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余晶晶,蔡君蘭,郭吉兆,鄒西梅,李小蘭,崔華鵬,張曉兵,劉紹峰,謝順萍,吳晶晶*
1. 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鄭州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楓楊街2 號 450001
2. 廣西中煙工業(yè)有限責(zé)任公司,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北湖南路28 號 530001
3. 貴州中煙工業(yè)有限責(zé)任公司,貴陽市小河區(qū)開發(fā)大道96 號 550000
煙草中有機酸可分為脂肪酸和非脂肪酸。各短鏈及長鏈脂肪酸由于其揮發(fā)、半揮發(fā)性及其特征香氣和本身的酸性,對卷煙香氣質(zhì)量如卷煙的勁頭、刺激性等產(chǎn)生顯著影響[1-3]。而非脂肪類有機酸(羥基酸、氧代酸、芳香酸等),也具有特征的香氣和吃味;例如,乳酸具有奶香味,能使煙氣更柔順醇和;4-氧代壬酸具有刺激的、辛辣的味道,能增加煙氣豐滿度;苯甲酸表現(xiàn)為弱的、淡的醇和香味;肉桂酸具有和順的、醇和的,微弱的香脂香味等[4-5]。因此,研究煙葉中有機酸的種類和含量對了解煙草的感官品質(zhì)和改進卷煙配方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目前國內(nèi)外關(guān)于有機酸定性定量的方法較多,主要有離子色譜法[6-8]、毛細管電泳法[9-11]、液相色譜法[12-13]、氣相色譜法等[14-17]。離子色譜、毛細管電泳、液相色譜法基本用于含量高的多元酸和多羥基酸的分析。在氣相色譜法中,由于前處理中應(yīng)用了甲酯化、硅烷化等衍生方法,基本能分析揮發(fā)性酸及半揮發(fā)性酸,但是,對于煙葉中含量低的揮發(fā)性脂肪酸(如:異丁酸、巴豆酸、4-甲基戊酸、2-辛烯酸等),高級脂肪酸(十一酸、12-甲基十四烷酸、十七酸、二十酸)及其他非脂肪有機酸(如4-氧代壬酸、肉桂酸、3-苯基丙酸、2-甲氧基苯甲酸等),由于受儀器靈敏度的限制及雜質(zhì)干擾影響,均難以準確定量。近年來,串聯(lián)質(zhì)譜由于其更高的選擇性和靈敏度被用于農(nóng)藥[18]、代謝物[19]等分析研究工作中,2014 年,Lin 等[20]應(yīng)用GC-MS/MS 對煙葉中的有機酸進行了分析,由于樣品沒有經(jīng)過衍生化,目標物僅包含個別揮發(fā)酸及部分高級脂肪酸,且峰形拖尾。本研究中基于GC-MS/MS 技術(shù),建立了硅烷化衍生同時檢測煙葉中42 種有機酸的方法,旨在為煙葉有機酸高通量分析提供技術(shù)支持。
選擇4 種類型煙葉(烤煙、白肋煙、香料煙、曬紅煙)樣品。其中烤煙樣本又包括清香型、中間香型、濃香型樣品。實驗樣品共計16 個,其信息見表1。
甲酸、乙酸、丁酸、2-甲基丁酸、巴豆酸、異戊酸、戊酸、異戊烯酸、惕各酸、己酸、庚酸、辛酸、癸酸、十七酸、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硬脂酸、十九酸、二十酸(純度均>98.0%,加拿大TRC 公司);3-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2-辛烯酸、壬酸、反-2-己烯酸、十一酸、十二酸、十四酸、12-甲基十四烷酸、十六酸(純度均>98.0%,北京百靈威公司);乳酸、乙酰丙酸、2-呋喃甲酸、3-羥基丙酸、苯甲酸、苯乙酸、間甲基苯甲酸、4-氧代壬酸、2-羥基苯甲酸、肉桂酸(>98.0%,美國Sigma Aldrich 公司);二氯甲烷(色譜純,美國Acros Organics 公司);磷酸(分析純,天津科密歐試劑開發(fā)中心);N,O-雙(三甲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美國 Sigma Aldrich 公司)。
TRACE 1310/TSQ QUANTUM XLS 氣 相 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聯(lián)用儀(GC-MS/MS,美國Thermo Scientific 公司);CP224S 電子天平(感量0.000 1 g,德國Sartorius 公司);Advanced Multi-Tube Vortexer數(shù)顯型渦旋儀(美國Talboys 公司);702 SM Titrino pH 計(瑞士Metrohm 公司)。
1.2.1 標準溶液配制
分別稱取42 種一定量的有機酸標品于10 mL容量瓶中,配制單標母液。取一定量的各單標母液于10 mL 容量瓶中,配制混標母液。梯度取混標母液于7 個10 mL 容量瓶中,配制7 級混標,制作標準曲線。采用反-2-己烯酸為內(nèi)標,內(nèi)標質(zhì)量濃度為0.5 μg/mL。
表1 樣品信息Tab.1 Leaf sample information
1.2.2 樣品處理及分析
pH 調(diào)節(jié)溶液配制:將 60 g NaH2PO4·2H2O 溶于 90 mL 水中,再加入 9.5 g 85% H3PO4配成泡發(fā)液。
萃取及衍生化:稱取煙粉2 g,加入2 mL pH調(diào)節(jié)溶液,細玻棒攪拌后,用1 mL pH 調(diào)節(jié)溶液淋洗玻棒,使煙粉充分浸潤。加入75 μ g/mL 的反-2-己烯酸內(nèi)標溶液100 μL,泡發(fā)30 min,此時體系pH 約為2.5。加入15 mL 二氯甲烷萃取液,于2 500 r/min 下渦旋20 min,靜置,過有機相濾膜。取濾液1 mL,加入BSTFA 衍生化試劑150 μL,擰緊密封蓋后搖勻,于60 ℃下衍生40 min,樣品冷卻至室溫,進GC-MS/MS 分析。分析條件如下:
色譜柱:DB-5MS(60 m×0.25 mm id×0.25 μm df)毛細管柱;進樣口溫度:280 ℃;載氣:He(>99.999%),流速1.0 mL/min;程序升溫:40 ℃保持3 min,以4 ℃/min 升至 280 ℃并保持20 min;進樣量:1.0 μL,分流比10∶1;傳輸線溫度:280 ℃;電離(EI)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300 ℃;四極桿溫度:180 ℃;電子倍增器電壓:1.491 kV;掃描方式:SIM 和SCAN;質(zhì)量掃描范圍:50~400 amu;監(jiān)測方式:多反應(yīng)監(jiān)測(MRM)。42 種化合物質(zhì)譜采集參數(shù)見表2。
1.2.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標樣對照,NIST98 譜庫檢索方法定性,內(nèi)標工作曲線法定量。
2.1.1 質(zhì)譜條件的確定
通過對500 ng/mL 混標溶液一級全掃描,選取信號響應(yīng)較高且基質(zhì)無干擾的特征離子為母離子。以母離子為前體離子,進行產(chǎn)物離子掃描,選取信號響應(yīng)高,基質(zhì)無干擾的離子為子離子。每種化合物選取兩對離子對,分別為定性定量離子對,依次加以 5、10、15、20、25 和 30 eV 碰撞能,選取離子對響應(yīng)最高的碰撞能。優(yōu)化好的定性定量離子對及相應(yīng)的碰撞能量如表2 所示。通過色譜分離及串聯(lián)質(zhì)譜的進一步降噪,提高了方法的靈敏度及選擇性,實現(xiàn)了42 種有機酸的同時準確定量。代表性有機酸在串聯(lián)質(zhì)譜與一級質(zhì)譜上的響應(yīng)比較如圖1 所示:在一級質(zhì)譜上無法準確定量的8 種化合物(異丁酸、4-氧代壬酸、3-苯基丙酸、2-甲氧基苯甲酸、丙酸、巴豆酸、4-甲基戊酸、肉桂酸)在串聯(lián)質(zhì)譜上均能準確定量。
2.1.2 前處理條件的確定
選取代表性酸性成分甲酸、乙酸、3-甲基丁酸、戊酸、己酸、十六酸、亞油酸、乳酸、苯甲酸進行前處理條件的優(yōu)化。分別對泡發(fā)煙葉pH(5.4、4.4、3.9、3.4、2.9、2.5、2.0)、渦旋萃取時間(5、10、15、20、25 min)、衍生溫度(室溫、60 ℃)、衍生時間(10、20、30、40、50 min)、衍生化試劑用量(50、100、150、200、250、300 μL)條件進行了考察。確定將泡發(fā)煙葉體系pH 調(diào)整至2.5,萃取20 min 后,取 1 mL 上清液加入 150 μL BSTFA 于 60 ℃衍生40 min 為前處理條件。按每組實驗數(shù)據(jù)最大值歸一化結(jié)果作圖,結(jié)果見圖2。
表2 42 種有機酸保留時間及質(zhì)譜參數(shù)Tab.2 RT and MS parameters for 42 organic acids
圖1 代表性化合物串聯(lián)質(zhì)譜與一級質(zhì)譜離子流圖比較Fig.1 Comparison of ion current diagrams by MS-MS and MS of representative compounds
圖2 前處理條件優(yōu)化結(jié)果Fig.2 Optimized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2.2.1 標準曲線、檢出限及定量限
以各目標物與內(nèi)標物的離子對響應(yīng)面積比為縱坐標,濃度(ng/mL)為橫坐標作圖,得到標準工作曲線。分別以3 倍和10 倍信噪比(S/N)確定檢出限(LOD)和定量限(LOQ)。結(jié)果(表3)顯示,目標物的線性關(guān)系良好,可以滿足定量分析要求。
2.2.2 方法精密度及回收率
選取典型烤煙樣品,一天內(nèi)進行5 平行實驗以考察方法日內(nèi)精密度,對所選樣品連續(xù)5 天進行實驗以考察方法日間精密度。以實際樣品含量為參考,根據(jù)所對應(yīng)的酸在煙末中含量的0.5、1、2 倍進行低、中、高加標回收率實驗。結(jié)果表明:各目標酸性成分平均回收率為76%~110%,日內(nèi)、日間精密度(除3-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癸酸外)均小于10%。
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對12 個烤煙C3F 樣品(清香型烤煙4 個,中間香型烤煙4 個,濃香型烤煙4個),2 個白肋煙樣品,1 個香料煙和1 個曬紅煙樣品進行測定,具體樣品信息見表1。
2.3.1 3 種香型烤煙之間酸性成分差異分析
對清香型、中間香、濃香型烤煙的測定結(jié)果分別求平均值后進行比較分析,篩選出不同香型間差異性酸性成分21 種,對每種目標物進行最大值歸一化作圖。結(jié)果(表4、圖3)顯示:①3 種香型烤煙中差異性大的酸性成分主要是C5~C8碳鏈脂肪酸(0.1~2 μg/g)、芳香酸(2~6 μg/g)、羥基酸(1~7μg/g)及氧代酸(0.05~0.8 μg/g),高級脂肪酸僅需關(guān)注十四酸(15~22 μg/g)和亞麻酸(300~500 μg/g)。②C5~C8中碳鏈直鏈脂肪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芳香酸(苯甲酸、苯乙酸、肉桂酸、2-羥基苯甲酸)及十四酸、惕各酸在濃香型煙葉中含量顯著高于清香型及中間香型煙葉;4-甲基戊酸含量顯著低于清香型及中間香型煙葉。③異戊酸、3-甲基戊酸,短鏈羥基酸(3-羥基丙酸、乳酸)及亞麻酸、2-呋喃甲酸在中間香型烤煙中含量顯著高于濃香型和清香型。④清香型烤煙中4-氧代壬酸、2-甲氧基苯甲酸含量最高。
2.3.2 不同類型煙葉之間酸性成分差異分析
比較分析烤煙(取均值)、白肋煙(取均值)、香料煙、曬紅煙的測定結(jié)果,篩選出不同類型煙葉間差異性酸性成分34 種,對每種化合物進行最大值歸一化作圖。結(jié)果(表5、圖4)顯示:①大多數(shù)低級、高級脂肪酸及羥基酸、氧代酸在香料煙中含量最高,在烤煙中含量最低,白肋煙及曬紅煙中的含量居中。②代表性芳香酸如苯甲酸、苯乙酸及異戊酸和巴豆酸在白肋煙中含量最高,遠高于在其他3 種類型煙葉中的含量。③以往未檢出的2-辛烯酸、2-甲氧基苯甲酸在曬紅煙中含量最高。
表3 42 種目標物的線性方程、回收率、RSD(n=5)和檢出限Tab.3 Linear equations, spiked recoveries, RSD(n=5)and limits of detection of 42 organic acids
表4 3 種香型烤煙中21 種酸性成分含量Tab.4 Contents of 21 organic acids in flue-cured tobacco of 3 flavor types (μg·g-1)
圖3 3 種香型烤煙中21 種有機酸含量雷達圖Fig.3 Radar diagram displaying the contents of 21 organic acids in flue-cured tobacco of 3 flavor types
表5 4 種類型煙葉中34 種酸性成分含量Tab.5 Contents of 34 organic acids in 4 types of tobacco (μg·g-1)
圖4 4 種類型煙葉中34 種有機酸含量雷達圖Fig.4 Radar diagram displaying the contents of 34 organic acids in 4 types of tobacco
建立了基于硅烷化-GC-MS/MS 技術(shù)的煙葉中有機酸分析方法,本方法可分析的目標化合物多,涵蓋了C1~C20脂肪酸、羥基酸、芳香酸、氧代酸等,本研究中共定量分析了煙草中的42 種有機酸。本方法精密度好,準確度高,操作簡單。與一級質(zhì)譜檢測方法相比,本方法靈敏度與選擇性大幅提高,對于在一級質(zhì)譜上檢測不到的目標物(如:異丁酸、4-氧代壬酸、3-苯基丙酸、2-甲氧基苯甲酸)、有干擾不能進行準確定量的目標物(如:丙酸、巴豆酸、4-甲基戊酸、肉桂酸)及含量較低的酸性成分(如:2-辛烯酸、十一酸、12-甲基十四烷酸、十七酸、二十酸等),均可準確定量。本方法可用于研究不同類型及同一類型不同香型煙葉中的有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