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商丘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精神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抑郁癥是臨床常見精神障礙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且患者多伴有心境低落、睡眠障礙、意志活動減退、食欲減退等軀體癥狀,影響患者遠期生活質量。臨床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度洛西汀是臨床治療精神障礙疾病常用藥,但長期使用毒副作用大,療效欠佳。改良電痙攣治療(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物理治療方法,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具有療程短、起效快等特點,臨床應用效果顯著[1]。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商丘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8例中重度抑郁癥患者,旨在探討MECT輔助治療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商丘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8例中重度抑郁癥患者,依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39例)和輔助組(39例)。對照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25~55歲,平均(40.57±6.43)歲;病程1~12 a,平均(4.48±1.19)a;抑郁程度為重度5例,中度34例。輔助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24~55歲,平均(40.13±6.74)歲;病程2~12 a,平均(4.32±1.26)a;抑郁程度為重度4例,中度35例。對照組和輔組組年齡、病程、抑郁程度、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商丘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中抑郁癥診斷標準[2]。(2)排除標準:①孕婦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高血壓、心臟病及嚴重內科疾?。虎郯橛醒哉Z、認知障礙;④有藥物依賴;⑤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⑥惡性腫瘤;⑦對本研究相關藥物成分過敏;⑧不配合本研究。
1.3 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 接受度洛西汀(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61)治療,每次40 mg,每日早餐時頓服,治療期間應根據病情調整劑量,最大加量可達每次60 mg。連續(xù)治療6周。
1.3.2輔助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MECT輔助治療。治療前6 h禁止飲食;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建立靜脈通道,緩慢注射阿托品0.5 mg、丙泊酚1~2 mg·kg-1,實施麻醉誘導;待患者睫毛反應消失30~60 s,立即注射琥珀酰膽堿1 mg·kg-1;嚴密監(jiān)控患者監(jiān)測呼吸、脈搏及血壓等生命體征,采用美國鷹賽醫(yī)學技術公司生產的醒脈通Ⅳ型電痙攣治療儀進行MECT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采用雙側電極法,治療電極位置統(tǒng)一放置于雙顳側,治療劑量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設置刺激電量。每周2~3次,共12次,連續(xù)治療6周。
1.4 觀察指標
1.4.1療效 顯效: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減分率≥75%。有效:HAMD評分減分率為25%~74%。無效:未達以上標準。將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
1.4.2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功能缺陷程度 采用心理狀態(tài)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共90個項目,每項0~5分,分值越低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評估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共10項,總分0~20分,分值越低表示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越輕。
1.4.3細胞因子 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治療前后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所用試劑、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4不良反應 包括惡心、納差、頭暈、震顫等。
2.1 療效對照組無效15例,有效8例,顯效16例;輔助組無效4例,有效14例,顯效21例。輔助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74%(35/39),較對照組的61.54%(24/39)高(χ2=8.419,P=0.004)。
2.2 SCL-90評分、SDSS評分治療前,對照組和輔助組SCL-90評分、SD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和輔助組SCL-90評分、SD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輔助組SCL-90評分、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輔助組治療前后SCL-90評分、SDSS 評分比較分)
2.3 細胞因子治療前,對照組和輔助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和輔助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輔助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和輔助組治療前后血清IL-6、IL-1β、TNF-α 水平比較
2.4 不良反應對照組惡心1例,頭暈1例,納差1例;輔助組惡心2例,頭暈1例,納差1例,震顫1例。輔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2.82%(5/39)]與對照組[7.69%(3/3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39,P=0.709)。
抑郁癥是精神心理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疾病負擔等特點,據報道,全球抑郁癥發(fā)病率約為11%,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嚴重,患者易產生自殘、自殺等行為,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早期進行有效治療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
度洛西汀屬于新型抗抑郁劑,能抑制神經元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提高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改善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同時,度洛西汀具有較弱多巴胺再攝取阻斷作用,能抑制腦和脊髓下行痛覺通路,從而改善患者軀體疼痛癥狀。但長期臨床研究證實,度洛西汀治療重度抑郁癥患者效果欠佳,且易引起納差、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預后[3]。MECT是在傳統(tǒng)電休克治療基礎上進行改良,運用肌肉松弛劑、現(xiàn)代麻醉等技術,使患者麻醉狀態(tài)下肌肉處于松弛狀態(tài),再給予控制量脈沖刺激,使大腦發(fā)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改善大腦代謝,恢復大腦正常功能。與藥物治療相比,MECT具有安全、有效、經濟等優(yōu)點,且在治療過程中,持續(xù)性給氧,保護了大腦細胞生理功能[4]。相關研究證實,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MECT,能有效控制患者精神癥狀,尤其對伴有自傷、自殺、妄想、幻覺、木僵等治療難度較大的精神疾病患者效果顯著[5]。本研究結果顯示,輔助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SCL-90評分、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MECT輔助治療中重度抑郁癥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降低社會功能缺陷。
細胞因子為免疫、神經、內分泌間信息交流的重要物質,影響神經遞質、神經肽間平衡,并可調節(jié)神經遞質,參與神經系統(tǒng)疾病生理及病理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癥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顯著升高,可能參與發(fā)病過程[6-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輔助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可能與MECT通過神經可塑性發(fā)揮抗抑郁作用有關。
綜上可知,MECT輔助治療中重度抑郁癥效果顯著,能降低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降低社會功能缺陷。此外,本研究選取較少,患者易受地理因素、個體因素、社會因素等多方面影響,且隨訪時間較短,臨床結果存在局限性。因此,臨床需要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進行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其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