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悠熙
(福建省連城縣農情科教站,福建連城366200)
連城縣位于武夷山脈南段東側,介于北緯24°13′~25°26′,東經116°32′~117°10′。境內各地年均氣溫13.8 ~19.5℃,縣城為18.9℃;年平均雨量1 734.4 mm,年平均日照時數1 760.7 h,全年無霜期通常為291 d,主要為丘陵坡地,屬中高海拔中稻種植區(qū)[1]。兩優(yōu)H108 是福建省南平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福建豐田種業(yè)有限公司、福建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K12S 與恢復系H108 配組選育的高產優(yōu)質兩系雜交稻新品種,2019 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190008)。2019 年引進兩優(yōu)H108 在連城縣文亨鎮(zhèn)??哟?、宣和鄉(xiāng)培田村作中稻試種示范,結果兩優(yōu)H108 表現群體整齊,莖稈粗壯,后期轉色好,分蘗能力強,米質優(yōu)?,F將兩優(yōu)H108 在連城縣作中稻種植的示范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兩優(yōu)H108在連城縣文亨鎮(zhèn)??哟宸N植面積0.36 hm2,平均每667m2實測產量673.8 kg,比對照Ⅱ優(yōu)3301 增產9.8%;宣和鄉(xiāng)培田村種植面積0.50 hm2,平均每667m2實割產量665.3 kg,比對照Ⅱ優(yōu)3301增產9.03%,高產田塊每667m2產量達743 kg。
2019 年連城縣示范種植兩優(yōu)H108,5 月1 日播種,5 月29 日移栽,8 月8 日齊穗,9 月22 日成熟,全生育期144 d,比對照Ⅱ優(yōu)3301 遲熟1 d。
兩優(yōu)H108 群體整齊,葉片稍瓦,劍葉挺直,葉色深綠,莖稈粗壯,后期轉色好,分蘗能力強,株高129.5 cm,每667m2有效穗數15.2 萬,穗長25.6 cm,平均每穗總粒數184.5 粒,結實率86.5%,千粒重27.3 g。
2019 年兩優(yōu)H108 在連城縣示范種植,田間未發(fā)現稻瘟病,抗倒伏能力強,適應性廣。
根據2019 年福建省區(qū)試米質檢測結果,兩優(yōu)H108 糙米率81%,整精米率65.9%,堊白度2.1%,透明度1 級,堿消值6.2 級,膠稠度80 mm,直鏈淀粉含量16.7%,達部頒二等優(yōu)質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2]。米質外觀晶瑩剔透,米飯適口性好、較軟,深受農戶喜歡。
兩優(yōu)H108 屬大穗型品種,在栽培技術上要施足基肥,及時追肥,重視穗肥施用,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結合連城縣的氣候特點,為使兩優(yōu)H108能夠獲得更高產量,在種植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兩優(yōu)H108 豐產性好,應適時早播,可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連城縣作中稻安排在4 月25 日—5 月5日播種。選擇土壤肥力較高,地勢平整,水源豐富,排灌水方便的田塊作為秧地,大田每667m2用種量1.0 kg。
浸種前使用強氯精浸泡6 h,可以有效防治惡苗病,洗凈后使用活水浸種16 h,再進行催芽。播種時注意稀播勻播,在1 葉1 心期施斷奶肥,培育多蘗壯秧。移栽前7 d 施送嫁肥,并在移栽前3 d防治病蟲害,做到帶肥、帶藥移栽,以促進稻苗早生快發(fā),減輕大田病蟲害發(fā)生。
大田整平時將基肥均勻施入土壤,靠田埂側挖好排水溝,便于后期烤田。由于兩優(yōu)H108 分蘗力強,株型大,株距23 cm×23 cm 為宜,秧齡控制在30 d,叢插2 本,插足基本苗,做到株行平直,淺插,以利早返青,增加有效穗數,構建高產群體。
插秧完成后保持寸水,日平均溫度高時可保持淺水。分蘗期保持淺水,到達分蘗盛期時可以開始烤田,孕穗期保持淺水直至揚花期,若揚花期遇高溫天氣應灌深水。灌漿到成熟期實施干濕交替的原則,后期斷水利于機械收割,但是切忌斷水過早。
兩優(yōu)H108 屬大穗型品種,株高較高,施肥上采取“施足基肥、及時追肥、適施穗肥”的原則,基肥每667m2施碳酸氫銨32 kg、過磷酸鈣23 kg;在移栽后7 d 每667m2施尿素10 kg;及時剝查,在幼穗分化Ⅲ期初施用48%阿康復合肥(N-P2O5-K2O=16-16-16)13 kg 作穗肥。
病蟲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做好蟲情監(jiān)測工作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稻瘟病、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tǒng)防統(tǒng)治融合,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稻瘟病在發(fā)病初期施藥,重病田5 ~7 d 后再下藥1 次、穗瘟在破口期施藥,每667m2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25 g 對水50 kg 噴細霧防治;紋枯病每667m2用5%井崗霉素水劑175 mL 或30%愛苗乳油15 g 對水70 kg 噴粗霧防治;細菌性條斑病在發(fā)病初期每667m2用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115 g 或20%噻唑鋅懸浮劑125 mL 對水50 kg 噴細霧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縱卷葉螟每667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8 mL或44%丙溴磷100 mL 于低齡幼蟲高峰期對水60 kg噴霧防治;稻飛虱每667m2用25%吡蚜酮懸浮劑20 g 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5 g、50%敵敵畏乳油50 mL 于低齡若蟲高峰期對水60 kg 噴粗霧防治。噴施農藥最好使用無人機,減少下田次數,選用生物農藥,確保豐產增收。把握收割時天氣情況,及時收割翻曬,確保糧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