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學生閱讀寫作指導時不應該囫圇吞棗,要讓學生閱讀有針對性,精益求精地選擇合適的文章進行品讀、精讀。讀書是一個沉思的過程,能為學生帶來新奇的思路。閱讀選擇對于小學教師來說也是比較關鍵的。在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時,首先要根據(jù)課程標準選擇出適合學生理解、耐讀的文章閱讀,好的閱讀才能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例如,在學習課本知識之前,我會事先準備此作者的一些其他優(yōu)秀文章,在課堂之前,我會給學生深情朗讀文章,把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起來,讓學生在聽有感情的朗讀后,感受閱讀的魅力。經(jīng)典文章猶如一股清泉,能為學生帶來的不僅是知識積累,更是靈感的頓悟。每一篇動人心弦、發(fā)人深思的優(yōu)秀文章,都是作者對生活的提煉,精品閱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在腦海跳躍,讓閱讀的感受不再枯燥,讓小學生在思維成長階段接受精神的洗禮。
閱讀一篇文章對于學生來說很容易,但是文章除了本身閱讀的韻味外,還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文章之中隱藏的魅力。此時需要對文章進行點評。小學生可能年齡偏小,對美的感悟比較淺,教師要對學生朗讀的方式、情感、語速等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感受優(yōu)美文章的同時,找到文章的靈魂點。教師還要對文章隱藏的內(nèi)涵進行點評,點評出文章的經(jīng)典之處,讓學生不斷培養(yǎng)出對美的深層體會。教師也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點評,找到學生在閱讀中好的地方,及時進行鼓勵,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教師對學生閱讀點評也要從寫法到語言再到作者的情感,研究要到位,并用合理方式表現(xiàn)出對文章的喜愛,評就是研究,研究一定會有思考,這就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寫作對于小學生來也是比較關鍵的。小學生寫出來的東西不一定都特別好,但是教師要對不同學生進行指導,用切實可行、學生易理解的方式進行點評,只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學生寫作水平才能穩(wěn)步提升。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點評學生的文章,讓寫作的學生感受到寫作的問題以及自己的長處,也讓點評的學生學會如何鑒賞文章,對于他們自身寫作來說也能得到提升。例如:學生每次寫完作文,我都會抽出一部分文章中的實例,對全班學生進行詢問有沒有經(jīng)歷過類似事情的同學。這時候很多學生會興奮地舉起手,我會抽取部分學生,讓學生講事情的具體經(jīng)過,然后讓這位學生點評寫作學生的作文,最后我會給大家具體分析這篇作文的亮點和不足,讓學生加深印象,并在過程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累豐厚的知識,創(chuàng)作需要積累很多的素材。教師讓學生閱讀寫作的一個關鍵,便是讓閱讀寫作充分回歸生活。學生閱讀的很多經(jīng)典文章,我們都可以在現(xiàn)實中找到相關的影子。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現(xiàn)實中見到的一些例子和文章進行對比,然后總結(jié)出作者當時寫作的思想感情。教師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多帶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多觀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景色、事件、人物等,結(jié)合閱讀過的文章,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寫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定要順手拈來,而要在生活中學會隨手寫,隨筆寫出當時對生活的感悟。例如,每周放學的時候,我都會給學生布置隨手記作業(yè),讓學生記錄下假期發(fā)生的事情,讓學生形成習慣,每天記錄一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便的時候我也會經(jīng)常帶學生走出教室,帶學生看外面的美好景色,讓學生在有氛圍的環(huán)境中有所感悟,之后讓學生寫下當時的感悟,并對學生寫的文章進行點評,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更加懂得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不要拘泥于課堂。契訶夫曾對一位年輕作者說:“你看這堵墻,似乎他連一點有趣的地方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它,就會在那里面有所發(fā)現(xiàn),找到別人以前沒注意到的東西,那你就可以把它寫下來。”如果學生不走進生活觀察,連簡單的一堵墻也發(fā)現(xiàn)不了,更談不上創(chuàng)作的靈魂了。
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有義務總結(jié)教學方法,對合適的教學思路進行整理,不斷取其精華,并在教學工作中實踐,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寫作。讓學生不要只是簡單應付考試去學習,要讓學生積極主動閱讀寫作,讓學生在閱讀寫作過程中感受到經(jīng)典文章的美,培養(yǎng)學生文采和閱讀寫作能力。教師對于學生閱讀寫作的方式更要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不要一概而論,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