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今,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全球化趨勢使中國與世界各國密不可分。在經(jīng)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了解中國,探索中國文化。地大物博的中國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令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旅游景區(qū)公示語英譯對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對外轉(zhuǎn)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中國旅游景區(qū)公示語英譯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以張家界天門山景區(qū)為例,從意譯、直譯和省譯三個方面淺析旅游景區(qū)公示語英譯,改善現(xiàn)有英譯所存在的問題以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關鍵詞:公示語英譯;天門山;文化
一、引言
2005年9月,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被亞太旅游聯(lián)合會和世界華僑華人旅游合作組織評為“中國最佳森林公園”,它是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天門山是湖南的旅游名片,也是張家界的文化圣地,以其群峰萬壑的壯觀美景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作為外宣的重要窗口,公示語英譯質(zhì)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外游客的游覽體驗,更關系到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對景區(qū)公示語英譯進行核查與規(guī)范已勢在必行。
二、文化與翻譯
(一)以宏觀視角看文化與翻譯
于冠西有言:“人類文化從整體來說,是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匯聚、交流的產(chǎn)物?!碑斀袷澜绲奈幕涣鳎云淝八从械囊?guī)模和形式在進行著。不同國家之間要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必需通過翻譯。文化交流加快世界文明進程,而翻譯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和交流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翻譯質(zhì)量的高低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人們對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文化交流的順暢程度。
(二)以微觀視角看文化與翻譯
翻譯,不僅要克服語言障礙,更要克服文化障礙;譯文,不僅是兩種語言符號轉(zhuǎn)換的產(chǎn)物,更要實現(xiàn)兩種文化對等。譯文會體現(xiàn)譯者克服文化障礙使譯文涵蓋其文化因素,而最終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譯者在翻譯語言所傳達的文化信息時往往會受到自身母語文化環(huán)境的制約,若其缺乏文化意識,就很難做到文化對等,但如果一味強調(diào)譯文忠實原文而不變通調(diào)整,或一味追求譯文順暢而過分去向譯語文化靠攏,兩者都會阻礙和干擾文化的交流。因此,譯者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翻譯技巧來克服障礙、排除干擾,實現(xiàn)文化對等。
文化對等對于旅游景區(qū)的公示語英譯尤為重要。國外游客在景區(qū)游覽時,若要獲得更好的游覽體驗,更深層次的了解景區(qū)文化,除了眼觀的美景與耳聽的講解詞之外,勢必會閱讀公示語,且大部分國外游客更傾向于自由行,他們在游覽途中,通過閱讀公示語英譯可獲知景區(qū)的游覽路線和注意事項等信息。因此,高質(zhì)量的公示語英譯可增加國外游客對中國旅游服務的體驗感,也彰顯出一個旅游城市甚至整個中國的文化面貌。
三、天門山景區(qū)公示語英譯存在的問題
公示語是面向公眾的標識語、提示語、指示語和警示語的統(tǒng)稱。旅游景區(qū)公示語包括景區(qū)名稱、景區(qū)介紹、景區(qū)標識等內(nèi)容。天門山景區(qū)是張家界的文化圣地,游客在欣賞絕美風景的同時也在身臨其境地感受湘西文化。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天門山景區(qū)內(nèi)設有大量公示語標牌,但其內(nèi)容的英譯質(zhì)量還有待改善。以下將從意譯、直譯和省譯三個方面來分析該景區(qū)公示語的英譯情況。
(一)意譯
意譯,強調(diào)譯語文化和價值觀體系,相對輕視原語文化和價值觀體系對譯語的借鑒作用。以意譯為導向的翻譯態(tài)度曾被著名文學家趙景深教授推到了極端,即 “與其信而不順,不如順而不信”。天門山景區(qū)的景點文化內(nèi)涵豐富,譯者在翻譯時要突出其內(nèi)在含義或相應的典故與傳說,便于國外游客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意義相同而形式不同的翻譯方式是非常明智的。意譯的目的在于填補文化空缺,消除文化差異。
若選擇乘坐大巴進入天門山景區(qū),沿途上山公路迂回曲折,半山腰一段公路盤旋直上,因其99個180度急彎此消彼長被命名為“通天大道”。此處景點原譯為“Bending Path Leading to the Heaven”,該譯文采用的是直譯,國外游客可能會理解為直通天堂的彎道,這樣的翻譯可謂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巴ㄌ齑蟮馈彼磉_的是這段險峻的公路似玉帶環(huán)繞,彎彎緊連,層層疊起,直沖云霄。很明顯,這里采用意譯會更加合適,既要表達出中文原意,又要遵循公示語用詞簡單易懂的原則?!巴ㄌ齑蟮馈庇⒆g可呈現(xiàn)出這幾個版本:“Curved Road Area”,“Spiraling upward as if to Heaven”,“Upward Spiral Road Area”。
天門山東線游覽區(qū)有一個景點名碧野瑤臺,其景觀為布滿奇石和珍稀樹種的原始森林。原譯文直譯為“Jasper Terrace in the Green Field”,國外游客可能完全不能理解其本意。景區(qū)東線是游覽線路之一,原用“l(fā)ine”這個詞是恰當?shù)模筛淖g為“East Route—Green Forest Fairyland”。改譯后可直觀的讓國外游客了解到此處是意向景觀。另一個景點名“凌霄暢遠”,因其地勢高絕,視野遼闊,立于此,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如站在云霄之上俯瞰凡間勝景,由此得名。原譯文“Viewing the Distance at Heaven-Approaching Platform”沒有把此處景點的意境譯出來,可改譯為“Standing on the cloud to overlook the scenic”。
(二)直譯
直譯雖不如意譯更加受譯者重視,但不僅難以避免且受到一部分大家的推崇。魯迅認為,“山背后太陽落下去了”雖然不順,卻比“月落山陰”更能準確體現(xiàn)出原語主次關系。翻譯家朱光潛也很重視直譯,他認為,文從字順的直譯就是理想的翻譯。不可否認,語言的思維習慣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譯涵蓋了語言思維習慣在內(nèi)的文化交流。所以,完全以譯語思維習慣取代原語思維習慣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會影響翻譯的意義和作用。
天門山景區(qū)中大部分公示語采用直譯。若游客選擇乘坐索道進入景區(qū),有關索道的公示語也存在著問題。索道排隊處有公示語提示:“每廂8人都坐滿,排隊時間才能短,請服從站務安排,勿留空座”。原英譯為“Eight Persons only for the Cableway Box”。該公示語是提醒游客將每個索道車廂的座位都坐滿,以便節(jié)省排隊時間,而原譯文處理成索道車廂只能容納8人,意思明顯不符,可改譯為“Each cable car should be filled with eight people to shorten queuing time”。另外,景區(qū)中小賣部(Convenience Store)和許愿林(Forest Of Wisher)的英譯也需要更正。“Convenience Store”在國外通常指代高質(zhì)高價的自助食品商店,而本地的小賣部主要是售賣小吃雜貨等商品,用“Grocery Store”較好。“許愿林”的英譯可參考國外景區(qū)“許愿池”(Wishing Well)的英譯,改譯為“Wishing Forest”,符合西方的表達方式,讓國外游客容易理解?!罢堈湛春媚男『ⅰ保≒lease Attend to Your Children),這里是用詞不當,照顧可用“take care of”這個短語來表達 ,可改譯為“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Children”。在排隊區(qū)域標明的公示語主要是有提醒和指示的作用,“請排隊等候”(Line up and wait as directed by the arrow)該處英譯不能算錯誤,但未遵循公示語簡單明了的原則,直接譯為“Please line up”即可。
(三)省譯
天門山景區(qū)隨處可見一些強制指示性的公示語,如“地形復雜,請勿偏離游道”(Landform Complicated. Please Do Not Drift Off the Passage)。該處是提醒游客要按照指定路線游覽,不要走進未開放區(qū)域,地形復雜是原因,不是目的,所以可省去不譯,改譯為“Please Do Not Deviate from the Touring Route”。天門山上鬼谷棧道一段的古樹旁可見公示語“請勿爬高、上樹掛布條”(Do Not Climb to the High or Climb Trees to Hang Cloth),該處是提醒游客不要爬樹去掛祈福的布條,原譯文的表達將爬高和爬樹掛布條譯成并列結(jié)構(gòu)了,但爬樹至高的目的才是掛布條,爬高和上樹直接譯為爬樹即可,即“Do Not Climb Trees to Hang Ribbon”。中文慣用四字詞語或成語來命名景點,既能與其他景點名稱對稱,又能賦予一定的氣勢。“天門洞開”(Opening of Tianmen Cave)是天門山十景之一,英譯為“Tianmen Cave”或“Heaven Gate”即可。這里的“開”字可省譯。另外,有關“老年人、殘疾人士、孕婦及兒童座位”等這類的英譯,沒有必要將各類人群全部譯出,國際上通用“priority”一詞囊括,如“priority seating”,“priority access”,“priority pass”等。
四、結(jié)論
張家界作為國際旅游城市,擁有絕美的自然文化遺產(chǎn),吸引著大量的國際游客。在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下,張家界旅游已經(jīng)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形象名片,而景區(qū)公示語英譯就是這張名片上的文字,是打好這張文化名片的基礎。譯者在處理景區(qū)公示語英譯的過程中,要深刻地理解源語的涵義,要遵循英語語言表達習慣,還要充分考慮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相關管理機構(gòu)也應定期對景區(qū)公示語進行翻譯調(diào)研,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修正錯誤。提高張家界景區(qū)公示語英譯質(zhì)量勢在必行,這也是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龍江華.武漢城市形象建設與公示語漢英翻譯[J].長江論壇,2017.
[2] 卞正東.論標識語的翻譯[J].上海翻譯,2015.
[3] 呂和發(fā),單麗平.漢英公示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4] 羅進德.跨文化旅游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6.
[5] 丘秀英.常用英語標識語[J].生活與語言,2012.
[6] 王秋生.旅游景點亟待規(guī)范[J].中國翻譯,2014.
作者簡介:唐菲(1989—),女,苗族,湖南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翻譯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