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利權
徐文平著《江南書法史》
一部書法史,半部在江南。江南是一方集山水靈氣于一體的勝境,江南人以其特定的心性氣質締造了別具一格的江南書風。數千年來,特別是六朝以來,一直為中國書法藝術發(fā)生、發(fā)展最為典型的區(qū)域所在。江南書法藝術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家輩出。近日,徐文平所著江南文化史研究叢書——《江南書法史》無疑為系統(tǒng)梳理江南書法的歷史脈絡,總結闡明江南書法的藝術特征,弘揚江南書法的文化精神,首開先河。
輝煌的江南書法史留下了巨大的藝術財富,然而至今為止,江南書法作為中國書法史最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還沒有學者對其進行過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挖掘與研究。近年來,關于江南書法的研究多是側重于某一領域、某個專題或地域性書史的研究,各地也曾整理出版過一些地方性的書法文獻,但只是擷取部分,不及全貌。難以反映江南書法豐厚博大的資源。徐文平是處州摩崖石刻的研究專家,出版了《浙南摩崖石刻研究》《南宋臨安摩崖石刻》等多本專著。他以其扎實的學術研究能力,潛心研究,多方尋找資料線索,辛勤筆耕五年,終成正果?!督蠒ㄊ贰返某霭婕忍钛a了江南書法專史研究的空白,又對綜合性書史研究開拓了新領域。
《江南書法史》共八章,每章分三至八節(jié)不等;卷首列“總序”“緒論”,卷末有“江南書法史大事年表”“主要參考文獻““后記”,層次分明,一目了然。全書以時間為軸,自先秦、秦漢江南書法始,民國江南書法終,分列8章。每節(jié)又設不同的主題,或介紹代表書家與典型作品,或闡述書史事件、流派風貌與書法理論,既有概況的總結,又有專門論述,諸如宋代江南刻帖與“蘭亭學”、元代后期江南隱士書法,民國江南書法展覽與社團活動等,可謂全書的亮點。附錄《江南書法史大事年表》以簡潔的篇幅呈現出江南書法的大致眉目。
《江南書法史》以36萬字的篇幅,梳理江南書法近五千年的歷史。該書的學術特點與學術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呈現出江南書法的歷史全貌。此學術著作定位于如何在現代學科背景下,勾勒出一個全面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江南書法史面貌。對皇象、陸機、王羲之、王獻之、羊欣、陶弘景、智永、虞世南、禇遂良、陸柬之、李邕、張旭、賀知章、孫過庭、李陽冰、顏真卿、李煜、徐鉉、蘇軾、黃庭堅、米芾、趙構、米友仁、陸游、范成大、朱熹、張孝祥、吳琚、張即之、趙孟頫、鮮于樞、鄧文原、楊維楨、張雨、吳鎮(zhèn)、宋克、沈度、祝允明、文徵明、陳淳、王寵、徐渭、董其昌、張照、王文治、金農、鄧石如、趙之謙、沈增植、吳昌碩、羅振玉、于右任、李叔同、沈尹默等江南主要代表書家的藝術成就進行論述?!督蠒ㄊ贰芬詴r代為序,將江南書法分為先秦與秦漢、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等八個板塊,對重要書法家、書法作品、書論詳加論述,史料翔實,條理清晰,層次清楚,材料豐富。同時,書中配有大量歷代江南代表性書法作品圖片,圖文并茂,呈現出文字之外的江南書法圖像史,使讀者得以領略江南書法在不同歷史階段的風貌衍變。
二是總結出江南書法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者從江南書法的歷史形成、發(fā)展和影響的主線出發(fā),對江南書法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入考察、梳理和研究。在撰述過程中,注重將江南書法的各種問題與相應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聯系起來考察和定位,特別是把江南書法放到當時江南的整個學術、藝術氛圍背景當中去,在揭示書法本身發(fā)展歷史的同時,更注意去探討書法作為藝術形態(tài)與學術思潮之間的密切關系。諸如宋代江南書法突出宋代江南刻帖與“蘭亭學”的文化大背景;元代江南書法突出江南隱士文化對書法形態(tài)的重大影響;明代江南書法突出了吳門書派與云間書派的文化影響;清代江南書法突出了碑學的價值與意義;民國江南書法突出了碑帖互動與社團活動的時代特征。注重對江南書法史料的挖掘和整體把握,對具體問題的梳理考證力求翔實明晰,進而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對江南書法發(fā)展規(guī)律特征的認識,是《江南書法史》重要的學術特點。
三是建構出江南書法的文化精神。江南書法的輝煌成就和在中國書法史上獨領風騷的地位,與其久遠的文明、獨特的地理、穩(wěn)定的政治、發(fā)達的經濟、先進的文化等所造就的人文精神有關。江南書法發(fā)展充分演繹了江南文化內涵,《江南書法史》對于各個歷史階段書法的審美特征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挖掘,如先秦時的勁利與遒麗、六朝時的高渾與遒媚、隋唐時的雍容與雄肆、宋元時的遣性與古意、明清時的淡雅與狂逸、民國時的古拙與蕭散等等。同時又對江南文化與江南書法的整體審美特征進行了學術歸納:當我們沉潛到江南上下七千年的文化長河之中去的時候,就會發(fā)現在開放、包容的江南文化表層之下,始終有條時隱時顯的紅線貫穿于整個文化史中,這就是“清、柔、細、雅”的總體特征,就書法而言,則可歸納為“遒、媚、雅、逸”的審美特征。
錢穆曾說:“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窮其根源,最先還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有分別,而影響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響到文化精神?!钡赜驎ㄊ费芯匡@示出學者對于書法地域特性的自覺。徐文平對江南書法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有深刻的認識,《江南書法史》通過挖掘塵封在文獻中的書法活動的蛛絲馬跡,試圖在考據、歸納、比較中建立一種獨特的江南地域美學體系,更為重要的是,《江南書法史》的研究喚醒了生長在江南地域人們的美學記憶,挖掘沉潛在書法中的江南地域的文化精神,有著傳承江南美學記憶、宏揚江南文化精神的重大使命。■
[東晉]王獻之 中秋帖 27×11.9cm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