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周華誠
父親說,你要回來種田,村里人會怎么說閑話,說不定都覺得你在外面混不下去了。
我說,這倒沒事,我在哪里都可以上班。工作不是一定要在單位里上班的,種田也是一種工作。
父親后來沒有多說,我估計他還是不理解。幾年過去,父親終于算是放心了,從他臉上看得出來,孩子們的世界已經是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新的,職業(yè)是新的,觀念也是新的。就算是種田,也完全跟他年輕時做農民不一樣了。
我們的大米賣得很貴。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邊種田一邊寫文章,文章的稿費當然比種田更多一些,甚至比在媒體上班時更好一些。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很自由。
每一年的春天,稻友們一起,會來我老家的村子里插秧。到了秋天,大家又會紛紛從城市里出來,回到這一片田里收割稻子。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農村里沒有什么勞動力,所以大部分的收割還是需要依靠機器來完成。我們會留下一塊稻田,給朋友們用鐮刀,來手工操作。
有一年秋天,稻子成熟了,我們定好了星期六的收割活動,有60 位稻友來參加活動。結果有一臺收割機經過我們家的田,師傅也沒有問清楚,就開始轟隆隆地收割了。我們趕緊把收割機攔下來,這個時候,只剩下田中央的一小塊沒有割倒。我數了一下,大概只有600 棵水稻。這可發(fā)愁呀,因為第二天有60 位朋友來參加收割活動,每個人只能割10 棵稻子啊。我是一晚上沒有睡好。
第二天,朋友們都來了,到田里一看,傻眼了,大家千里迢迢過來,只有這么一小塊水稻田?不過癮??!我告訴大家,不要著急。大家今天到水稻田里來,并不是真的要完成多少工作量。今天是讓大家來體驗的,體驗什么呢?體驗時間。體驗時間在這塊水稻田里的流逝,體驗水稻的一生。我們今天,要緩慢地收割水稻,并且把這次收割活動,變成一次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即使只有10 棵水稻,你也要好好地感受收割這10 棵水稻。
大家在收割的同時,有一位攝影師,在同一個角度,不間斷地按下快門。記錄了第一個人走到水稻田中,再到完成收割,脫粒,把稻草扎成把,人群散去,稻田歸于寧靜——這58 分鐘的勞動過程,剪輯成一個10 多秒的動圖。這次的藝術活動,我們把它命名為《TIME》(時間)。一次收割勞作活動,并不只是勞作,更是一次獨特的生命體驗。
想想看,我們的一生當中,有多少時間,是讓你印象極為深刻的?是不是感覺時間像流水匆匆而過,大多數時光都被浪費了。就算是浪費時間,那也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呀,這樣的生命才有價值。有的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對生命的啟發(fā)很大,帶給你的領悟、感動、啟發(fā)很多。有的時刻,讓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馬爾克斯說:“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了的日子?!?怎么度過自己的一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把自己生命中有限的時間,過得美好一些,過得有質感一些。也正因如此,我才辭職,回到老家種田。
舍即是得,得便是舍。在做出一個選擇的時候,必須就要放棄一些什么。一個人所選擇的那個東西的價值,是由他所放棄的東西決定的。放棄的事物越昂貴,選擇的東西才越重要。如果一個人愿意為了熱愛的人和事物,放棄全世界時,那一定就是遇到真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