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珊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急癥科,遼寧 沈陽 110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是由肺組織終末細支氣管遠端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等出現(xiàn)肺氣腫,氣道壁彈性降低所致[1],患者存在明顯的不可逆性呼吸功能損傷,一旦合并感染,容易引起呼吸衰竭。COPD急性感染者的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食欲減退、上腹脹滿[2],如合并呼吸衰竭則可見雙肺布滿濕啰音、心率增快、血壓降低等,如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將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針對COPD急性感染者,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者,治療上首選無創(chuàng)呼吸機干預,且需密切觀察患者疾病進展情況,隨時做好氣管插管甚至氣管切開的準備[4],此類患者存在明顯的炎性反應增高表現(xiàn),病情嚴重,病死率高,故在治療期間應加強護理干預與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個性化護理為護理人員通過嫻熟的護理技能結合專業(yè)護理知識,從患者個體化病情出發(fā),進行最適的宜護理干預,護理過程中融合個性化理念實施細致性護理,有效地保證患者病情得及時控制,促進患者康復[6]。為更好的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的臨床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討個性化護理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所有入組者均通過臨床表現(xiàn)、肺功能檢查、生化檢查等診斷而確診。入組前,患者本人或其監(jiān)護人簽署入組同意書,同時本研究已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颊吣挲g為50~70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低血容量、語言及聽力障礙、精神疾病、對擬定使用藥物過敏、對擬定使用治療方法存在禁忌證以及簽字拒絕入組者。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50~70歲,平均(63.21±2.11)歲;COPD病程5~30年,平均(21.41±2.51)年;發(fā)病時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American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Ⅲ級者19例,Ⅳ級者2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0~70歲,平均(63.31±2.01)歲;COPD病程5~30年,平均(21.51±2.62)年;發(fā)病時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者20例,Ⅳ級者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COPD病程及發(fā)病時心功能NYHA分級等參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全面體格檢查與生化檢查,明確診斷后進行對癥支持治療,維持患者呼吸功能穩(wěn)定,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護理上,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以遵醫(yī)囑配合治療為主,結合一般護理、心理護理、藥物治療護理等;觀察組則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方面: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關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危害以及實施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的有效性、治療方法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改變患者生活習慣。②加強心理護理:實施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期間,針對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波動,如焦慮、緊張、恐懼等負面心理,結合患者個體化心理狀況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并囑患者家屬與其多交流與溝通,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給予家庭情感支持。③實施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針對護理: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體位配合,建議采取半臥位,并在進餐后間隔至少1 h方可應用呼吸機治療,結合患者病情選取合適面罩,并注意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加強翻身拍背,提高其主動排痰能力,避免通氣不足。在撤離呼吸機治療后,立即實施吸氧治療,指導呼吸配合,提升肺功能。④飲食護理干預:建議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盡量多補充維生素,避免辛辣、油膩、油炸食物,多食新鮮蔬果,補充優(yōu)質蛋白,規(guī)律飲食,平衡膳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間及總住院時間,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行氣管插管比例及救治成功率,分析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圣喬治呼吸問卷(St George's Breathing Questionnaire,SGRQ)評分變化情況。
1.4 評定標準 使用呼吸機治療時間:主要統(tǒng)計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的時間。住院時間:發(fā)病后入院至康復出院時間。生活質量通過患者的SGRQ問卷進行評估,本問卷共計76項,總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證明受評者呼吸功能相關生活質量越差。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進行,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間、總住院時間及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等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使用t檢驗;氣管插管率和救治成功率等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總住院時間亦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及總住院時間對比(d,)
表1 兩組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及總住院時間對比(d,)
2.2 兩組患者行氣管插管比例及救治成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再插管率低于對照組(P<0.05),救治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行氣管插管比例及救治成功率對比[n(%)]
2.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GRQ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比較(分,)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比較(分,)
COPD多因終末細支氣管遠端肺泡、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囊等彈性降低,導致肺組織順應性降低,一旦合并感染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患者死亡[7]。COPD急性發(fā)作時容易合并呼吸衰竭,此時患者存在有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多重衰竭,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治療上進行有效的呼吸功能支持十分重要,首選為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9]。鑒于發(fā)病后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各類炎癥及并發(fā)癥,治療過程中的有效配合對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十分重要[10]。個性化護理則建議護理人員通過嫻熟可靠的護理技能及護理知識,從患者個體化病情出發(fā)[11],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飲食及心理干預等[12],給予患者最全面、細致的護理干預[13],確保患者病情得到早日康復[14]。
針對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本研究觀察組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間及總住院時間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總住院時間亦短于對照組。結果證明,針對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減少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間,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另外,針對兩組行氣管插管比例及救治成功率對比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再插管率低于對照組,救治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結果說明,針對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對降低氣管插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有積極意義。最后,針對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比較發(fā)現(xiàn),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GRQ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對照組。這進一步證明,針對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價值。
針對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上多建議實施無創(chuàng)呼吸機干預,治療過程中還應結合有效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確保患者臨床治療效果[15]。尤其是本研究觀察組實施的個性化護理,護理人員的基本能力結合患者實際病情,根據(jù)護理人員所掌握的護理技能與專業(yè)知識,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效的促使患者治療過程中保持最佳狀態(tài),減少不良心理情緒出現(xiàn),減少各種并發(fā)癥與不良反應發(fā)生,從而實現(xiàn)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針對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地縮短呼吸機治療時間,減少住院時間,提高臨床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