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玲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許多新式的教學方式被教師應用到課堂中,而討論式教學也因此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并體現(xiàn)出本身獨特的優(yōu)勢和重要性。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授課將重點都放在了講上面,課堂氛圍比較悶,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很難一直保持在一個好的層面上。所以教師可以嘗試應用更加靈活的討論式教學,活躍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借助課堂討論進行交流,拉近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還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相關(guān)問題,使學生漸漸養(yǎng)成這一好習慣。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討論式教學;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鍛煉學生表達交流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以基礎(chǔ)內(nèi)容為主,學生所接觸的語文內(nèi)容難度也是隨年紀而增加的。但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理解能力還比較弱,所以教師在授課時會基于這一情況而調(diào)整教學進度,并花費一些時間進行復習,使學生能真正掌握住所學知識。但這樣的語文學習相對有些無趣,學生容易在課堂中跑神,教師難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消除課堂學習中所帶來的枯燥感,開闊學習思維,在與其它學生進行交流間以更易懂的方式理解所學知識,從而快速掌握語文知識。
一、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上是比較依賴教師的,這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束手束腳,不能獨立去解決一些語文問題。不僅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還影響學生往后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通過一些任務或活動來鍛煉學生,使學生能逐漸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小學階段恰恰最重視的就是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利用討論式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大膽放下學習上的依賴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討論,能激發(fā)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并依靠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授《山行》《贈劉景文》和《夜書所見》這三首古詩時,這三首古詩是要求學生全部背誦的,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三首古詩的講解前,可以讓學生先朗讀一遍,然后嘗試說出詩句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教師在講解完古詩后,可以提出“這三首古詩所描述的景色是哪個季節(jié)?用自己的話說出其中一首詩的意思”的問題,檢測學生對于這三首詩的理解程度是怎樣的,還能磨練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小學生背誦古詩是沒有什么難度的,不好理解的就是古詩釋義,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讓學生關(guān)于古詩釋義進行討論,思考相關(guān)問題,而且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能加深自己對于古詩釋義的理解和印象。
二、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且主要的學習場地是在班級課堂中,所以說課堂學習氛圍是怎樣的對學生的學習和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為了教學進度能順利的完成,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減少一些活動的開展,學生就只能記記筆記、看看板書,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機會少了許多。課堂氛圍也因此處于一個緊張的狀態(tài)下,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學習壓力。討論式教學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和進步,打破了緊張又沉悶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輕松的進行語文學習,又活躍了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教學。這樣能有效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改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將本篇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教授結(jié)束后,可以適時提出“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樂趣有哪些?”的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回答,深化學生對于本篇課文主體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觀察自然的意識。而且這篇課文有著更深刻的意義,因此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本篇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進行討論也是間接帶動課堂氛圍的一種方式,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劃分,讓學生既有團結(jié)意識,又有競爭意識。
三、鍛煉學生表達交流能力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重要的就是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小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話語也是需要不斷鍛煉和成長的一種能力。語文學科學習中需要學生養(yǎng)成的一點就是表達交流能力。好的表達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寫作,還能幫助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時快速組織答案。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本知識內(nèi)容的過程中,需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相互討論和交流,并做出相應的總結(jié)。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課文時,在學生朗讀完整篇課文后,教師可以把課文分為幾個部分,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總結(jié)出這些部分主要講述了什么,并派出小組代表進行回答,使學生對于這篇課文有個整體把握。學生在討論總結(jié)這篇課文的幾個部分時也是在鍛煉自主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一任務還能促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個大致了解,這樣學生在聽教師講解時能有針對性的學習,學習效率也會有所影響。
總而言之,針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舍得放手,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去討論和思考。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從而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也能以一種輕松的方式進行。教師則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掌握更多的教學方式,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3(33)
[2]張小梅.優(yōu)化分組討論 打造高效課堂[J].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