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大理大學,云南 大理 671003)
2018年暑期檔一部優(yōu)酷網(wǎng)劇的熱播,將出道10年寂靜無聲的一位演員帶到大眾面前,截止2018年9月30日,其微博粉絲數(shù)量已破1000萬,平均每條微博評論20萬。他的爆紅除了自身優(yōu)秀條件外,粉絲在微博平臺上的活動也極其重要。短短幾周,他的粉絲從零散的個體逐漸成長為一個極具規(guī)模的粉絲組織,學術界將這種粉絲自發(fā)組成的組織形式稱為“粉絲社群”。粉絲社群這類虛擬社群活躍在網(wǎng)絡上每一個角落,以突然爆紅的演員為例,出道近十年一直鮮為人知,一旦被隱藏的粉絲社群發(fā)掘,便通過網(wǎng)絡平臺開始走紅,他的成功,粉絲社群功不可沒。本文通過以微博平臺上某演員粉絲社群為調查個案,運用虛擬社群、虛擬在場、互動儀式、情感群體等相關理論為框架,試圖討論粉絲社群的基本結構、互動儀式以及文化認同,從而解釋粉絲社群內部的文化機制。
粉絲社群和其他社群一樣,內部成員結構復雜,無法用一個標準將其劃分,從粉絲年齡、粉絲地位、粉絲屬性等類別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以最為常見的分類標準——粉絲屬性作為標準分類,偶像粉絲社群的粉絲一般分為唯粉和CP粉。唯粉指的是只喜歡一個偶像的粉絲,CP粉指的是喜歡自家偶像與他人配對的粉絲。將粉絲屬性再細化,一般分為事業(yè)粉、親媽粉、女友粉,其中事業(yè)粉是指專注偶像事業(yè)發(fā)展和個人資源配置的粉絲,此類粉絲會理性分析偶像資源情況、流量數(shù)據(jù),不會全盤接受偶像的選擇,以事業(yè)最優(yōu)發(fā)展為先,打榜應援接機都會參與;親媽粉是指把偶像當兒子一樣支持他所有決定,一般是指已有子女或者年紀較大的粉絲;女友粉則一般是把偶像當作假想戀愛對象,以女友自居,會因偶像公布戀情脫粉。不同屬性的粉絲共存于同一個粉絲社群之中,有對立有聯(lián)合,交錯的屬性關系也成為粉絲社群文化中非語言文化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粉絲社群中粉絲屬性構成十分復雜,這樣促成了粉絲社群文化的多樣性,屬性不同各成一派,在交流和碰撞中形成各自人際圈,不同屬性的粉絲卻有一致大同的目標,就是讓偶像前途光明,所以在關鍵時刻會彼此聯(lián)合一致對外。各屬性粉絲各自圈粉,卻又適時地力量聚合也成為粉絲社群不斷吸納壯大的重要方式。
外貌出眾的男性演員的粉絲社群以唯粉為主,這類粉絲主要是被偶像的外貌和演技吸引,一心一意只支持偶像一個人,拒絕他與其他明星組合配對,強烈抵制CP粉。CP粉接受度較高,能夠接受并且樂意接受偶像與其他明星的配對。因對偶像的感情專一程度和投入程度的不對等,這兩個類型的粉絲經(jīng)常在微博平臺上互相攻擊,雖然有一條隱形條約——圈地自萌,然而激進維護自家偶像的唯粉總是會惡意攻擊CP粉。CP粉中也會經(jīng)常掐架,主要因為配對的對象不合他意,或者配對屬性有意見。有一位激進唯粉粉絲對對偶像進行二次文本創(chuàng)作的作者進行了人肉并威脅刪文,作者報警求助,最后以唯粉公開道歉了結事情。
在粉絲社群中,最令其他粉絲反感的是“私生飯”,私生飯為了見一眼偶像或者去觸碰他,無所不用其極。2018年7月29日,某明星團隊就私生飯打擾藝人正常生活這一現(xiàn)象發(fā)布聲明,呼吁理智追星,給藝人留有私人空間。
粉絲社群在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需要與外界劃清界限,因此需要規(guī)則來束縛粉絲、劃分邊界,同心協(xié)力在自己的社區(qū)中構建自己的組織。這些規(guī)則有隱形的行為規(guī)范和明確的公告規(guī)范。隱形的行為規(guī)范一般是粉絲社群中約定俗成的一些行為制約,不用特別說明粉絲也會自覺遵守、自發(fā)抵制。而明確的公告規(guī)范一般是由粉絲社群中公信力強的大型粉絲站子公開發(fā)布的公告,明確規(guī)定希望大家積極遵守或實踐的準則。
微博控評需謹記以下幾點:①為避免引起路人觀感,除電視劇官博和重要營銷話題,其他公共微博盡量少帶話題,否則效果適得其反。②遇到挑事的評論不要回復給它增加熱度,因為回復越多……③不要在公共微博下引戰(zhàn)掐架,不捧踩,謹言慎行……
以上是某演員民間后援會對關于微博評論作出的規(guī)范的一部分內容,對于這個規(guī)范,熱門評論有以下幾條:
夏**木:現(xiàn)在應該增加一條了,不要說像xxx,真的招黑,說我們碰瓷已經(jīng)傳遍了。路人的言論自由粉絲控評也控不了,只要帶著大名和別家正主的大名,就會出現(xiàn)在別家廣場上,看起來真的很碰瓷現(xiàn)場??卦u也很難。希望給出解決方案吧,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繁**云-:既然頂上來了說一句吧,如果有微博會員的控評的時候盡量用會員大表情頂我們自己人的評論,這樣占據(jù)的版面更大也更容易被頂上熱評。
-看到我請**去學習T_T:一定要專注自家,我們無法左右別人的言論,但至少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給正主招黑。
吾**歸:會了,記住了,照辦,只做對正主有利的,不給他添麻煩[愛你][耶]
粉絲社群中的社群規(guī)范并不能起到強制性的作用,只能以隱形的行為規(guī)制提高粉絲的道德意識或以顯性的明文公告的方式引起粉絲的注意,希望社群中的粉絲們能夠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和言語。粉絲社群作為一個機制完整的特殊社會群體組織,社群規(guī)范很好地引導粉絲追星的方式與方向。
柯林斯在《互動儀式鏈》中提出了互動儀式的四種基本組成要素:身體在場、對局外人設置界限、共同的關注焦點和共同的情感體驗。①網(wǎng)絡時代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從物理身體在場漸漸轉變?yōu)槔镁W(wǎng)絡的虛擬在場。比如粉絲們處于一個社群,有同樣的興趣點和對偶像熱烈的感情,他們雖然身體無法處在同一個空間,但是思想和精神卻通過網(wǎng)絡平臺匯聚在一起,用“虛擬在場”替代“身體在場”。虛擬在場的社群成員在網(wǎng)絡平臺上因為不同原因而有著頻繁的互動聯(lián)系,申小蓉認為“人際互動理論對網(wǎng)絡社群組織的文化認同有深刻準確的解釋作用”,虛擬社群成員間的互動行為,可以提升成員在社群背景下的自我認同感,幫助成員確立其個人身份認知,進而提高對社群的文化認同;虛擬社群成員對社群的忠誠和貢獻,可以強化成員對社群的情感認同度,從而提高社群的文化認同。②了解粉絲社群主要的互動形式,可以探討互動儀式背后所蘊含的粉絲社群文化。
明星發(fā)微博會帶有以“#”開始和結束的微博話題 ,這會吸引粉絲和其他網(wǎng)民的關注和熱議。話題由話題名、閱讀量、討論量、粉絲量、話題主持人組成 ,這些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對比可以作為衡量明星流量的標準和當年代表作品的受歡迎程度。某演員話題截止2018年10月已經(jīng)閱讀達到344.1億,討論1.2億。超級話題是由普通話題升級而來 ,超級話題的閱讀量、發(fā)帖量、粉絲量可以衡量明星的流量值。截止2018年10月7日,這位演員超級話題閱讀量408億,帖子280.6萬,粉絲119.5萬,明星超級話題排行榜第二。
在超級話題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偶像代言商品的推廣,明星和商家都會發(fā)一條類似“#(明星姓名)XXX(代言商品)#廣告推廣詞,#明星姓名#”,將這條廣告安插在明星的超級話題中,既便于粉絲推廣,也可以增加明星的話題熱度。粉絲往往聽從后援會的格式安排,積極轉發(fā),在他們看來,偶像代言的每一個商品的銷量都關乎偶像的帶貨能力和知名度。通過超級話題不斷增加偶像熱度,偶像的排名越向前,粉絲所獲得的滿足感與成就感越旺盛,特別是超過排在前位的明星之后,粉絲社群仿佛得到了偶像的認可,從中獲得不亞于自己成功的興奮。
明星在使用微博會以“@”的形式與自己的好友互動 ,有可能與圈內明星互動 ,來顯示自己在娛樂圈的好人緣 ;有可能與圈外明星互動 ,主動展示自己娛樂圈外的生活。對于粉絲來說,最想得到的回饋就是能夠和偶像進行互動,因此微博被偶像回復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情。明星在微博會選擇幾個評論回復,并且發(fā)的微博有時也是為了回應粉絲的要求。粉絲通過微博,能夠有機會得到偶像的注意和互動,這無疑是和自己觸不可及的偶像實現(xiàn)近距離交流的機會。隨著明星在微博的熱度提高,粉絲不斷活躍在微博知名博主的評論里,甚至各大官方微博也紛紛為了博得關注,在微博中或多或少也提到某位明星。如地方天氣等官方微博,將正式的官方發(fā)布下配的圖都是明星的表情包,并頻繁艾特他,在他微博下?lián)専衢T評論。這種現(xiàn)象讓粉絲社群更加活躍,自己的偶像得到了各種官方的支持與喜愛,這讓他們的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微博這個虛擬社群中,作為這位明星的粉絲,他們能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大社群里備受關注的特殊社群,每天活躍著去翻看各種名人大V的微博,一旦找到與偶像相關的,這種被重視的感覺仿佛在重視自己,能找到其他官方對自己偶像的關注仿佛能提升自己身為粉絲存在的價值。
粉絲社群中的很多成員有一技之長,出于對偶像的喜愛以及宣傳目的,會利用自己各項技能對偶像進行衍生文本創(chuàng)作,大多是精修照片,剪輯視頻,撰寫文案和小說,制作表情包和動圖等,這一系列的文本創(chuàng)作可以被稱為“拼貼文本”。所謂“拼貼”是指將原有的文本打碎,進行重新解讀、定義和組合。③一般由粉絲社群中的組織粉絲站做前線的拍攝照片和視頻,之后交給粉絲站中的后期進行修圖和美工,最后發(fā)布在偶像超級話題中,供社群中其他粉絲獲取,或者發(fā)布出去吸引其他用戶關注。如今視覺文化普及,人們往往會更加喜歡具有視覺美感和視覺沖擊的圖片或者視頻,拼貼文本往往抓住這一點,向大眾傳輸偶像最美好的一面。凱倫·海爾克森在《粉絲領域的價值觀:網(wǎng)絡上的粉絲互贈文化》一文中指出粉絲們的互贈經(jīng)濟某種程度上反商業(yè)模式的,因此可能面臨著被原作者以內容侵權的名義起訴,④粉絲已經(jīng)不在乎是否會給自己帶來負面?zhèn)?,整個粉絲圈中都是這么做,已經(jīng)成為可以踏進的“雷池”,缺少嚴格版權管制的粉絲圈無時無刻不在搬運、剪輯、拼湊、發(fā)布偶像的“美好”。
粉絲大多最初是被偶像的外表吸引,產(chǎn)生興趣,繼而有意識地關注他的其他作品,搜集有關信息,從欣賞、喜愛、崇拜到追逐,在這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對其產(chǎn)生極強的心理認同,從而成為粉絲社群中的一員。認為粉絲個體在借由偶像崇拜形成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經(jīng)歷的階段依次為:情感投射中尋找自我認同、互動交流中獲得自我認同、“前臺/后臺”統(tǒng)一下強化自我認同。⑤粉絲在喜歡上一個偶像之前,他是處于主動尋找的過程,往往會將自己潛意識里的喜好、習慣等不自主地投射到外部物體上,當發(fā)現(xiàn)一個公眾人物可以和自己的潛意識有一定的重疊之處,甚至可以填補自己內心的空白,就可以從公眾人物身上找到自我的認同。在成為粉絲社群中的一員后,在粉絲圈的交流互動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和自己有著同樣的興趣、性格、愛好,并且通過虛擬在場的互動儀式,使自己存在的價值愈發(fā)明顯,得到了精神的滿足。粉絲在粉絲社群中的生活可以被稱為“后臺”,在現(xiàn)實世界的生活可以稱為“前臺”,在前臺上的粉絲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痛苦,卻又無處宣泄,因此他們選擇在一個虛擬世界的后臺,暫時忘記現(xiàn)實生活的不快,從偶像的身上尋求精神慰藉,從其他粉絲朋友身上尋求鼓勵幫助。很多粉絲會以偶像為目標,想成為他那樣的人,也會為此努力生活下去,偶像的力量和形象加深了粉絲自我的認同和粉絲之間的羈絆,因此粉絲社群在虛擬社區(qū)中有著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社群中的成員擁有強烈的自我認同感,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與社群內其他粉絲也構建了較為緊密的感情聯(lián)系,同一粉絲社群的成員團結一致,會需要用特殊符號將自己與社群以外的用戶區(qū)分開來,最明顯的符號就是專有用語。粉絲社群中的很多詞匯和用語是社群之外的人所不能理解的,這也促成了粉絲社群的溝通交流與感情的緊密。象征是文化的重要內容,美國當代人類學家懷特認為象征是“一件由使用它的人賦予它的價值和意義”,象征能幫助人們以最小的努力迅速地進行復雜思想的溝通。粉絲社群中也有獨屬于自己社群的特殊象征含義,是粉絲們?yōu)樗鼈冑x予的新的意義。⑥比如某位明星的粉絲社群被稱為“小籠包”,偶像又被叫做“某位老師”,粉絲在他微博下都叫他“哥哥”,“火鍋”是他不可放棄的美食等。這些專屬的被賦予獨特意義的語言,是粉絲群體來區(qū)分自己與外界的標準之一。有著象征意義的語言符號的粉絲社群成員可以獲得特殊感,而密切互動強化了自我認同和情感聯(lián)結,從而提升整個粉絲社群內部的文化認同。頻繁的互動儀式,增加的社群貢獻,都會讓粉絲情感加深,強化文化認同。
對社會性的組織而言,儀式能夠產(chǎn)生集體情感,并將這種情感與符號聯(lián)系起來,從而構成組織信仰,組織思想,組織道德規(guī)范以及組織文化的基礎。⑦粉絲社群作為網(wǎng)絡虛擬社群,它使粉絲實現(xiàn)了自我認同,找到精神的寄托,強化虛擬互動,延續(xù)了現(xiàn)實生活中被淡化、割裂的人際交往關系。網(wǎng)絡社群是一個小而特殊的有序組織,在虛擬環(huán)境中志同道合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建立身份地位,結識各路好友,尋求心靈慰藉,找到精神訴求。粉絲社群組織或許還不夠成熟有序,其中還有一些負面因素沒有消除,然而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也加深了社群中的情感聯(lián)系,也增強了對本社群內的文化建構和文化認同。
注釋:
① 柯林斯.互動儀式鏈[M].林聚任,王鵬,宋麗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86.
② 申小蓉,賀小培,楊菁.互聯(lián)網(wǎng)虛擬社群組織文化認同研究——以“保研論壇”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05):191-195.
③ 姜明.大眾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粉絲文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④ 凱倫·海爾克森,宮羽.粉ALL領域的價值觀:網(wǎng)絡上的粉ALL互贈文化[Jl.世界電影,2010(06):5
⑤ 同③。
⑥ 阿諾德,普奈斯,津克汗,等.消費者行為學(中國版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7.
⑦ 潘曙雅,張煜祺.虛擬在場:網(wǎng)絡粉絲社群的互動儀式鏈[J].國際新聞界,2014(09):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