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榮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
內馬一標承建段中共包含兩大中間站,其中Rongai站處于DK21+100位置,包含供水房、水泵房、主站房、軸溫探測站、柴油發(fā)電機房以及生活房屋、值班室等八大部分,占地面積超過4 100 m2;而另一個Ngong站則處于DK31+900。
1)復雜性:我國地域遼闊、地質環(huán)境多樣,不同地區(qū)的房屋建筑工程,其地基基礎環(huán)節(jié)施工難度差異較大,加之高層建筑對地基質量要求更高,考慮到地質條件的問題其施工難度更大。
2)嚴重性:地基基礎作為整個房屋建筑項目中最基礎的一部分,其施工質量關系到整個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若地基施工存在問題將會引發(fā)嚴重后果,影響整個建筑的整體質量甚至是人們的生命安全。
3)施工難度高:房屋建筑項目中的地基建設需在地下開展,相較于地上工程來說難度更高,因此需要項目單位制定更高標準的監(jiān)管方案,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面臨的所有風險,同時需要重視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提前進行風險排查工作。
整個施工過程如下:首先開挖土方、清理基坑、墊層支護;其次綁扎鋼筋、安置模板;然后澆筑和養(yǎng)護混凝土;最后拆卸模板、回填土。
檢測圖紙、資料等文件是否遺缺,測量平面尺寸、坑底標高是否符合設計標準,提前排設地下管線,設計科學的施工流程。同時按照設計標準提前清理施工現(xiàn)場。通過分析地質勘查報告判斷開挖位置是否含有地下水,提前做好雨天排水降水預防措施,例如提前安設排水溝將地表水匯聚到低洼處后,利用水泵清除積水。
所有施工材料與器械應交由采購部門集中置辦,采購部門應檢查所有材料質量是否合格,確保合格后再采購。待設備準備到位后應先經過監(jiān)理人員、承包商的檢測,再次確保質量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與此同時,項目單位應針對設備和材料制定相應的管理和保護制度,統(tǒng)一儲存、管理所有資源,并選派專人進行掌管。
整個開挖工作應按照由上自下的順序分層、分段、有序開展[1]。首先,在指定位置擺放控制樁,并按照設計標準標注出開挖邊線,經由專業(yè)質檢員與監(jiān)理工程師等檢測合格后才能開始開挖??紤]到本項目需開挖量較小,因此,選用人工開挖的方式進行。在開挖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內容。
1)應實時控制土方分層開挖量,即根據土質狀況設定合適的坡度,以避免出現(xiàn)塌方。具體分段標準應結合工程實際需求決定,通??刂圃?5 m內。
2)開挖順序應按照從西向東的順序依次開展。
3)在進行開挖工作前,施工人員應接受安全知識與操作知識的培訓,并仔細記錄整個開挖過程。
4)開挖的同時,施工人員與質檢人員應實時觀測基坑鈾線是否出現(xiàn)位移,保證鈾線位移量在設計誤差允許范圍內。
5)當開挖到基底部位時,測量人員應結合施工現(xiàn)場測定高程標注基礎梁邊線。
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選派專業(yè)人員排查基坑中是否殘留積水、是否因積水殘留致使底部泡軟,若是存在這些問題應先清理干凈雜物與軟弱土層,并在基槽附近安設排水裝置,給干燥非黏性土添加適當水分,將其夯實,確保表面平整,保障施工質量。圖1是基槽施工現(xiàn)場。
圖1 基槽施工
1)本項目中鋼筋將作為基礎梁原材料之一,在使用該鋼筋施工前,應檢測其是否具備合格證與試驗報告,確保其質量合格才可投入使用[2]。
2)整個鋼筋預制、綁扎工作應嚴格遵循設計圖紙、施工標準的規(guī)定,本項目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控制在35d(d代表縱向鋼筋直徑)。
3)墊層澆筑結束后,需等到混凝土強度達到1.2 Pa后才能使用鋼筋綁扎表層的彈線。綁扎時需保證均勻無漏扣,且底板筋和構造柱插筋彎鉤之間應保留45o角,應綁扎所有連接點。
4)綁扎工作結束后在底部、側部分別安設一塊砂漿墊塊以起到保護效果,具體厚度參考設計標準,各墊塊之間間距不可超出1 cm。同時,綁扎結束后禁止人員踩踏。澆筑的過程中還需選派專業(yè)人員實時觀察負彎矩鋼筋是否發(fā)生位移,確保其位置保持不變。
5)每一段鋼筋綁扎結束,需經由甲方、監(jiān)理、項目單位以及相關行政主管依次驗收,確認合格并做好記錄后才能開始后續(xù)施工工作。圖2為鋼筋綁扎示意圖。
圖2 鋼筋綁扎
項目工程模板充當基礎模板的作用,使用木板進行拼裝,認真檢查木板的質量,制作模板時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標準控制軸線大小、標高大小以及保護層厚度,并依照設計標準完成支撐加固工作,保證其角度在設計標準內。此外,模板縫隙禁止超出1.5 mm,這樣是為了防止出現(xiàn)漏漿、拱模的問題,拆模過程中應觀察混凝土凝結狀況,并觀察邊角結構是否完整。
1)將混凝土材料攪拌均勻后,使用斗車將其輸送至澆筑現(xiàn)場,經由監(jiān)理現(xiàn)場取樣送檢,確保其成分配比嚴格依照設計標準,同時測試坍落度,待完全清理模板中的雜物后澆水保養(yǎng)。
2)混凝土振搗時應借助插入式振搗器完成,每次插入間距不得超出作用半徑的1.5倍,深度應控制在3~5 cm。振搗工作應避免觸碰預埋管件,以免出現(xiàn)管件位移的問題。
3)澆筑結束后除了需要振搗外用桿將表面刮平,并使用抹子搓平。收面之前應判斷標高是否滿足設計標準,假設存在誤差應及時修補。
4)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應選派木工與鋼筋工實時監(jiān)督,確?;炷潦┕み^程中模板、鋼筋的位置始終正確。振搗的時候需要借助加固樁插筋的配合以確保位置無誤。
5)混凝土結構澆筑結束的12 h內進行覆蓋,澆水養(yǎng)護。
6)拆除模板前應檢測強度是否達到設計標準,確保邊角結構不會被破壞后才能拆模,同時應選派專人檢測強度,拆除過程中借助撬棍按順序拆除,所有步驟應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進行,保證結構完整[3]。
1)基礎梁施工結束后應使用水準儀測量所有基礎梁的轉角、縱橫交接位置,標注好標高,隨后利用水泥砂漿找平,保證最終施工底部平整、標高恰當。
2)以組砌的方法試擺所有磚塊,及時修改灰縫,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砍磚。
3)立皮數(shù)桿,即在轉交位置提前做好這項工作,測量標高,并清潔干凈基礎梁表層,用水養(yǎng)護后才能開始砌筑。分層砌筑過程中應注意每層高度不可大于5皮,同時應注意控制角度。待工程施工至設計高度時派遣專業(yè)人員及時驗收,確保質量合格后才能繼續(xù)施工。
施工單位應按照設計標準的規(guī)定完成土方回填工作,即施工人員借助手推車、鐵鍬等器械完成擁土工作,且由低向高依次進行,每次施工厚度應控制在20~30 cm,為確保不超出誤差范圍,施工人員應提前在基坑邊相應位置做出標注。填鋪完成后應反復夯壓,即選用超過兩臺夯壓機同時工作,兩臺夯壓機之間的距離應超過3 m,同一位置需反復夯壓三次以上,以防出現(xiàn)漏壓。
地基基礎工程對于整個建筑結構來說非常關鍵,其施工質量的好壞影響著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本文選取了實際項目作為具體對象進行研究,詳細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術,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ID:01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