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qū)公路管理站,山西 大同 037000)
農(nóng)村公路作為我國公路交通網(wǎng)絡體系中的關鍵部分之一,是國家“三農(nóng)”建設的核心基礎設施。根據(jù)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shù)據(jù)可知,到2018年底我國農(nóng)村公路建設里程已經(jīng)達到了405萬km,未來10年農(nóng)村公路建設里程將會達到了500萬km,在公路交通網(wǎng)絡體系中占比達到85%,所以農(nóng)村公路工程建設工作與養(yǎng)護任務尤為繁重[1]。現(xiàn)階段,農(nóng)村公路工程的主要特點是運行線路長、建設與養(yǎng)護成本高,尤其是路堤防護形式的影響更大。選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漿砌片石擋土墻砌筑形式,涉及的工程量比較大,需要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加之人力資源又很匱乏,漿砌片石擋土墻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與此同時,傳統(tǒng)加筋土擋墻基本是以混凝土預制塊面墻為主,其工藝復雜、要求嚴格,且在出現(xiàn)病害之后難以進行維修。在此背景下,加筋土生態(tài)擋墻就應運而生,其是一種新型結構,具有生態(tài)環(huán)保性、成本低等優(yōu)勢,墻面采用的是土工格柵+反包填土麻袋,而在麻袋內(nèi)摻拌與當?shù)丨h(huán)境相適應的草籽或者是灌木籽等,在施工結束的數(shù)月后就自然形成了生態(tài)墻面。
某農(nóng)村公路項目是旅游公路,設計速度:主線60 km/h,支線30 km/h,最大縱坡分別不高于7%、9%。擋土墻工程施工位置處于高速公路交接位置,由于受到道路兩邊用地環(huán)境與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對此應把擋土墻設計在公路的兩側,其中擋土墻的最大高度是7.5 m。該農(nóng)村公路工程項目地面下0.5~6 m基本由粉質黏土組成,地基承載力在120 kPa以上。
加筋土擋土墻指的是在土中置入拉筋,通過拉筋和土間的摩擦力,有效改善土體變形條件,進一步增強土體工程特性,從而切實保證土體的結構性與穩(wěn)定性[2]。加筋土擋土墻主要由填料、拉筋與墻面板構成,通常主要應用在地形相對平坦、寬闊的填方路段,而挖方路段或者是陡峭的山坡,因為布置拉筋比較困難,所以不宜應用。
而加筋土生態(tài)擋墻的墻面主要是由土工格柵反包填土麻袋組成,具體如圖1所示。每一層土工格柵選擇專用連接棒組成為一個整體,如圖1所示。
圖1 土工格柵生態(tài)擋墻
將土工格柵有效鋪設于路堤填料的內(nèi)分層,然后通過土工格柵和填料之間的摩擦力,使側向變形力傳遞至筋帶,而筋帶的拉伸模量相對比較大,就可以實現(xiàn)對土體側向變形的有效約束,同時隨著豎向應力的不斷增加,也會進一步增大側向約束力。通過土工格柵加筋實現(xiàn)了土力學特性的改善,增強了土體自身承載力,也控制了土體出現(xiàn)側向位移問題,切實保證了路基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3]。此外,在麻袋中摻入與當?shù)丨h(huán)境相適應的草籽或者是灌木籽等,在施工結束的數(shù)月后就自然形成生態(tài)墻面。
通過分析加筋土生態(tài)擋墻的工藝原理,總結出其工藝流程具體見圖2所示。
圖2 工藝流程
首先需要對地基進行清理,保證潔凈,然后完成地基壓實處理,并建立排水溝,及時地排出地表積水,最后進行天然砂礫墊層的有序鋪筑,其厚度應控制在20~30 cm。
土工格柵的第一層鋪設需要從水平方向進行,同時保證鋪設方向與施工墻面相垂直,然后選擇U型騎馬釘將土工格柵末端進行固定,而反包段應建立在坡面位置,各個土工格柵的兩邊應預留大約15 cm的搭接縫[4]。
針對加筋土生態(tài)擋墻的墻體轉彎位置鋪設,需要根據(jù)圖3完成鋪設。
圖3 加筋土生態(tài)擋墻的墻體轉彎處鋪設示意圖
包裹體施工主要選擇麻袋或者是生態(tài)袋,結合設計基本要求摻入與當?shù)丨h(huán)境相適應的草籽或者是灌木籽等,比如大葉黃楊、沙地柏、紫穗槐。在攪拌均勻之后裝入袋內(nèi),并將袋口進行縫緊。該農(nóng)村公路工程選擇的是麻袋,壓實寬度是0.5 m、厚度是0.25 m,采用“兩層麻袋+一層土工格柵”的方式,通過放樣架和邊線實現(xiàn)麻袋具體位置的控制,緊接著完成土工格柵的回折反包[5]。為了能夠使土工格柵和包裹體融為一體,必須選擇專用縫合棒完成反包段土工格柵的縫合,具體見圖4。
圖4 專用塑料棒縫合
針對土工格柵自由端應選擇張拉設備有效施加拉力,當坡面反包段中的土工格柵繃緊后撤掉拉力。然后選擇U型騎馬釘完成土工格柵的固定,其中騎馬釘應采用梅花式布置,騎馬釘?shù)拈g距控制在1.0 m。
在建立擋水墻的泄水孔時,需要將泄水孔之間的間距控制在2 m,布置方式呈現(xiàn)梅花形,同時最底層的泄水孔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必須嚴格地控制在0.3 m之上。針對泄水孔應選擇半徑為2.5 cm的PVC管,需要在填筑分層過程中完成泄水孔的預埋工作,同時保證向外橫坡至少高于3%,也要高于包裹體面板0.1 m。除此之外,進水口位置應用水土工布進行包裹。
根據(jù)農(nóng)村公路工程設計要求的壓實厚度完成第一層填料的填筑施工,而填料必須保證無尖銳棱角,且最大粒徑不能高于15 cm。在進行填料運輸與推土時務必將輪子、履帶與土工格柵之間的距離控制在15 cm之上,沒有進行填料攤鋪的筋帶是不允許機具行駛的,以免影響到土工格柵的性能。在攤鋪填料的過程中,必須將卸料機具和面板之間的距離控制在1.0 m以上[6]。首先選擇推土機完成初步整平處理,然后通過人工進行終平,若是工程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平地機進行整平處理,并通過水準儀有效控制每一層的攤鋪厚度,各個填筑層都要建立傾斜度高于3%的雙向排水坡,最后根據(jù)設計要求進行整幅填筑。
結合工程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完成各層路基碾壓施工,需要嚴格貫徹“由邊至中”的基本碾壓原則,在碾壓的過程中由土工格柵的中部至尾部有序施工,最后進行擋墻墻面的碾壓。除此之外,碾壓機械與包裹體之間的距離至少控制在1.0 m以上,而余下的部分需要選擇小型機械設備完成碾壓施工,或者是采用人工夯實方法,從而保證壓實度可以達到設計基本要求。
首先,土工格柵的材料應選擇高密度聚乙烯,且抗拉強度至少要高于120 kN/m。同時,土工格柵進場之前需要進行嚴格檢驗,不合格的土工格柵不允許進場,施工時避免土工格柵遭受暴曬、污染等。
其次,保證填料整平壓實,并完成土工格柵以垂直于墻面的方向鋪設,回折長度至少大于1.5 m,且頂部二層的回折長度至少大于2.5 m,而幅間搭接量控制在0.15 m。針對成型之后的土工格柵必須展平、伸直,在進行填土之前需要進行張拉,將土工格柵形成伸長量,并選擇U型騎馬釘完成填土內(nèi)部的定位。與此同時,土工格柵必須保證連續(xù)性、完整性,土工格柵之間需要無破損對接。
最后,在土工格柵攤鋪施工結束之后必須及時地進行填料填筑,根據(jù)設計密實度要求進行碾壓,其中填料最大粒徑不可大于15 cm,而且每一層需要完成二次填筑碾壓。
本文以某農(nóng)村公路工程項目為例,分析了該工程項目兩側擋土墻實踐應用加筋土生態(tài)擋墻施工技術,對工藝要點進行了深度研究,并且提出了幾點質量控制建議。加筋土生態(tài)擋墻的工藝比較簡單,具有綠化、美化環(huán)境作用,后期維養(yǎng)成本低,所以推廣應用效益突出。
[ID:01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