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飛
(上海駿地建筑設計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龐大的單身人群的獨立住房需求引發(fā)了地產開發(fā)模式的局部變化,這種變化滿足了單身人士的獨立居住的需求,但更深層的精神文化需求則需要居住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單身公寓進行適當的優(yōu)化[1]。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家庭”是構建社會和經濟體系的基石,群居對人類而言意味著安全、生存和繁衍的機會。但是獨居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是古時今日在西方世界還是東方國度都是在精神層面被一部分人所追捧的,作為一種亞文化伴隨著主流社會生活方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西方世界為了追求獨立與自由,出現了諸如: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等這樣的獨居文化思潮的先驅者[2]。東方國度為了靈魂深處“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則出現了諸如巢父、介子推、鬼谷子、陶淵明等一大批隱士名家,獨自居住被看作是一種祛除雜念提高境界、追求宗教修為最為有效的途徑。
當今時代“獨居”作為單身人士的一種生活居住方式,在社會群體中存在著較大的比例,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上升中。時至2019年超過3300萬的美國人選擇獨居生活,占到美國人口總數的近28.5%;無獨有偶,瑞典、挪威、芬蘭以及丹麥等發(fā)達國家,近乎40%~45%的住戶都是獨居者,日本的獨居住戶也達到了30%左右;中國、印度、巴西等發(fā)展中國家近些年來獨居人口有著較大幅度的上升,十多年間增加了35%左右[2]。《2020獨居青年生活洞察報告》更是給出了中國18~35歲的單身人口(超過2萬份的調查問卷)有49.64%將近1/2的人處于獨居狀態(tài)的調查數據。
獨居潮流的出現有著深層次的社會、經濟(經濟越發(fā)達的國家或者地區(qū)單身人口所占的比例往往越高)的原因,當然也有人本身的原因,生活在大都市的青年男女擺脫了傳統(tǒng)和世俗的監(jiān)視和限制,被壓抑的“自我意識”釋放了出來,追求內在的天性成了都市單身人群的心靈目標。單身人士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對自身價值的追求顯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視個體的獨立性,很多受訪的年輕單身者都表示“向往自由生活”“到了該獨立的年齡了”[3]。
剛步入社會的畢業(yè)生、大齡未婚青年、受過情感創(chuàng)傷的男女、擇偶挑剔的人群、離異或喪偶人士等群體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單身群體,而且這個群體數量還在擴大。雖然存在著單身者在社會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被歧視的現象(例如:國內一線城市限制單身者購買70年產權的住房),他們的生活方式對當今社會主流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程度,“單身經濟”“獨居經濟”“一個人的經濟”等新興經濟形式應運而生[4]。近年來一二線城市20~60 m2的公寓(40年商業(yè)產權)熱銷正是印證了“單身經濟”的存在,單身購房者不被列為限制購買的范圍,這種小面積的公寓成為眾多單身人士實現居住自由的首選。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和鋪天蓋地的地產廣告的影響下,連年上漲的房價更是抓住了消費者的購房心理,中國的年輕人夢想能夠購買自己的私人住所相比較于西方國家的民眾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必需品,單身者也不例外,他們也有著住房的需求,有著一定經濟實力和消費水平的單身人士更是追求專屬于自己的個人居住空間?!皢紊怼睜顟B(tài)是一個或長或短的人生階段,單身公寓這種“過渡性”的住房正好符合了單身人群的現實需求[5],也正是這種“過渡性”使得單身人士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面積較大的住宅總價較高,對單身人士而言具有較大的經濟壓力,且實用性也不強。購買一套地理位置較好、生活交通便利的、面積合適、總價又相對較低的單身公寓成了單身人士的實際訴求,經濟上也能承受。當然一定的經濟基礎是必不可少的,個人經濟保障是獨居生活方式的必要條件,獨居者有能力支付其獨居的住房開銷和學習、社交、生活開支,有著一定經濟實力的獨居者開始對個人的居住條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單身公寓價格相對較低,以小面積壓低總價,削弱單價較高的消費抗性;房間雖小但功能配置齊全,多數單身公寓為全裝修、精裝修房,基本可實現拎包入住;小型公寓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回報率高,可自住、也可在結束單身后出租或出售。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生活便利、物業(yè)配套服務到位、私密性高、社區(qū)內人員素質相對較高等優(yōu)勢是單身公寓銷售業(yè)績不菲的重要支撐[4]。不僅是單身人士比較看好公寓,眾多的服務式品牌公寓對此也是蜂擁而至,其開發(fā)模式主要是:在一二線城市購買或者租賃多棟公寓根據自己的品牌風格整體裝修后出租,形成自己的連鎖品牌效應,這種品牌公寓注重空間裝修的設計感和使用者的私密性,這是受年輕人青睞的重要原因。
地產開發(fā)商推出的小型公寓以30~50 m2的單間或LOFT戶型為主,房間內空間功能較為融合,多種功能重疊交叉;也有少量的60~100 m2左右的較大戶型的單身公寓來應對較高經濟收入的單身人士,這種戶型功能布置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兩室一廳、三室兩廳的布局方式,而是只面向單身人士居住的大套間舒適功能的空間布置。為了增加公寓地產的溢價,這種公寓提供較高品質的物業(yè)服務:安全的消防系統(tǒng)、高效的安保系統(tǒng)、貼心的“管家式”、“保姆式”家政服務,洗衣房、生鮮配送等便捷生活服務;供給居住者“公共客廳”輕松社交的共享空間,溫馨時尚的裝修風格、氣氛輕松融洽的環(huán)境氛圍對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單身人群(海歸、企業(yè)中高層管理者、外籍人士)有較大的吸引力。誕生了諸如:新派公寓、YOU+、魔方公寓等單身公寓連鎖品牌[5],更是能提供輕餐飲、社交酒水吧、書吧、健身房等增值服務空間,再加上優(yōu)越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給單身公寓的居住者帶來生活工作上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又給年輕人創(chuàng)造了集會、社交的友好環(huán)境,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單身社區(qū)。
地產商和單身公寓品牌在對單身公寓的開發(fā)上大多經過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研究和設計,在有限的戶型空間內,針對功能的需求提供必備的生活的配置。室內空間設計多采用組合設計(多功能合并做法),除了衛(wèi)生間必須是一個獨立的封閉空間外,其余功能空間(玄關、廚房、餐廳、客廳、書寫區(qū)、睡眠區(qū)以及晾曬區(qū))都可以糅合在一個開放空間內按照常規(guī)的使用習慣進行搭配組合,空間內沒有明顯的界定。家具、潔具采用最小化但滿足人體工程學的使用尺寸,同時出于造價成本的考慮,家具一般只配置最基本的入戶玄關柜、櫥柜以及衛(wèi)生間的臺盆柜、鏡柜,留出空間給到小業(yè)主自己發(fā)揮采買。這些精確到厘米級的人體工程學家具,充分考慮細化使用流程及大小件的收納需要,讓小空間井井有條,不顯凌亂。這種簡潔裝修的公寓可以靈活切換成小型公司或者自由工作者的工作場景,實現一部分單身人士的居住與工作之間的零間隙的愿望。每一戶都配置一個單獨的配電箱、獨立的水表便于計量(水和電都是以“商業(yè)”用電、用水計價),寬帶入戶但沒有煤氣入戶。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fā)展,智能化也進入到了單身公寓?;谧詣涌刂萍夹g、通信技術和綜合布線技術的智能家居,集成了安防系統(tǒng)、智能光控、智能溫控、智能新風、智能家電,構建高效生活設施和日程事務管理系統(tǒng)。家居智能化給使用者帶來科技的福利和生活的便利,讓單身住所環(huán)境更為安全、舒適便捷和節(jié)能環(huán)保。
在硬件方面大批量、標準化的單身公寓功能較為齊全。這樣的開發(fā)模式也有其缺點,單身公寓缺乏個性,開發(fā)商為了追求較大的利潤空間,在房型設置、功能布局以及裝飾元素、軟裝采購布置等方面采取的是千篇一律的做法。房型面積上的差異只在級配關系上會對功能升級優(yōu)化,并未在裝修的風格上面做出個性化的區(qū)別對待,沒有去迎合居住者的個性化的使用習慣和內心對“家”的心理需求,更是無法滿足更深層的文化屬性的需求。
單身的獨居生活需要居住者本人增強自己的安全意識,為自己的私人公寓安裝指紋密碼鎖、窗戶電子紅外幕簾(如開發(fā)商未配置,建議自行改裝),門口安裝安防監(jiān)控設備,如有正對走道的窗戶設置安全鏈條或將窗戶更換開啟角度不能容納人體通過的款型,在人離開住所時關閉好門窗,保持安全警惕性,保障自己的財產安全。
在有限的單身公寓內實現空間的最大化利用與使用者對空間的理解和使用習慣密不可分,一般使用者交房之后都會對空間根據自身的喜好和生活習慣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當然這種改造的程度受到單身公寓面積和已有裝修的限制(對硬裝大幅度的改造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經濟的開銷)。家具、家電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設施,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針對小戶型的空間需求進行設計的“縮小版”家具、“折疊伸縮式”組合家具,給有限的空間讓出更多的活動區(qū)域,單身人士可以從宜家、百安居、無印良品等家居賣場購買符合自身需求的家具及飾品來裝點自己的生活;現在也有不少品牌能提供定制化的家居設計安裝服務,針對單身公寓的局限性定制個性化的家具產品,盡可能地利用房間的邊角擴增必須的收納空間[6]。例如:市面上出現針對小空間使用的“隱形壁床”,將床與收納柜組合在一起,既增加了存儲容量,又能靈活地使用睡眠區(qū)域,釋放出3~3.6 m2的活動空間讓原本緊湊的空間不再因床的存在顯得那么局促,可以實現睡眠和其他生活場景之間的輕松切換,讓房間內顯得整潔、寬敞。
為營造出舒適宜人兼具文化屬性的居住環(huán)境,設置一面自己喜歡主題的墻面(可以是主題壁紙、也可以是色彩鮮明的涂料、或是一副具有文化圖騰意義的掛毯)、一幅裝飾畫、一件瓷器、一張地毯、一捧自己喜歡的書籍、一組動漫手辦、一件從跳蚤市場淘來的復古家具、一盆綠植(龜背竹、琴葉榕、望鶴蘭、龍血樹、空氣鳳梨、多肉等室內觀賞植物均具有較高的裝飾價值),這些都是點亮生活的小妙招[7]。讓這些充滿生活化、情趣化、個性化的物品裝點原本呆板無趣的批量化精裝公寓,懂生活的人隨處都能發(fā)現裝點自己生活空間的物品,根據個人的喜好讓自己生活的“家”營造出突顯自己品味氣質的使用空間,體現居住者的文化素養(yǎng)。貓、狗、鳥、龜、蜥蜴、魚等寵物也能成為家中的裝飾,有只心愛的寵物是單身生活的情感寄托,單身公寓里多了個活物為單身生活能增添不少的生活互動的樂趣。用心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場景,讓這個“過渡性”的家舒適伴隨自己或長或短的自由單身生活,空間的塑造其實就是生活方式、個性的塑造,在家的日常的起居、工作、睡眠、洗漱都可以融入藝術的元素,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裝點。只要用心去生活,單身公寓也會隨著居住者的生活閱歷增長而枝繁葉茂。
單身潮的出現對地產的開發(fā)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影響,作為開發(fā)商、品牌公寓、設計單位開發(fā)出符合市場需求滿足使用功能需求的產品,在這個基礎上須多關注使用者本身功能和精神層面的需求。單身人士在當今社會面臨較大的工作經濟壓力,獨居生活可能要面對自己想象不到的問題,做好相應的物質和心理準備,為自己造一個安全舒適溫馨的家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