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莉
(廣東省廣寧縣廣寧第一中學 廣東 肇慶 526300)
這篇文章簡單探討在廣東省藝體生歷史個性化教學中的策略和實踐,在這之前,需要分析三個大的背景,一是2017年歷史新課程標準的推行;二是2018年廣東省新高考改革具體政策;三是廣東省藝體生的學情。然后再談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藝體生的個性化風格,進行個性化的教學,以增強藝體生學習歷史科的興趣和提升歷史科成績。以下,我們分而討論。
1.2017年又一輪新課改,歷史學科方面最大的變化是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了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理論、歷史意識、證據(jù)意識、核心能力和人文情懷。除了識記、理解知識,還包含了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要求,并能運用歷史思維思考和解決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2.2018年廣東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式推行,本屆新生在2021年高考時,采用新高考規(guī)則。按照方案規(guī)定歷史不僅是合格性考試科目,每個同學都要學習。同時又是選擇性考試中“3+1+2”模式中的“1”;“3”指語數(shù)英,采用全國卷;“1”指學生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主科,“2”指在剩下的四科中選擇兩科。這就把學生的選科范圍縮小到物理類和歷史類共計12種選擇,并把選擇性考試成績是作為夏季招生的主要依據(jù)。根據(jù)以上新高考改革政策來看,物理/歷史成為必選,而藝體生因為其學習的特殊性,需要在同等三年的時間內(nèi),比普通生多學習一大類課程,學習壓力更大,所以,他們選擇歷史類的可能性比較大。
3.廣東省是一個高考大省,藝體生人數(shù)近三年都在上升,但總體的藝術類院校招生計劃在縮減,所以,對于藝體生來說高考競爭壓力更大。而且,廣東省術科招生采用專業(yè)科和文化科按百分比算出來的綜合分進行錄取,實行雙上線。所以,專業(yè)科好還不行,文化科成績也是關鍵??傮w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往往是因為興趣或者文化科成績不理想而選擇體藝類。這樣就造成了體藝類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風格,即喜歡上專業(yè)課,對文化科帶有很強的厭學心理。
在以上的背景和前提之下,如何根據(jù)藝體生的特點,教師教好歷史課、學生愛學歷史課成為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探討的問題。以我所在學校為例,以一些案例來探討體藝類學生的個性化歷史教學。
我校是以體藝為辦學特色的綜合性普通高中,配備專業(yè)的體藝老師和訓練場地。以我所在的年級為例,有體育班1個,音樂班1個,美術班3個,共計239人,且都為歷史類選科。
如何把個性化教學落到實處?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主題為“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講述1840年以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史、中國人民的抗爭史、社會各階層的探索史。在學習本單元之前,針對不同的體藝班布置不同的任務,并要求他們在本單元結束后上交成果。本單元的課時長,留給學生的時間較多,是比較合適的。如美術班要求他們體會整個中國近代的歷史特點,選取一個歷史事件或者片段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素材自選、類型自定、可素描、可油畫。最終的結果呈現(xiàn)有色彩畫“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zhàn)爭的炮火”、“五四愛國運動中的學生游行”、“嘉興南湖的游船”等,手抄報“太平天國運動”、“《辛丑條約》簽訂”、“抗日戰(zhàn)爭”等,有素描“以身殉國鄧世昌”、“開槍的黃興”“長征中的毛澤東”等,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教師在復習本單元時,還可以根據(jù)時間順序把作品排列好,根據(jù)作品來復習課本相關知識。
再如音樂班,舉辦一次音樂匯演,讓學生自行根據(jù)課本所學知識,尋找符合中國近代歷史特點的歌曲來演奏,或者直接選取近代中國著名的音樂家的作品來表演。在最終的匯演中,學生演唱了《說唱義和團》、《十送紅軍》、《松花江上》等,演奏了《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等,表演了話劇《茶館》,朗誦了《少年中國說》等等。學生在準備表演時通過不同途徑了解中國近代歷史,把專業(yè)學習和歷史課堂結合起來,專業(yè)能力和歷史知識都得到了增長。
那么在體育班呢?充分利用體育生熱血好動的個性特點,我們舉辦了兩次模擬戰(zhàn)爭。選取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把班級同學分成兩個陣營扮演交戰(zhàn)雙方。然后給學生的任務是:搜集了解戰(zhàn)爭的背景、過程、雙方的軍事實力以及歷史結果,然后在操場進行戰(zhàn)場模擬。第一次模擬后,會給失敗的一方提出問題:失敗的原因?如果要取勝,在當時要怎么做?然后讓學生回到歷史課本中,把相關的知識點記憶下來。
在實際教學中選取這一單元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樹立學生的唯物史觀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樹立學生的時空觀念即掌握1840-1949年這個時間段內(nèi),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樹立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即通過學習課本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史料進行辨別,同時論從史出;培養(yǎng)學生進行歷史解釋的核心能力,對歷史事件做出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從繪畫、歌曲和模擬戰(zhàn)爭中感受革命先輩們的敢為天下先、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還可以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從而帶動藝體生學習其他科的興趣,為藝體生提升文化科成績做出貢獻。
對藝體生的個性化教學,一是要結合藝體生的興趣愛好,二也要選取合適的課本內(nèi)容進行整合。后來在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單元的“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中,我們也采取了類似的教學方法。賞析名畫、名曲,用不同的繪畫風格畫一幅自畫像,拍歷史事件微電影并播放等。
目前,對于藝體生歷史課堂個性化教學的策略和實踐時間還很短、程度還很淺,以后會更多研究課本、研究藝體生、研究教學,爭取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