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年
新生幼兒入園時,一般都會哭鬧或者產生抵觸情緒,出現入園焦慮。入園焦慮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陌生的環(huán)境和與家長的分離。概括而言,入園焦慮分為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分離焦慮是幼兒離開家長的不安全感;陌生焦慮是幼兒接觸新環(huán)境、新老師和新同伴時的緊張感,進而格外依戀親人。
幼兒園對于幼兒而言是全新的環(huán)境。在新環(huán)境下,幼兒會缺少歸屬感,加之要和家人分離,幼兒會出現入園焦慮。此時,教師與家長要同心協(xié)力,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悉心了解、分析情況,相互信任,密切配合,緩解新生幼兒的入園焦慮。
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的原因
1.家長的焦慮情緒影響著幼兒。新生幼兒入園時,很多家長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在大門口戀戀不舍;看到孩子哭就立馬抱抱親親幼兒;長時間在教室門前或窗口張望。幼兒在面對家長這一系列的不舍情緒時,會更加依戀家長。而家長這些不放心的行為是因為家長對幼兒園、教師還沒有建立信任。
2.幼兒在生活方面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部分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育兒觀念陳舊,重養(yǎng)輕教,包辦幼兒的生活,導致幼兒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況嚴重,作息混亂。幼兒進入幼兒園后,教師會要求他們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開始學習獨立生活。幼兒在遇到困難和壓力時,如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穿衣如廁、不會整理玩具等,他們容易產生一定的焦慮。
3.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影響著幼兒的情緒。馬斯洛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幼兒有兩種基本需要,一是安全需要,二是滿足需要。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接收的信息多了,面臨的問題也變得比較復雜。這時,幼兒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兒產生緊張感和不適應感,從而出現哭鬧等情緒焦慮反應。
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措施
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幼兒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環(huán)境,哭鬧著不愿上幼兒園是正常情緒發(fā)泄。家長要有心理準備,絕對不能因為心疼孩子就不把他送到幼兒園,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一哭就可以不上幼兒園的感覺,導致孩子一次比一次哭得厲害,長此以往幼兒就更難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
家長要講信用,不能對幼兒說謊。有些家長用哄騙的方法把幼兒送到幼兒園,結果說話不算數,影響幼兒對家長的信任,下一次幼兒更不愿意來幼兒園了。家長應該告訴幼兒:每天爸爸媽媽上班,你上幼兒園,下班后,我們到幼兒園來接你,星期天我們在家一起休息。時間長了,形成規(guī)律,幼兒也就能習慣了。
家人意見統(tǒng)一。幼兒會觀察大人的臉色,所以家人就堅持每天送幼兒上幼兒園這一事情上要保持觀點一致,不要在幼兒面前爭執(zhí)。最后,為了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可利用開學前的時間與幼兒一起觀看幼兒園的視頻,讓幼兒對新環(huán)境充滿興趣。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前,可以告訴孩子老師非常的溫柔、有愛,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游戲,切忌跟幼兒說“你不聽話我就送你去幼兒園”或者“告訴你老師”等嚇唬幼兒的話語。
建立新的依戀關系。幼兒離開了家人,失去了依戀,便會產生分離焦慮。要緩解這種焦慮,教師要和幼兒建立新的依戀關系。此外,幼兒園開園前,教師可提醒家長注意:幼兒入園會出現分離焦慮,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幼兒可能會出現做噩夢、講夢話、煩躁不安、食欲不振、乏力多汗等癥狀,有的幼兒在上幼兒園的第一周內還會感冒、腹瀉。提醒家長關注入園焦慮,及早發(fā)現并減少幼兒的分離焦慮。
培養(yǎng)生活的技能。有些幼兒的獨立自理能力較差,當看到別的幼兒會,自己不會時,便會產生焦慮和緊張。所以,在入園前,家長可以指導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指導幼兒大小便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家長在指導時不要心急,避免幼兒產生緊張情緒。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