提高相對濕度、延長干燥時間減緩干燥速度,防止木材開裂和皺縮,提高其干燥質(zhì)量,具體工藝參數(shù)見表1。
表1 連續(xù)及間歇干燥工藝基準
1.3.2 干燥過程含水率及干燥應力測定
(1)初含水率:干燥試驗開始前,在每塊試件的兩端鋸取5 mm兩片含水率試片,參照GB/T 1931-2009,用烘干法測量材料的初含水率。
(2)干燥過程含水率及分層含水率:干燥過程中,當試件含水率達到預定含水率節(jié)點,將試件從恒溫恒濕箱內(nèi)取出,在試件中間鋸截2片3 mm試片,分別標號為1和2。其中,1號試片測量分成含水率和干燥應力,2號試片測量其面積干縮率。將試片順紋劈成等厚5層,用烘干法測量每層的含水率。各層的含水率平均值為干燥過程試件的當時含水率。
(3)殘余應力測定:干燥過程中測量分層含水率后將1號試片按圖1所示測量其相關變形,干燥應力指標按公式(1)計算。
(1)
式中:Y為試件應力指標(%);f為試件變形撓度(mm);L為試件長度(mm)。
圖1 分層含水率及應力試片
1.3.3 干縮變形檢測
干燥過程中鋸截的試片1用于干縮測量,利用掃描儀首先對其進行掃描,用Image J軟件計算其面積,計算方法參考以往研究[14]。最后,把試件干燥至絕干后再次測量其面積和重量。各含水率階段面積干縮率按公式(2)計算。
(2)
式中:S為試件面積干縮率(%);Ai為試件原始面積(mm2);Aw試件含水率為w時面積(mm2)。
不同干燥條件下木材含水率與干燥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含水率降至30%(纖維飽和點)之前,主要是自由水的脫除,可以看出連續(xù)式干燥基準的干燥速度最快,其次是間歇干燥基準Ⅱ,而間歇干燥基準Ⅰ和Ⅲ的干燥速度差別不大。當含水率低于30%時,各基準的干燥速率差別不大,表明結(jié)合水在各種基準的條件下其脫除都比較困難。
圖2 連續(xù)及間歇干燥速度對比
連續(xù)及間歇干燥基準下,桉木分層含水率變化規(guī)律如圖3~6所示。由圖可知,無論連續(xù)還是間歇干燥,木材的含水率分布規(guī)律為中間層高、表層低,形成含水率梯度。含水率梯度是水分遷移的動力,但也是干燥應力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此外,高含水率階段表心層含水率梯度大,隨著干燥的進行含水率梯度逐漸變小,干燥結(jié)束時表心層幾乎沒有含水率梯度。
圖3 連續(xù)干燥試件分層含水率
圖4 間歇干燥基準Ⅰ分層含水率
圖5 間歇干燥基準Ⅱ分層含水率
圖6 間歇干燥基準Ⅲ分層含水率
由圖3同時可以明顯看出,連續(xù)式干燥基準的含水率分布明顯不同于間歇式干燥,其干燥后木材表心層含水率梯度大于間歇式干燥。干燥初期,間歇式干燥基準Ⅱ的表心層含水率梯度大于Ⅰ和Ⅲ,主要原因是間歇期間的高濕度階段時間只有1 h,因此不能有效減緩表層水分的蒸發(fā),導致表心層含水率差異變大。干燥中后期,間歇式干燥基準的含水率梯度差別不明顯。
連續(xù)及間歇式干燥工藝過程木材含水率與殘余應力指標關系如圖7所示。由圖7可以看出,連續(xù)式干燥過程其干燥應力幾乎都大于間歇式(含水率30%點除外),表明間歇式干燥的高濕度階段能夠緩解干燥應力,避免干燥過程各階段由于干燥應力過大而產(chǎn)生的表裂和內(nèi)裂等問題,能夠有效地提高木材的干燥質(zhì)量。此外,間歇式干燥工藝中,工藝Ⅱ的干燥應力在各含水率階段最小。
圖7 連續(xù)及間歇干燥過程中應力變化
連續(xù)及間歇式干燥條件下木材干縮率和含水率變化關系如圖8所示。連續(xù)式干燥工藝中木材干縮率最大,而間歇式干燥工藝中木材干縮率明顯下降。其中,間歇式干燥工藝Ⅱ的木材干縮率最小。桉木干燥過程,從初含水率開始隨含水率下降,4個干燥工藝中木材都產(chǎn)生了收縮。纖維飽和點以上的木材收縮定義為皺縮??梢钥闯觯w維飽和點以上,間歇干燥工藝中木材的皺縮要小于連續(xù)干燥,其中干燥工藝Ⅱ的皺縮最小。表明間歇干燥能夠抑制木材細胞產(chǎn)生皺縮,進而減小木材的整體干縮。
(1)含水率大于纖維飽和點時,連續(xù)式干燥工藝的干燥速度最快,其次是間歇工藝基準Ⅱ。纖維飽和點以下,整體上干燥速率差別不大。
(2)在連續(xù)式干燥基準下,桉木表心層含水率梯度大于間歇式干燥基準。間歇式干燥基準Ⅱ的表心層含水率梯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間歇時間過短,不能有效抑制表面水分蒸發(fā)。
(3)連續(xù)式干燥基準的干燥應力普遍大于間歇式干燥基準,這與含水率分布及含水率梯度相關。間歇式干燥基準能緩解干燥應力,減少干燥過程的開裂。
(4)間歇式干燥基準下桉木的干縮普遍小于連續(xù)式干燥基準,其中間歇基準Ⅰ的干縮最小。間歇式干燥基準能夠有效抑制木材高含水率階段產(chǎn)生的皺縮,減小木材的干縮變形。
圖8 連續(xù)及間歇干燥過程中干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