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祖榮
花之美,世人幾無疑義?;ㄊ敲赖幕?、美好的寓意,已約定俗成。不但女人、兒童、祖國比之于花,世間的一切事皆樂與花結(jié)緣連姻。那么,花究竟有何美?不妨借點時間,稍作鑒賞。
花之美在于容。人們常用花的形色來比女性的容貌,如“女人花”、“花容月貌”、“貌美如花”、“如花似玉”等等?;ㄖ悦涝谟谌荩谟诨ǖ男螒B(tài),在于花的圓形結(jié)構(gòu)。花的結(jié)構(gòu)由花托、花萼、花瓣和花蕊組成。但其主要部分是由花瓣組成的花冠,花冠的形態(tài)或鐘狀、碟狀,或筒狀、漏斗狀,或輻狀、唇狀,均是接近或近似圓,結(jié)構(gòu)和諧,能給人以圓滿和完美?;ㄖ溃谟诨ǖ拈_放姿態(tài)。花從形成的含苞待放到盛開時的燦若朝霞、光彩照人,呈現(xiàn)的是向上的開放過程,能給人以快樂和愉悅。且花瓣薄如蟬翼,身姿輕盈、飄飄欲仙,能給人以動感和韻律?;ǖ男螒B(tài)之美還地于綠葉襯托,各種形態(tài)的綠葉,或葉寬渾圓、狀如心臟,或瘦葉狹長、尖如披針,常青常綠,相得益彰?;ㄗ钜耸怯兴淖虧?,梨花帶雨,更是可人。
花之美在于色。古人賞花叫“賞紅”,可見花色之重要?;ǖ纳室约t為主,兼有黃、橙、紫、粉、白等各色,是一個色彩的大拼盤,即便紅色,也有粉紅、淺紅、深紅、暗紅的差異。桃紅不同于梅紅,玫瑰紅異于牡丹紅,各種不同的色彩,或紅或紫,或白或黃,或橙或藍,構(gòu)成花卉的千姿百態(tài)、萬紫千紅,以供不同的人們鑒賞品味。紅色的花,緋如朝霞;橙色的花,金碧輝煌;黃色的花,華貴雍容;白色的花,梨花帶雨。刺桐有橙紅紫紅,一片鮮艷,令詩人驚詫不已“初見枝頭萬綠濃,忽驚火傘欲燒空?!?(王十朋) 梨花白色素潔,自有一種自然的美:“桃花人面各相紅,不及天然作玉容?!?(黃庭堅) 紅艷倚霞的海棠花,使蘇軾發(fā)出這樣感慨“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被ㄉt,竟令天下多少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
花之美在于香。不同的花,其香味各異。瑞香和含笑屬陳香型,故瑞香的“花香醉人勝濃酒”。茉莉花之香屬清香型,故有“占盡人間第一香”的美譽。“冰肌玉骨送清香”的水仙,“暗送花香入幽庭”的梔子花,其香清淡,細細品味,令人久久回味??展扔奶m,香飄四溢,蘭花之香屬幽香型。蘭花之香被稱為“香祖”、“王者之香”。古人認為蘭香不可近聞,妙就妙在若有若無,似近忽遠之間?,F(xiàn)代對蘭花氣味散發(fā)的特點研究時發(fā)現(xiàn),蘭花的香味一不定時,二不定量,三不定向,像幽靈一般、飄忽不定。桂花屬濃香型,其香濃烈、悠遠,歷來為中國人所喜愛,“共到幽香傳十里”,其實桂花香何止飄出十里!在國人心中,桂花之香乃來自天外,“疑是廣寒宮里種,一秋三度送天香”。牡丹被譽為國花,其香遠布,連天國也能聞到,“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固有“國色天香”的贊譽。此外,寒風(fēng)中散逸的梅花之香,報告春天到來的桃花之香,意味雋遠,令人神清氣爽。
花之美在于韻。如果說形、色、香乃花的外在美,即形色(視覺) 和香味(嗅覺) 給人以感官的沖擊,則風(fēng)韻無疑是在形、色、香的基礎(chǔ)上,對花的綜合感受。國人很早就有種花、養(yǎng)花、愛花和賞花的傳統(tǒng),形成“香重于色,神重于形”的審美習(xí)慣,因此,賞花不能僅僅停留在花的形、色、香的層面上,而要體驗花的風(fēng)韻,從不同時節(jié)不同花的形色,道出作者的或喜或愁,或怨或娛的心態(tài)。楊萬里說月季花是“只道花中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fēng)”。白居易說山石榴是“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張氏說西府海棠是“似笑如顰百媚生,臨風(fēng)映日態(tài)輕盈”。文征明說玉蘭花是“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鄭谷說海棠花是“艷麗最宜新雨后,妖嬈全在欲開時?!绷皱驼f梅花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睏罱苷f春蘭是“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等等。顯然,不同的花在不同人的情景中,其花的風(fēng)韻似笑如顰,百媚千紅。
花之美在于品。從鑒賞花的形、色、香,到體驗花的萬千風(fēng)韻,直至進入花的意境和品格,把審美升華到最高層次。人們喜歡蘭花,在于蘭花的高雅脫俗的氣質(zhì);欣賞荷花,在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親近菊花,在于菊花獨立寒秋的氣韻;禮贊梅花,在于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中國人為什么情有獨鐘,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是花的形色美?是花的風(fēng)韻美?還是花的品格、品位高?詩人陸游和偉人毛澤東各有一首《卜算子·詠梅》詞,陸游說“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毛澤東說“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币粋€借梅傾吐落花后的初心不改,一個借梅表示逆境中的樂觀自信。但均借梅抒發(fā)詩人各自博大的胸襟和深遠的意境。梅花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高尚品格,始終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是國家魂魄,顯然其精神境界遠在花王牡丹、花后月季、花相芍藥之上。
在自然界,花不是一束,而是一樹一叢,花谷花山,燦若朝霞,呈現(xiàn)一種大美壯美,從花開到花謝,又演示美的動態(tài)過程?;ㄎ撮_初開,“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如青澀少女,清新動人。花盛開怒放,如一位貴婦,風(fēng)姿卓越,雍容華貴。風(fēng)雨剛過,花瓣殘損,“綠肥紅瘦?!本G多了,紅少了,一個“瘦”字,活畫出殘花之神態(tài)、神姿、神韻,以至要在“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花的掉落,被稱作“落花”、“落紅”,紛紛揚揚,飄飄灑灑,“落花流水春去也”,既是自然難得美景,又是人生的一種惜別和無奈!還是收集起來掩埋吧,這樣人們看到黛玉葬花的精彩情景,葬花的主人因而成為十八世紀(jì)生態(tài)倫理的先行者?;ㄊ怯猩?,花瓣亦有生命,應(yīng)有個安放之處,留下香丘,回到大地母親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