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姍 陳海波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復合材料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現(xiàn)代飛機上。本文對某型機的復合材料壁板結構進行了選型試驗研究,并對試驗結果進行了分析,為復合材料壁板結構的設計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復合材料;選型試驗;結構
中圖分類號:V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0)12-0081-02
0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復合材料已廣泛應用于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上,對要求具有高強度重量比和高剛度重量比的結構,復合材料是最理想的材料。復合材料已逐漸取代鋁合金,成為結構設計的主要材料[3]。
復合材料壁板為結構的主承力部件,其所占的重量比例較大,對于結構減重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復合材料壁板結構,在既定材料、外形、結構布置和載荷前提條件下,需要通過結構選型試驗,結合優(yōu)化分析,設計出滿足結構穩(wěn)定性、強度等性能要求的重量最輕的壁板結構形式[1]。
1 試驗目的
復合材料壁板結構選型試驗件采用復合材料層壓平板類試驗件,試驗件長度和寬度尺寸各取某型機襟、副翼前后梁之間最大長度和典型肋距,平板試驗件選取四種類型(三種尺寸類型和一種加筋板類型),每種類型的壁板包括3種鋪層厚度形式。
本次試驗研究和比較三種厚度、兩種類型(加筋板和不加筋板)下的壁板剪切屈曲情況,找出最有效、最合理的結構形式,為強度校核提供試驗數據,為壁板結構選型提供依據,同時,在既定材料、外形、結構布置和載荷前提條件下,設計出滿足結構穩(wěn)定性、強度等性能要求的重量最輕的機襟、副翼壁板結構形式。
2 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
2.1適航要求
復合材料壁板結構強度試驗要符合MIL-HDBK-17中所推薦的方法,并且需滿足適用的CCAR 25(FAR 25)適航條款以及相應的咨詢通報(AC)的要求。
適用的CCAR 25(FAR 25)適航條款包括[2]:
(1)§25.601總則;
(2)§25.603材料;
(3)§25.605制造方法;
(4)§25.613材料的強度性能和設計值;
(5)AC 20-107BComposite Aircraft Structures;
(6)AC 21-26Quality Control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2試驗概述
試驗件所用材料與某型機襟、副翼復合材料壁板選用的材料完全相同,為碳纖維織物,試驗件中間為試驗區(qū),周邊為加載區(qū)。為了保證試驗件在試驗區(qū)發(fā)生破壞,在四邊加載區(qū)增加了鋪層,同時在加載區(qū)壁板兩面用鋁板進行了加固,鋁板材料為鋁合金。
2.3試驗內容
2.3.1試驗加載
復合材料壁板結構選型試驗是面內剪切試驗,剪切載荷是在試驗件四邊通過螺栓施加與試驗件邊界平行的載荷,在對角線上再由螺栓合成為一個合力,使試驗件處于對角拉伸狀態(tài),載荷方向過試驗件形心,受力形式及加載方式如圖1所示。
本試驗中,試驗件最大承載能力由試驗確定。因此,試驗前按照經驗初步確定一個加載步長ΔP=4kN,以此載荷增量逐級加載并進行應變測量。
2.3.2試驗測量
壁板剪切試驗受力形式是壁板的加載對角線方向受拉伸載荷作用,另一個對角線方向受壓縮載荷作用。因此,壓縮一般會使壁板局部或整體較早進入屈曲狀態(tài),繼續(xù)加載可引起壁板發(fā)生壓縮和拉伸破壞,所以,屈曲載荷要比破壞載荷小很多。布置應變片時應在壁板容易發(fā)生彎曲部位的正、反兩個面的對應點上粘貼,通過應變測量可以觀測屈曲位置、屈曲載荷以及壁板在極限載荷下的破壞應變。
2.3.3試驗結果及分析
(1)破壞載荷。按照加載步長ΔP=4kN將試驗件加載至破壞,記錄對應的載荷值與應變值。
(2)屈曲載荷。在本試驗中,因為試驗件試驗區(qū)較薄,長寬比大,各試驗件平面度也不盡相同,受載后會產生多個屈曲波(即半波),因此,不同位置應變片會有不同的屈曲載荷,使屈曲載荷的確定變得很困難。從強度角度來說,屈曲載荷應該是壁板中的最小屈曲載荷,但是薄板中個別點屈曲載荷太小,對應著數十個微應變,與破壞應變比較過于保守,故在確定屈曲載荷時采用多個位置綜合考慮。一般位于板邊界支持附近點的屈曲載荷高,距離邊界遠點的區(qū)域屈曲載荷低,因此,用全部測量點上屈曲載荷平均值作為該試驗件的屈曲載荷,實際屈曲載荷應該低于此值或在此值附近。
測量點屈曲載荷的確定,是以該測量點屈曲時,載荷——應變曲線上的某點應變的絕對值大于其前后兩點應變的絕對值,將此點作為屈曲點。如圖2所示,將A點定義為屈曲點,A點前后兩點的應變絕對值均小于A點。
如果試驗件初始就不平,也就是說,壁板中面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是平面,特別是薄板,則初始受載時壁板就會產生彎曲,在剪切力產生的拉、壓應變上就疊加了彎曲應變,因此,從一開始加載測量點上正反面兩個應變片應變值便朝著正、負兩個方向變化(屈曲前應該是一致的),使屈曲載荷很?。ㄈ鐖D3中的曲線A-5和B-5)。顯然,用此兩點來確定壁板的屈曲載荷是不合適的,低于真實的屈曲載荷。因此,壁板的平面度對薄板的剪切屈曲影響很大。
對破壞載荷與屈曲載荷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隨著鋪層數增加,屈曲載荷增大,二者比值下降,表明增加鋪層對提高屈曲載荷的作用超過了對破壞載荷作用。
比較加筋板與不加筋板試驗件,可以看出,同樣的鋪層,加筋后屈曲載荷可提高1倍左右,但不會提高破壞載荷。從試驗結果還可以看出,在結構長寬尺寸允許情況下,適當增大長寬比能顯著提高壁板的屈曲載荷。
(3)破壞模式。從破壞模式看,絕大部分試驗件破壞時的斷口在力作用線方向,主要是彎曲破壞。部分壁板中有多個屈曲波,導致斷口并不在試驗件對角線上。由于屈曲產生彎曲,夾具限制了壁板自由邊的轉動,使板在夾具邊界附近折斷。另外,彎曲破壞的同時也伴有拉伸破壞,如長寬比較大的第一類試驗件。
2.4試驗結果分析
通過對試驗件數據進行對比,得出在剪切載荷作用下,相對于增加兩層鋪層,增加長桁能更有效地提高試驗件的屈曲載荷。
根據《飛機設計手冊》第九冊,正交各向異性矩形平板的剪切屈曲受載情況,計算剪切屈曲載荷,并將計算值與試驗測量值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所有類型試驗件的試驗平均測量值均低于理論計算值,這是因為,剪切屈曲載荷計算公式基于四邊剪流均勻分布,矩形板為理想平板,而實際試驗加載過程中,由于局部出現(xiàn)應力集中,導致加載點附近釘載高于其他位置釘載,而且矩形板也不是理想的平板,所以在實際加載過程中,試驗件上某些點可能提前進入屈曲,導致試驗測量值低于理論計算值。
通過復合材料壁板選型試驗,可以了解到,相同鋪層條件下,長寬比大的試驗件屈曲載荷高于長寬比小的試驗件,特別是對于長寬比小的薄板,另一方面,壁板中面初始平整度對屈曲載荷影響很大,對同一尺寸試驗件,鋪層增加兩層,可提高屈曲載荷1倍左右,且有筋條的屈曲載荷大約比無筋條的提高近1倍,但筋條對破壞載荷沒有影響。
3結論
復合材料壁板選型試驗對于強度校核以及后續(xù)飛機結構優(yōu)化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飛機壁板結構設計時,要綜合考慮鋪層條件、尺寸條件、以及板面平整度條件,力求設計出滿足結構、強度等性能要求的重量最輕的壁板結構形式。
參考文獻
[1] 《飛機設計手冊》總編委會.飛機設計手冊 第10冊[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1.
[2] CCAR-25-R4,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S].2011.
[3] 牛春勻,程小全,張紀奎.實用飛機復合材料結構設計與制造[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