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洪博昇
內(nèi)容提要 胡熊鍔,字伯孝,廣東順德人,爲(wèi)近代著名詩人黃節(jié)弟子,香港「中央圖書館」學(xué)海書樓藏有其集《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此集不見內(nèi)地圖書館藏,各文獻集成、彙編亦未收。此集內(nèi)容分爲(wèi)《亂稿》及《噫稿》?!秮y稿》載詩古近體凡二十八首,詩餘八闋;《噫稿》載詩古近體凡五十四首,詩餘三十九闋。觀此集所載之詞,爲(wèi)胡氏於八年抗戰(zhàn)期間至香港避難所作。本文先簡論作者胡熊鍔其人事蹟,抄録此集《亂稿》及《噫稿》之詞作,並略論其價值。研究者藉此可對民國時期香港詞壇千春社社友之交往狀況以及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更深一層之認(rèn)識,對於研究民國香港、廣東詞壇,具有相當(dāng)之意義。
關(guān)鍵詞 《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 胡熊鍔 千春社 香港詞 民國詞
胡熊鍔爲(wèi)南社社員、近代著名詩人黃節(jié)弟子?!俄樀驴h志》有傳:「胡伯孝,字熊鍔。桂洲外村人。生於清光緒年間,卒於一九五〇年代前期。清末畢業(yè)於廣東高等師範(fàn),並隨其師黃節(jié)加入南社。辛亥革命時,曾爲(wèi)《軍事報》主編。民國初年任浙江金華道尹。後返粵,任國民、中山兩大學(xué)教授。擅長詩詞,著有《偕隱簃亂離吟草》等?!筟一]又《廣東文徵續(xù)編》亦紀(jì)録云:「字伯孝,順德人,畢業(yè)於廣雅蠶學(xué)館及高等師範(fàn)本科。民國八年北京高等文官考試優(yōu)等。歷充中山、勷勤、國民、廣州各大學(xué)教授,廣州、香港各報社編輯及撰述,著有《偕隱簃詩稿》。」[二]檢柳亞子《南社紀(jì)略·南社社友姓氏録》云:「胡熊鍔,字伯孝,廣東順德人?!筟三]案:「伯」屬排行,以傳統(tǒng)命字習(xí)慣而言,「伯孝」當(dāng)爲(wèi)字,文人常見以字號行,胡氏爲(wèi)南社社員,柳亞子所録當(dāng)是;《廣東文徵續(xù)編》亦作「字伯孝」,[四]《順德縣志》將名、字誤倒。
《順德縣志》以年代概括胡氏之生卒年,而完整載其生卒年歲者,有黃福五、羅雨林《天蠁樓詩文集·人物簡注》定爲(wèi)一八八〇—一九五九,其注載:「胡伯孝(一八八〇—一九五九)名熊鍔,以字行,廣東順德人,著名詩人。??解放初任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箲?zhàn)期間,他與黃詠雩同爲(wèi)千春社友,在香港觴詠唱酬。一九五九年去世,黃詠雩有挽詩悼念。著有《偕隱簃詩文集》?!辜班u穎文《香港古典詩文集經(jīng)眼録》定爲(wèi)一八八一—一九六〇。[五]案:《廣州文史研究館志》載其出生爲(wèi)一八八〇年[六],然未載其卒年,知黃福五、羅雨林所定生年本此;而《廣東文徵續(xù)編》則載其出生爲(wèi)一八八一年,亦未載其卒年[七],知鄒穎文所定生年文本此。今觀胡氏於《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噫稿》之《墜地詞並序》自述:「庚辰(一九四〇)八月初四夕,夜起如廁,由三樓墜二樓,??是夜距余六旬生朝,纔兩日耳?!筟八]庚辰(一九四〇)六十歲,知胡氏生年爲(wèi)清光緒六年(一八八〇)八月初六,《廣東文徵續(xù)編》實誤。至於胡氏卒年,其友人黃詠雩於庚子(一九六〇)年有《輓胡孝公》一詩,是最遲胡伯孝卒於此年,鄒穎文所定卒年即本此;而黃福五、羅雨林定爲(wèi)一九五九年,蓋亦以黃詠雩《輓胡孝公》一詩所推估。然另觀一位廣州耆老何季鏜於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所撰《廣州詩鐘社拾零》一文:「胡(伯孝)在抗日戰(zhàn)爭前世居大南路仙湖街胡氏書塾,乃筆者之街坊,陳濟棠統(tǒng)治廣東、提倡尊孔讀經(jīng)時,胡任廣州市教育局督學(xué),以對『小學(xué)』(研究文字、訓(xùn)詁、音韻之學(xué)問)有造詣而著名。解放後,受人民政府聘爲(wèi)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一九五八年病逝?!筟九]何氏爲(wèi)胡氏友人,若回憶無誤,胡氏或卒於一九五八年。要之,胡氏生年確爲(wèi)光緒六年八月初六(一八八〇年九月十日);卒年約一九五八至一九六〇,三年之間爾。
《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內(nèi)地各圖書館似未見,各詩詞文獻彙編亦未收,惟香港中央圖書館學(xué)海書樓、香港中文大學(xué)圖書館有藏。以筆者所見學(xué)海書樓本,該集裝幀外觀高一九點三公分,寬十二公分,深藍色封皮,綫裝,鉛印本。封面右側(cè)題:「煩代送叔文先生悔正」,落款「伯孝浼」,下並有方印,但已漫漶不清;右下有印亦無法識別。左側(cè)題書名:「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下落款「藕庵署簽」,鈐印「藕庵」。封底內(nèi)下邊貼一黃紙,印有「雲(yún)成印刷所」,下書地址:「惠福西路二百五十五號 電話一三三五七」。
此書內(nèi)文可分爲(wèi)四部份:一「亂稿」,分「詩」與「詩餘」,有「目録」以及題「丁巳亂稿自序」,共詩古近體凡二十八首,詩餘凡八闋;二「噫稿」,分「詩」與「詩餘」,有「目録」以及「自序」,共詩古近體凡五十四首,詩餘凡三十九闋;三「校後記」,文末有時間及落款「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季秋鄉(xiāng)後學(xué)梁孝則記於羊城西隅藕花庵」,並有鈐印「藕庵」,右上鈐印爲(wèi)「曾經(jīng)滄波」;四「勘誤表」,分爲(wèi)「類別」、「頁數(shù)」、「行數(shù)」、「字?jǐn)?shù)」、「原(作)」、「誤(作)」。又從是書內(nèi)文可清楚看到校勘者偶有圈點誤字,並旁書正字。
該書除了香港「中央圖書館」學(xué)海書樓特藏外,香港中文大學(xué)圖書館亦有藏。鄒穎文所編《香港古典詩文集經(jīng)眼録》載此書,據(jù)梁孝則《校後記》文末落款時間爲(wèi)「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定成書年爲(wèi)一九四六年,香港中文大學(xué)圖書館索書號「PL2766.H8 K3」,題籤者爲(wèi)梁孝則?!缎颉酚小秮y稿自序》、《噫稿自序》,所録詩詞數(shù)目與學(xué)海書樓本相同,跋文亦爲(wèi)梁孝則之《校後記》。鄒穎文對此書之簡介爲(wèi):
綫裝。有《亂稿》及《噫稿》。居港時多與黎國廉、江孔殷、楊鐵夫、黃慈博等千春社社盟唱和。作者《噫稿》自序云:「昔金仁山《亂稿》之外有《噫稿》,余自丁丑,因避亂各地,至於庚辰,曾雜録歌謡,襲名《亂稿》。嗣辛巳居港,又遭淪陷,輾轉(zhuǎn)內(nèi)渡,由粵北而湘、贛、桂林,流徙三年。至乙酉之秋,始回穗石,又雜録居港以來及初復(fù)員時之所作,襲名《噫稿》。??昔韓昌黎云:『物不得其平則鳴?!黄澮嘁允啦坏闷淦蕉鴼U也,噫?!沽盒t《校後記》云:「皆粵港淪陷前後時事也?!筟一〇]
從鄒穎文所録者觀之,其《噫稿》自序與梁孝則《校後記》與筆者所見學(xué)海書樓本內(nèi)容相同,可見兩本同出一源。然鄒氏所録,未見如學(xué)海書樓本封面由作者所題之「煩代送叔文先生悔正」字樣,亦未録各鈐印,以及封底所黏貼「雲(yún)成印刷所」之位址、電話等資訊之黃紙。若有以上資訊,鄒氏應(yīng)不至於未録。封面胡氏所題「叔文先生」者爲(wèi)俞叔文,香港學(xué)海書樓創(chuàng)辦人之一。雖未能確定何時與胡氏認(rèn)識,然另觀黃詠雩曾於一九四一年參加了香港千春社的雅集,有《千春社席上賦呈朱聘三、江蘭齋、盧袞棠、盧湘父、俞叔文、黎季裴、楊鐵夫、胡伯孝、鄭韶覺、葉遐庵、黃慈博、陳覺是、盧岳生、李鳳坡諸子》之作,[一一]從題可知胡氏與俞氏皆爲(wèi)千春社社友。按此,於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成書後,胡氏將該書交由俞氏,是此書今藏學(xué)海書樓,蓋爲(wèi)俞氏所捐也。本文即以此本爲(wèi)討論對象。
觀胡氏《亂稿自序》云:
昔賢著《亂稿》,哀亂世也。余自丁丑迄於己卯,遭亂流離,始廣雅避地,由[一二]潮連旋徙居大良,後隨學(xué)校流寓碧江,其間或居西樵山中,或寓新會邑城。日兵登陸,又飄流港海,時未三載,居凡六易,國破家亡,孑然一身,回首過往,盡成淪陷。歷歷征途之夢,勞勞行者之歌,行篋倉忙大半遺散。偶有省憶,率筆録存。雜然無章,襲名《亂稿》。藜床皂帽,海角茍存,柳陌雪綿,天涯何處,蓋不暇爲(wèi)世哀,祇自述以告哀云爾。
云「昔賢著《亂稿》,哀亂世也」者,指金履祥(一二三二—一三〇三)《仁山亂稿》,金氏又有《仁山噫稿》,知胡氏二稿皆襲其名也。此《序》述丁丑(一九三七)迄於己卯(一九三九)之經(jīng)歷。所謂「遭亂」,蓋指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盧溝橋事變起,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廣州淪陷,至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對日持續(xù)抗?fàn)幹?,胡氏亦因此避居香港。另,?fù)觀胡氏《哭林燦予文》:「前歲(一九三八),廣州淪敵,余率家人走港?!箍勺C之。
再觀《噫稿自序》云:
余自丁丑,因避亂各地,至於庚辰,曾雜録歌謡,襲名《亂稿》。嗣辛巳居港,又遭淪陷,展轉(zhuǎn)內(nèi)渡,由粵北而湘、贛、桂林,流徙三年。至乙酉之秋,始回穗石,又雜録居港以來及初復(fù)員時之所作,襲名《噫稿》。其間劫火流離,所遺忘者亦強半矣。俚語殘篇,本無當(dāng)於歌詠,然李叟及關(guān)之歎,梁鴻登岳之謡,其歌有思,其哭有憶。昔韓昌黎云:「物不得平則鳴。」茲亦以世不得其平而歎也,噫!由此《序》,可知《噫稿》乃乙酉(一九四五)秋後,胡氏回廣州穗石雜録而成。云「雜録居港以來及初復(fù)員時之所作」者,乃記《亂稿》成編後,以至日本投降,英國恢復(fù)管治香港期間之作,即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五年間事爾。胡氏於一九三八年至香港避難,直至一九四一年(辛巳)十二月香港遭日軍占領(lǐng)後,隔年回內(nèi)地,「由粵北而湘、贛、桂林,流徙三年」,至乙酉(一九四五)秋抗戰(zhàn)勝利,胡氏即返廣州。
《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由《亂稿》、《噫稿》組成,而二《稿》詩後,分別附有《亂稿詩餘》八闋、《噫稿詩餘》三十九闋。內(nèi)容皆爲(wèi)胡氏於香港時期(一九三八—一九四二)所作,而此二《稿》之詞作,除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之文獻意義外,就文學(xué)史意義而言,實有助於理解此段期間香港舊體文學(xué)史的情形,特別是「千春社」之詞學(xué)。程中山對此有較詳細之論述:
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粵籍文人朱汝珍、江孔殷二人爲(wèi)了繼承民初潛社、正聲詩社遺風(fēng)成立了千春社,舉行詩鐘比拚之會。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黃詠雩所作《千春社席上賦呈朱聘三、江蘭齋、盧袞棠、盧湘父、俞叔文、黎季裴、楊鐵夫、胡伯孝、鄭韶覺、葉遐庵、黃慈博、陳覺是、盧岳生、李鳳坡諸子》詩,可見當(dāng)日社員十四人,舉行雅集,陣容鼎盛。朱汝珍爲(wèi)孔教學(xué)院院長,千春社乃創(chuàng)立於學(xué)院內(nèi),其後妙高臺、華夏書院等地都是他們雅集聚會、用遣客愁的場所,如江孔殷《八聲甘州·柬鐘集諸友》:「説甚文章千古,祇偶然消遣,結(jié)習(xí)難忘?!乖娚缭 肚Т荷缥霓弧芬粌?,收入朱汝珍、江孔殷等作品,多爲(wèi)駢賦、試帖詩,明顯帶有科舉色彩,??不過,千春社在抗戰(zhàn)期間凝聚粵籍文人,振興詩詞,推動香港文學(xué)創(chuàng)作,貢獻亦大。特別是社員葉恭綽、黎季裴、楊鐵夫、江孔殷、黃慈博、黃詠雩等均爲(wèi)詞壇高手,諸人唱和不絶,詞風(fēng)特盛,可謂是繼北山詩社後,民國香港填詞的第二個高潮。[一三]
此段論述講述千春社之成立於朱汝珍(一八七〇—一九四二)、江孔殷(一八六四—一九五二),而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也正好是胡氏至香港的隔年。而此社最大之貢獻,程中山很明確指出在於推動香港古典詞的創(chuàng)作,尤其是葉恭綽(一八八一—一九六八)、黎季裴(一八七四—一九五〇)、楊鐵夫(一八六九[一四]—一九四三)、江孔殷、黃慈博(一八八六—一九四六)、黃詠雩,此正同羅香林論因戰(zhàn)亂南來香港的知識份子「每喜爲(wèi)詩酒宴集,唱和既頻,文風(fēng)以盛」。[一五]程中山舉江孔殷作品爲(wèi)例,如《聲聲慢·次鐵夫九日雅集以同人姓名入詞均》,以楊鐵夫、黎六禾、盧梳魂、葉茗孫、胡伯孝、黃慈博、鄧紫垣、陳覺是、勞緯孟、李鳳坡、江霞公姓名入詞造語;江孔殷又有《賦得己卯鐘聲得鐘字五言八韻》,葉恭綽有《和千春社黃密弓韻》,楊鐵夫有《永遇樂·上巳和慈博》等詩詞,都可見當(dāng)時社友間唱酬之頻密。然而於一九四一年日軍進攻香港後,千春社亦因此自然解散,成爲(wèi)歷史的一部分。[一六]
就以此點,《亂稿詩餘》與《噫稿詩餘》共四十七闋詞即展現(xiàn)了其價值。從類別而論,此二稿《詩餘》比例占最多的,即與上述之楊鐵夫(名玉銜,字懿生,號鐵夫)、江孔殷(字少泉,號霞公)、黎季裴(名國廉,字季裴,號六禾)、黃慈博[一七](名佛頤,字慈博,號慈豀)四人唱和,提供了千春社友之雅集狀況,是後人研究戰(zhàn)亂時期廣東香港文人圈的材料之一。若以題目來看,唱和作品就有:《水龍吟·和黎季裴、江霞公、楊鐵夫、黃詞博落葉詞原韻》、《醉蓬萊·重九和江霞公、黎季裴、黃詞博用東坡韻》、《孤雁兒·楊鐵老用小范韻索和》、《水龍吟·和黎六禾帆影依稼軒體韻》、《春風(fēng)嬝娜·和黎六禾花影用江霞龕韻》、《一寸金·和黎六禾書感用夢窗韻》、《花發(fā)沁園春·和霞庵木棉用劉圻父韻》、《水龍吟·和江樓諸公賦楊花用東坡韻》、《劍器近·龍灣雅集和六禾韻》、《夏日燕黌堂·前題和六禾韻》、《百字令·和楊鐵夫自題小照依霞公韻》、《點絳唇·和霞公茉莉串用林逋韻》、《臨江仙·和黎六禾水閣追涼望江中漁火》、《菩薩蠻·慈博居港,玄蝶入窓,爲(wèi)詞索和》、《踏莎行·霞公以今歲閏六月七夕延期爲(wèi)詞索和》、《清平樂·薑花和黃慈博》、《雨中花·和六禾山行大雨》、《木蘭花令·劍蘭和楊鐵夫》、《摸魚子·和霞公餞春》、《浣溪紗·六禾首唱詠霞詞,霞公以五霞印章分詠和之,余亦勉和五闋》、《望湘人·閏荷花生日和黃慈博》、《蝶戀花·和霞公颶風(fēng)落葉原韻》、《西江月·和黎六禾剪秋羅》、《水龍吟·青山訪杯渡遺跡用稼軒韻和江霞公》、《東風(fēng)第一枝·和六禾詞丈人日寄懷原韻》、《萬年懽·和六禾丈初夏詠新筍用梅溪韻》,計三十闋;而參與其他雅集者,如《珍珠簾·負暄山房雅集》、《齊天樂·冬日雅集與江霞公、楊鐵夫、黎季裴、黃詞博分題合譜,余拈得寒鷺》、《傾盃樂·寒食日黎季裴丈招讌太平分館,時將內(nèi)渡,留呈江、桂、張三太史》等,可見唱和、雅集之作,就占了二《稿》中的七成,此與羅香林「唱和既頻,文風(fēng)以盛」之觀察是完全相符的。
其次,趙雨樂指出:「『雅集』的定點結(jié)合方式,有助維繫圈中師友的創(chuàng)作,而文人的交際機會,同時取決於專研的文化範(fàn)圍。」[一八]胡氏之唱和對象皆爲(wèi)楊鐵夫、江孔殷、黎季裴、黃慈博四人,此四人亦爲(wèi)上述程中山所説的「詞壇高手」。此四人在詞學(xué)貢獻上,如楊鐵夫師從朱祖謀,受其影響,詞學(xué)夢窗,成爲(wèi)近世中國詞壇名家,而其《吳夢窗詞箋釋》、《清真詞選箋釋》亦爲(wèi)研究夢窗詞、清真詞之重要文獻。[一九]除了上述和楊鐵夫詞外,尚有《向湖邊·己卯冬月遇楊鐵夫於香江,爲(wèi)余題湖濱偕隱圖,因次其譜韻,爲(wèi)題桐蔭勘書圖,皆淅中鴻爪也》,知楊氏曾爲(wèi)胡氏題詞。而江、黃、黎三人皆有詩詞集傳世,黃慈博又與黃祝?。ㄒ话似咂摺痪潘奈澹?、黃任恒(一八七六—一九五三)、黃詠雩合稱「廣東四黃」。胡氏出身南社,師從黃節(jié),詩詞爲(wèi)其所長,由此二稿有助考察千春社員之唱和情形,不僅有助研究香港舊體文學(xué),對近代廣東文人群之深入研究亦有頗大價值。今人謝永芳考查楊鐵夫主要詞學(xué)交遊對象二十八人中未列胡伯孝[二〇],更凸顯胡氏此集對研究近代廣東文人交游之重要性。以下,筆者即抄録《亂稿詩餘》八闋、《噫稿詩餘》三十九闋(異體字一仍其舊,以存面貌),共四十七闋之內(nèi)容,以作爲(wèi)未來研究者之資糧。
齊天樂 香港病榻用周美成韻
青山處處聞啼鴃,天涯更悲春晚。拆繡池臺,吹棉時序,忙卻烏衣雙翦。屏山待掩。奈雨橫風(fēng)斜,寒生桃簟。藥竈光陰,斜暉不放湘紋卷。 春宵原是無價,韶華輕一擲,幽憤何限。激箭更籌,淋鈴簷溜,盡付江流不轉(zhuǎn)。歌離弔遠。又寒食清明,朱櫻誰薦。欲譜紅牙,恐閨顰太斂。
水龍吟 和黎季裴、江霞公、楊鐵夫、黃詞博落葉詞原韻
洞庭裊裊秋風(fēng),君山吹墜愁多少??蛻讶鐗?,夕陽如血,商飈如掃。搖落眾芳,飄零大樹,都隨秋草。歎井梧夜警,江楓曉發(fā),同蕭瑟、供憑弔。 莫聽哀蟬古調(diào)。念家山、夢醒魂繞。打帽歸人,何時寫入,一鞭殘照。問訊窓梅,天心可許,斡回春到。最低徊、萇楚三章,總算是、無知好。[二一]
醉蓬萊 重九和江霞公、黎季裴、黃詞博用東坡韻
聽幾番風(fēng)雨,如此江山,又丁陽九?;浶銟穷^,卻那堪回首。穆滿蟲沙,董龍雞狗,問巖疆誰守。皂帽飄零,白衣塵土,黃花依舊。 多難登臨,祇應(yīng)健羨,鴻引太空,雉飛三嗅。茹涕搴芳,撫漢南秋柳。十萬降旗,九邊節(jié)度,失敵車箱口。古轍今風(fēng),空山一哭,獨斟純酎。[二二]
永遇樂 題楊竹軒尊人墓用稼軒韻
如此江山,酒徒難覓,劉伶埋處。鐵甕金甌,沈沈都逐、海水東流去。飄零大樹,歎春歸人,杳誰勸杜鵑聲住。莽白楊,斂魂縈骨,夜深劍氣騰虎。 斜陽衰草,弔祁連高冢,世事那堪回顧。墮淚碑前,天涯過客,目斷鄉(xiāng)關(guān)路。遍中原千家野哭,幾見井陘旗皷。行自念、馮唐白首,更何臧否借諧。
百字令 內(nèi)弟以童時外舅課字裱冊囑題
朱文照眼,認(rèn)當(dāng)年課讀,班班心血。孺子梁鴻年漸老,目斷五噫陵闕。楚尾吳頭,蘇臺燕市,臥盡長安雪。撐腸煮字,賴此傳經(jīng)遺筆。 我更孤露童牙,機聲燈影,差幸之無識。三十年來皋木痛,感此摧肝酸骨。劫火重?zé)?,繁霜遍歷,手澤無遺物。僇民餘息,一覽一回腸絶。
孤雁兒 楊鐵老用小范韻索和
盈階黃葉蛩吟砌。夜雨滴、秋心碎。更添霜訊挾邊聲,欲著窮愁無地。帛書音杳,稻粱謀拙,故國三千里前句。 酒醒孤館看人醉。抱緑綺、悽紅淚。平沙浩渺落誰家,同是天涯滋味。蘆碕漂泊,雲(yún)羅飛度,一往休迴避。
向湖邊 己卯冬月遇楊鐵夫於香江,爲(wèi)余題《湖濱偕隱圖》,因次其譜韻爲(wèi)題《桐蔭勘書圖》,皆淅中鴻爪也山簇四明,天寥一閣,嘉樹清圓如蓋。牙錦摩挲,有古人相對。奇字楊雲(yún),異書子布,鑑遍蜀中吳會。拭緑研朱,勝詞編花外。 第二鄉(xiāng)邦,我亦思蓴膾。江國已寂寥,更同飄溟海。萋菶朝陽,歎盛時難再。焦尾當(dāng)薪奚足算。好秋光、疏雨滴殘蟾影碎。賸得冰綃,炯青瞳猶在。
齊天樂 冬日雅集與江霞公、楊鐵夫、黎季裴、黃詞博分題合譜,余拈得寒鷺
蓼花紅褪秋光老,水鄉(xiāng)又霏瑤屑。荷蕩棲香,柳波度影,換卻豐姿清絶。一聲啼徹。知否入?yún)侨?,蘆衣皆裂。拳足沙汀,三尺脛長屈寒鐵。 淩波姑射羽化,儘餐風(fēng)飲露,肌膚逾潔。雁陣驚霜,鷗盟指水,祇賸寸心猶熱。霜飈愈烈。便飛上青天,天還有缺。獨立滄洲,滿江都是雪。
水龍吟 和黎六禾帆影依稼軒體韻
北溟鵬徙天池,橫空過翼垂雲(yún)際。遙岑隱約,宓妃揚袂,擁香螺髻。惜別斜陽,將愁細雨,目窮之子。載前塵昔夢,殘痕歷歷,都悽動、征人意。 歸夢季鷹鱸膾。映飄蓬、波光澄未。東風(fēng)飽腹,浪花淘盡,周郎英氣。掛席淩虛,張蒲入畫,空濛如此。照黌鄉(xiāng)斜月,依稀大地,有河山淚。
春風(fēng)嬝娜 和黎六禾花影用江霞盦韻
愛小窗橫幅,淡寫芳魂。風(fēng)婀娜,月黃昏。覺梧桐、立盡別饒幽致,竹籬篩碎,更著香痕。水淺梅斜,月來雲(yún)破,未剗相思澄六根。蕭寺玉人態(tài)移動,漢宮傾國韻猶存。 難道珊珊環(huán)佩,優(yōu)曇一現(xiàn),便完卻、廿四風(fēng)旛。前塵事,忍重論。梨邊似夢,寂寞重門。步屧飄燈,還愁燕啄,娥池窺鏡,又誤魚吞。高樓休近,恐登臨孤客,眠時獨抱,淒絶王孫。
一寸金 和黎六禾書感用夢窗韻無分封侯,射虎空懷灞陵獵。正鼓鼙論將,人思頗牧,星雲(yún)壓壘,兵鏖尋邑。軍檄紛馳牒??諓印⒃罁u海泣。蝦夷趁、毒霧狂潮,鐵甕金甌竟深入。 伏軾儀秦,縱橫唇舌,陰符發(fā)三篋。歎立庭七日,同袍有賦,屯田經(jīng)歲,出師無帖。野渡橫舟楫。長江水、可憐建業(yè)。期鷹隼、養(yǎng)翅秋高,疾風(fēng)摧落葉。
鷓鴣天 楊鐵老命題《雙樹居圖》,適同人爲(wèi)詞上壽,因並作此
雙樹啼猿招隱圖。嬉春藉卉壽髯蘇。羞言博士羊肥瘦,那問監(jiān)州蟹有無。 邀橘叟,約麻姑。天風(fēng)海水看桑枯。吟肩峭聳鐵,不任陰陽作冶鑪。
東風(fēng)第一枝 詠印泥贈禎符羅三
鴻雪飄零,燕梁剝落,西泠故社何處。舊題押角襟痕,曾濕歲寒巖雨。羅虬近製,併入比紅新譜。怕再翻、小篆殘縑,涴盡淚珠如許。 三年艾、瓜期又誤。百錬汞、篷山猶阻。半閒紫玉章鈐,啼血聽殘鵑苦。司農(nóng)倒蓋,算負汝、流丹飄柱。問幾時、函谷丸封,奪得燕支歸去。
花發(fā)沁園春 和霞庵木棉用劉圻父韻
換劫紅桑,罷歌玉樹,赤城忽訝霞起。吳綿卻襖,謝絮飄簾,開到荼薇天氣。運開炎帝。立漢熾、丹霄雲(yún)裏。瞰榴火未曜朱明,杏簾低亞村市。 遠襯煙鬟滴翠。擁鞶纓如,接萼連理。呼鑾夾道,霸越登臺,惜未羣生衣被。英雄已矣。又八尺、珊瑚敲碎。賸瓊瓣、滿戴山頭,疑是酡顔天醉。
水龍吟 和江樓諸公賦楊花用東坡韻
年年梅雨蘋風(fēng),朝朝暮暮濛濛墜?;ɑㄐ跣?,高高下下,漫天別思。雪皜棉畦,雲(yún)酣梨院,長門深閉。江南春晼晚,冶情柔緒,隨斜日、低晚起。 爲(wèi)問家山何處。僅顛狂、舞腰粧綴。褪盡殘香,蜂攢蝶撲,芳心都碎。比葉身輕,逾桃命薄,空隨流水。儻遊絲,繫得韶華。世那有、銅僊淚。[二三]
劍器近 龍灣雅集和六禾韻砌苔潤。又爪跡、鴻泥留印。晚山夕陽如暈。雨篩粉。此遊俊。聽一曲、南薰入軫。如畫緑陰籬槿。望無盡。 隨分。雨深帆亦隱。離懷已醉,漸無酒,學(xué)佛親蔬筍。鷗盟還煖渡江來,詠龍洲彘肩,郇廚且快饞吻。摘花簪鬢。驀感繁霜,無復(fù)年時情韻。怕題亂稿縈春蚓。
琵琶仙 拙園觀荷白石韻
讀我書廬,纔過了、照眼窗嵐簷葉。宛曲蘼架通幽,山塘最清絶。好濯足、提鷗絜鷺,且洗耳、鳴蟬啼鴂。荔子光陰,蓮花世界,俊賞難説。 驀夢憶、采采西泠,聽縹緲、菱歌緩按節(jié)。再欲買夏論園,已更無榆莢??v尚有、水珮風(fēng)裳,怎禁得、瀑濤堆雪??上Ъ毩缕?,爲(wèi)誰留別。
夏日燕黌堂 前題和六禾韻
晚霞明。照揚環(huán)醉靨,出浴華清。盈盈一水,似欲語含情。未宜巧舌傳鸚鵡,恐霓裳、曲變邊聲。且幽香靜領(lǐng),蛙鳴閣閣,鷺立亭亭。 瑤碧洗脂凝。但嫣然一笑,已惑陽城。風(fēng)來水殿,想銀漢三更。六郎偕老鴛湖暖。勝長生連理成盟。羨蕙櫋荷蓋,鬧紅深處,著養(yǎng)魚經(jīng)。富商之妾居此。
百字令 和楊鐵夫自題小照依霞公韻
鶴姿龍性,美桓榮神采,粹然三老。臺閣巖阿遊戲遍,贏得等身詞稿。七尺喬松,一囊脫粟,冷看侏儒飽。結(jié)庵雙樹,未嫌寒瘦郊島。 管氏去後千年,藜床海角,又岸遼東帽。老子嬉皮兒拍手,羊肉饀飽還好。
臣本釣徒,人疑山賊,屐齒何能到。拔鬚靈運,尚堪同鬥芳草。楊名玉銜,爲(wèi)廩生時,每唱保聲(如羊肉饀飽)。
點絳唇 和霞公茉莉串用林逋韻
北勝南強,藥欄春盡盟誰主。蕊珠圓處。尚怨東風(fēng)雨。 冰簟晶簾,鮫淚垂朝暮?;嬋ァTX梨重數(shù)。暗記征人路。
清平樂 題陳寂園枕秋閣碧桐飄盡。清瘦遙岑影。悄悄畫屏煙帳暝。望裏家山遠近。 菊花須趁芳樽。小欄斜月黃昏。鐵馬冰河秋夢,秋殘夢也無痕。
臨江仙 和黎六禾水閣追涼望江中漁火
記得西湖湖上住,晚涼鷗夢初醒。浣紗溪岸水樓明。柳邊吹笛去,灩灩畫船燈。 廿載江關(guān)人已老,又聽漁唱三更。蘆碕指點兩三星。瓜州何處是,隋苑有飛螢。
菩薩蠻 慈博居港,玄蝶入窓,爲(wèi)詞索和
酥醪仙侶長相憶。故山有夢歸難得。鳳子忽來迎。玄裳下玉京。 羅浮途幾許。離合多風(fēng)雨。莊叟黑甜中。冥然隨化工。
踏莎行 霞公以今歲閏六月七夕延期爲(wèi)詞所和
玉曆歸餘,薰絃重鼓。荷華生日如前度。小年長夏更延長,七襄佇泣憐天女。 烏鵲難填,牽牛獨處。盈盈河漢渾無語。唐宮蛛網(wǎng)儘鈎心,蛾眉已分佳期誤。
清平樂 薑花和黃慈博
翠鬟清曉。礀雲(yún)頭白了。世味愈辛人亦老。輸與年年花好。 羅浮異種攜歸。椒芬桂性蘭姿。栩栩紛鬚香翅,夢回莊蝶迷離。
雨中花 和六禾山行大雨
腳底雷聲巖翠濕。黑風(fēng)吹雲(yún)垂海立??礉L滾鯨吁,冥冥狖怨,虎嘯天垂泣。 萬仞峰尖飄箬笠。一覽盡、神州雲(yún)物。待渤海澆熒,天河洗甲,袖裏扶輪出。
木蘭花令 劍蘭和楊鐵夫靈均紉處花迎珮。裂石抽芽棱鍔試。紅粧季布倚霜鋒,翠袖朱家宜服媚。劍蘭朱萼。 懸如蒲葉群邪避。
桃梗同功呵木魅。龍淵不負素心人,虹彩忽騰王者氣。
摸魚子 和霞公餞春
甚江郎、緑波寫恨,悽然老淚如許。春來幾度青衫濕,況讀樽前別賦。君何故。君不見、天涯草長江南路。亂鶯滿樹。便聽盡啼鵑,也應(yīng)難望,故國得歸去。 烏絲字,似恨還愁如訴。斑騅欲繫何處。斜陽冉冉平蕪墜,那管碧雲(yún)遲暮。傷心事。登樓望、風(fēng)光信美原吾土。梅酸雨苦。一夜斷腸人,曉鐘破夢,無計挽他住。
賣花聲 侯王廟側(cè)寶漢茶寮招霞公題牓同人題詞
行在幾滄桑。廟賸侯王。九龍山接九龍?zhí)?。帝子龍髯扳不住,?yún)?;幕摹?籬落酒旂張。題牓江郎。一樽禾黍弔斜陽。南漢艷碑南宋殿,今日他鄉(xiāng)。
浣溪紗 六禾首唱詠霞詞,霞公以五霞印章分詠和之,余亦勉和五闋孤鶩飛時盪緑波。湖山幽洞冊煙蘿。石龕留像禮東坡。 學(xué)士前身堪証月,天孫織錦記登科。遐棲不羨懶雲(yún)窠。右詠霞龕。葉玉虎亦號遐庵。
天際真人妙入微。非花非霧總非非。楚江雲(yún)雨盡堪疑。 萬里鴻羅空寄錦,九天霓羽更頒緋。如煙往事耐尋思。右詠霞想。
禪榻朱明幾洞天?;痣?yún)蒸蔚日如年。九華寶帳挾飛仙。 織女七襄原是幻,江郎五色孰爭妍。南華一蝶起軒軒。右詠霞夢。
蒸氣崑崙燭半天。赤城標(biāo)建動三邊。垂煇振採鬥澄鮮。 域外碧犀遙作貢,雲(yún)中白鶴傍回旋。晚晴紅到海桑前。右詠霞邊。
散成清綺聚輕羅。十丈紅綃未覺多。落川臨去蕩回波。 碧殿迢迢延夕照,黃金寸寸賸山河。繞樑何處卿雲(yún)歌。右詠霞餘。
望湘人 閏荷花生日和黃慈博
又房開百子,兒洗六郎,艷吟康樂池館。藕節(jié)紀(jì)年,華峰祝嘏,兩度宓妃祥誕。載錫銅封,添籌蓂莢,江波濃煗。過花朝、重疊芳辰,聊慰冬郎淒斷。 楚澤衣香不散。祝靈均攬揆,眾芳盈眼。對白社花光,霜鬢我慚吟伴。三年夢,歎涉江人遠。陌上歸期何緩。憶廣雅、祠祀濂溪,一瓣生朝薇浣。黃晦師長校時事。
蝶戀花 和霞公颶風(fēng)落葉原韻
劫後園庭愁放步。松菊猶存,蒲柳驚秋暮。已噤哀蟬留不住。打頭片片隨飄去。 遠聽君山樵父語。壓擔(dān)殘寒,沸鼎供茶煮。一室掃除慚仲舉。霜飈振籜思時雨。
東風(fēng)第一枝 題黃穆甫《山茶博古圖》鏽蝕螭斑,脂勻蝶粉,翾風(fēng)粧照瓶史石室翾風(fēng)見《瓶史·山茶》。筆花開到西園沐室《西園山茶》詩,實卣儼陳東序。
籀文斯篆,都撫入、彞圖芳譜。好証明、書畫同源,黟水印人題署。 霞暈映、漢盤承露。芳澤雜、宣如噴霧。折枝不待邊鸞,玉茗艷題新句謝邁詩「好待邊鸞折枝手」。翠翹金谷,依約認(rèn)、石家眉嫵。向扶桑、奪得燕支,合冊曼陀羅主《群芳譜》山茶又名曼陀羅。
西江月 和黎六禾剪秋羅
冷剪吳淞江水,淡羅太華秋雲(yún)。寒衣刀尺借香薰。道是唐宮、綵勝未宜春。 芍藥金圍解帶,石榴血色翻裙。已捐小扇晚涼新。不斷誰愁、紅袖掩孤顰。
漁父詞 秋海棠宋高宗體
捲簾睡醒已移春。腸斷胭脂點絳唇一名斷腸紅。珠吐蚌,錦張鱗。傾國東牆窺玉人。
傾盃樂 寒食日黎季裴丈招讌太平分館,時將內(nèi)渡,留呈江、桂、張三太史小住雖佳,不如歸去,陌上花開如繡。簾內(nèi)蠻歌送酒。簾外別痕沾袖。 東風(fēng)吹得春池縐。館兒分、旗兒依舊?;厮缄偃者[讌,卻是太平時候。
水龍吟 青山訪杯渡遺跡用稼軒韻和江霞公
怒黥抉石重溟,真人飛渡從天際。螺舟泛海,驚濤出沒,霧鬟煙髻。砥柱百川,高山第一,捫碑韓子。訪靈巖法相,阿師去後,何人識、西來意。 欲鏤毒龍爲(wèi)膾。問郇廚、秋風(fēng)起未。一葦長江,也應(yīng)銷盪,中原兵氣。忍看堂坳,杯膠莫濟,江山如此。獨沈吟澤畔,殘瓢老衲,掬興亡淚。
西江月 無題用花翁韻
雨織愁絲縷縷,星開粧鏡熒熒。嫦娥來去竟何心。不是舊時花影。 剛涴啼粧玉箸,又生剗襪香塵。文君送酒忒多情。爭奈相如善病。
醉落魄 本意用二隱韻
病餘酒怯?;ù迮乱姾煾徒?。春衫換卻香羅褶。幾縷垂楊,幾縷淚痕折。 墜驩絮作癡人説。夢魂已墜梨花雪。翠樽又送明朝別。一寸心灰,一寸化蝴蜨。
長壽樂 浴佛節(jié)祝許公武母舅壽辰
毫光照地。是梵宮、誕降諸天懽喜。師子林中,龍華會上,合有奇才命世。便乘雲(yún)、抉漢懷中,明月丹霄墜。六十載戮力,中原志事,到如今未減,英雄壯志。 寇深矣。忍見薄海,憑陵胡騎。且祝越石激昂,伏波矍鑠,騰驤騏驥。獨年華似舅,外甥慚愧何無忌。望異日、仗策相從執(zhí)轡。當(dāng)準(zhǔn)備露布,墨磨盾鼻。
珍珠簾 負暄山房雅集
飈輪直與東風(fēng)競。過馳道,漸見柳低花瞑。本色讀書堂,有嚶鳴相應(yīng)。包飯緑荷菡截碧,更詞譜、摘撾聲病。清靜。是山谷幽居,雲(yún)林神境。 又餉。飽葛胡麻,瀹宋匋古椀,羅峰新茗。滄海倦遊人,雅度汪千頃。曝背黃棉今褪卻,度冰簟、疏簾晝永。風(fēng)定。指鴉背、斜陽醉扶歸影。
東風(fēng)第一枝 和六禾詞丈人日寄懷原韻
弄色柳條,斷腸梅萼,春愁更甚秋感。纔看蕩絮飄流,又見野棠鬥艷。煙深露重,繪不出、水山模範(fàn)。任簾池、吹歇東風(fēng),未放鸚籠魚檻。 贈俊句、尖叉韻險。似酒債、尋常稿欠。自慚草砌蛩吟,怎破山河鬼膽。矛頭盾鼻,已負盡、去時冠劍。賸海樓、殘夜倚欄,冷看斗牛光焰。
萬年懽 和六禾丈初夏詠新筍用梅溪韻
玉版初參,襯佳人藕絲,皓腕剛雪。一夜聞雷,久臥蟄龍思發(fā)。且作梅天供養(yǎng),同咬菜根清絶。還差勝、白石仙人,夜來空煮山骨。 采采瀟湘雨歇。佐蒲魚野菽,風(fēng)味殊別。報道籬前,頭角嶄然英物。好養(yǎng)凌雲(yún)勁節(jié)莫,歎楊環(huán)錦襪筍名。助山家潔、養(yǎng)晨羞不,須垂泣冬月。
[一]順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順德縣志·古今名人録》,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版,第一二四六頁。
[二][七]許衍董編《廣東文徵續(xù)編》,廣東文徵編印委員會,一九八七年,第二冊,第四二一頁。
[三]柳亞子著,柳無忌編《南社紀(jì)略》,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第二〇九頁。
[四][一一]黃詠雩著,羅雨林主編《天蠁樓詩文集》,花城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下冊,第四三九頁;上冊,第二七五頁。
[五][一〇]鄒穎文《香港古典詩文集經(jīng)眼録》,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版,第九〇頁,第九〇—九一頁。
[六]郭岳等《廣州市文史研究館志》,廣州市文史研究館,二〇〇三年,第五九頁。
[八]胡熊鍔《墜地詞並序》,《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噫稿》,第一頁。
[九]何季鏜《廣州詩鐘社拾零》,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編《廣州文史資料》第一九輯,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〇年版,第一五一頁。
[一二]案:梁孝則《校後記》謂第二十七字漏一「由」字,今據(jù)補。
[一三]程中山《香港文學(xué)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舊體文學(xué)卷》,商務(wù)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版,第六七頁。
[一四]案:楊鐵夫生年記載不一,茲從楊鐵夫從孫楊正繩撰《嶺南詞人楊鐵夫及其家世》,載中山政協(xié)《中山文史》第四十三輯。
[一五]羅香林《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中國學(xué)社一九六一年版,第五頁。
[一六]參程中山《抗戰(zhàn)中的香港傳統(tǒng)文化圈之二》,香港《文匯報·副刊》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日。
[一七]案:《偕隱簃亂離吟草兩種》記「詞博」或「慈博」,或一號爲(wèi)「詞博」。
[一八]趙雨樂《港粵文人的雅集與交遊》,載龍建安編《文著南粵德養(yǎng)後人:黃詠雩研究資料彙編》,香港中國評論學(xué)術(shù)出版社二〇一四年版,第二七八頁。
[一九][二〇]謝永芳《楊鐵夫詞學(xué)活動考論——以夢窗詞研究爲(wèi)中心》,《中國韻文學(xué)刊》二〇〇九年第三期,第七八—八二頁,第七九頁。
[二一]案此闋詞亦載《民族詩壇》一九四〇年四卷二期,第七三—七四頁。部分文字與《亂稿詩餘》不同?!秮y稿詩餘》上片「君山吹墜愁多少」、「同蕭瑟」;《民族詩壇》作「君山吹下愁多少」、「徒蕭瑟」。
[二二]案此闋詞亦載《民族詩壇》一九四〇年四卷六期,第三六—三七頁。部分文字與《亂稿詩餘》不同?!秮y稿詩餘》下片「多難登臨,祇應(yīng)健羨,鴻引太空」;《民族詩壇》作「多難登臨,縱目祇羨,鴻引太空」。
[二三]案此闋詞亦載《廣大知識》一九四〇年一卷四期,第八頁。然題目則省作《水龍吟·楊花用東坡韻》,且部分文字與《噫稿詩餘》不同?!多娓逶婐N》上片「年年梅雨蘋風(fēng)」、「隨斜日」、「蜂攢蝶撲」、「芳心都碎」、「空隨流水」、「世那有銅僊淚」;《廣大知識》作「年年雨雨風(fēng)風(fēng)」、「傍斜日」、「蜂疎蝶懶」、「芳心都醉」、「空隨流水」、「那更有銅僊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