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紅?楊梅
摘 要:顯性分層教學是分層教學法的一種,如今已在國內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中使用,取得一定的發(fā)展。本文結合攀枝花學院大學英語提高班的教學實踐,采用文獻檢索,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的研究方法分析顯性分層教學中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總結歸納出存在的相應問題,以希望能夠為非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分層教學;大學英語提高班;學習狀況;問題
基金項目:2019年攀枝花學院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大學英語提高班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9cxcy099)。
隨著國家與社會對大學生英語水平要求的提高,許多高校也愈加重視對大學生英語的教學。但是由于學校,專業(yè)以及學生自身的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采用傳統(tǒng)式的“一刀切”的教學已經行不通。正如《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由于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學生入學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即使同一學校的學生入學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堅持分類要求,因材施教。”這為各大高校進行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提供了政策依據(jù)。對英語分層教學的研究也層出不窮。比如,葉靖(2018)對南疆醫(yī)科大學厚博學院學生民漢分層多元化分層教學進行分析,得出分層教學是可行的結論;沈丹(2018)對比分析顯性分層教學在南通理工學院英語提高班的應用,驗證了分層教學對大學生英語自主能力提高有積極作用;王東(2010),徐瑩(2013)等人主要從分層教學的理論方面研究與探討分層教學實踐的可行性。從中可以得知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教學實踐與理論分析以探討其有效性與可行性,而很少從學生出發(fā)探討分層教學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筆者將借鑒以往經驗,結合顯性分層教學在攀枝花學院大學英語提高班的現(xiàn)狀與學生的反饋探討分層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供相關建議。
1 概念界定
顯性分層教學是教師在保持班級建制與了解學生現(xiàn)實差異的前提下,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級建立新的班級并組織相對應的教學活動。(徐瑩,2013)
2 我校分層教學狀況
2.1 發(fā)展過程
我校從2014級開始嘗試大學英語分類教學,在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為英語學習有更高需求的學生開設口語、翻譯與寫作、英美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三門課程,延續(xù)到2016級時大學英語不再分課程設置,而是分級開設,設置了基礎班,提高班與拓展班,延續(xù)到現(xiàn)在。
2.2 提高班情況
我校的大學英語提高班分層教學是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前提,在形式設置上借鑒了西方“走班制”。整體情況是:每個學院根據(jù)情況至少開設一個提高班,各班人數(shù)在50以內,老師英語教學經驗豐富,部分老師還有對外漢語的教授經驗。學生的CET4成績與英語水平是提高班分層教學的參考標準。具體的實施辦法是:大一年級通過CET4考試的基礎班學生進入提高班學習,以通過CET6考試為目標。授課內容主要涉及口語、翻譯、寫作等英語實際應用性知識,并輔以針對性的CET6技巧訓練。
3 研究與分析
3.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攀枝花學院2018級共700名來自11個二級學院55個專業(yè)的大學英語提高班的本科生。
3.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獻檢索,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三種方法。 首先查閱了近20年來有關英語分層教學研究尤其英語顯性分層教學研究的文獻50篇,其中部分文獻的研究為本次研究的設計與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其次在大致了解提高班的前提下利用問卷星平臺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共發(fā)放7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0份,回收率為64%,問卷內容涉及學生在英語學習與教學實踐方面的反饋;最后根據(jù)線上問卷調查的結果從11個二級學院里各選擇五名學生共55名進行訪談交流,對問卷調查內容做更深入的了解。
3.3 英語學習興趣變化
從上表可以得知,超過一半的學生進入提高班學習是為了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并非因為喜歡英語而學習。在進一步的訪談調查中知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相似,他們認為自己英語基礎差,不是英語專業(yè)學生,不需要學的太深,目前只要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就行。有針對性的顯性分層教學會讓部分學生產生功利性學習的認知,對長遠學習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與自主學習動機。
3.4 英語學習效果
這一結果表明,進入英語提高班學習的學生只有少數(shù)人認為英語學習的效果好,大部分人認為效果一般,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目前的學習情況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在進行個別訪談交流中得知提高班學生認為英語學習能達到預期效果是因為自己能夠輕松適應班級的教學形式與內容,能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對英語六級考試有明顯的幫助。反之那些英語學習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學生面臨著適應教學模式與英語等級考試的困難。因此在顯性分層教學下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需求差異也比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考慮班級內部不同學生的差異,在班級內進行適當?shù)碾[性分層教學。
3.5 英語平均學習時間
結果顯示,大部分提高班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都在兩小時以內。從訪談調查中進一步得知他們平時大多數(shù)學習時間主要用于專業(yè)課程上,而且并不是每天堅持學英語,學習的內容一般與大學英語六級相關,有時候課程繁忙時不會學習英語。由此可以得知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時間,在布置針對性的作業(yè)時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
3.6 英語學習所遇困難
從調查得知,大部分提高班學生面臨的學習困難主要存在于聽,說方面。從訪談中進一步了解到他們在這兩方面基礎薄弱,課堂教學與課余生活中很少有機會練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更注意學生在聽和說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相應的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
3.7 喜歡的教學方法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更喜歡老師講解為主并輔以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從訪談調查中得知,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學生學習能力不足,學習自律性差,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目標以過級考試為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適當?shù)販p少教師講解的時間,豐富教學形式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自覺性并提高自我學習能力。
3.8 學習教材及資料的理解
調查結果顯示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難易適度,針對性強,內容有趣的教材和資料。通過個別訪談交流得知,學生的主要學習資料來自教材和與之相關的資料,依賴性較強,遇到不適合的教材與資料很容易失掉興趣與耐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材的適度性,也要通過網絡等其他渠道豐富學習的材料以減少學生對教材的依賴性。
4 結語
顯性分層教學尊重學生差異,施行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對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學習具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要注意解決學習功利性過重,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和教學模式單一等方面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沈丹.淺析顯性分層教學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南通理工學院大學英語提高班教學實踐為例[J]吉林廣播大學,2018,(3):43-44.
[2]王東.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理論基礎探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13-114.
[3]徐瑩.大學英語顯性分層與隱性分層教學的對比研究[J]才智,2013,(27):6.
[4]葉靖.大學英語民漢多元化分層教學可行性分析——以新疆醫(yī)科大學厚博學院為研究對象[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01.
[5]詹元靈,王鑒棋.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與對策研究——以中國計量學院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院報,2012,(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