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清
(甘肅省臨夏州臨夏縣北塬鎮(zhèn)中林小學 甘肅 臨夏 731800)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與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也逐步走向成熟,這個階段是他們各項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而且這個階段的德育教育對于他們今后人生道路的發(fā)展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它豐富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精神世界具有熏染與潛移默化地影響,這對于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高質量落實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為了實現(xiàn)小學高年級學生在今后學業(yè)道路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就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以教學任務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合理的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將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放在與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同等教學地位上,開展有深度的語文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成為有文化、有素質的綜合性優(yōu)質人才,以此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經過了基礎的學習教育,但是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還未真正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斷力與正確的價值觀念,還不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而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探究欲望極強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們會本能地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進行主動探究,但是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足,再加上他們的自律性較低,他們在生活探究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嚴重影響到他們價值觀念的形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合理的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與教學任務進行有機融合,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具有濃厚德育氛圍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收獲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學會全面客觀地去認識生活中的事物,運用正確的觀念進行思考,妥善地處理各項事物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以此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價值與意義。而且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合理落實,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價值,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為學生未來道路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基礎。除此以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合理的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還可以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開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眼界,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進一步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以更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開展語文知識的深入探究,進而促進語文教育的長遠發(fā)展??偠灾⒌聵淙私逃砟顚τ谛W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以及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說都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對其提起充分的重視,學會合理地借助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將其進行有效地落實,以此推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全面發(fā)展。
2.1 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現(xiàn)在學生所接觸到的教材內容都是經過教育部門精挑細選的文化精華,這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中有的為我們塑造了精神豐富的人物形象、有的向我們展示了祖國的大好山河、有的傳播了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還有的帶我們領略了極富情趣的異國風光,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帶我們感受了文學世界中所蘊含的濃厚人文氣息,這對于學生精神世界的升華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意義。[1]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就可以從教材中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入手,帶領學生共同挖掘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德育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感受文學作品魅力的同時接受到真善美的思想教育,以此達到寓教于理、寓教于情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時,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困的情況下,主動收養(yǎng)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這篇文章不僅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同時也向我們傳達了桑娜和漁夫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為了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收獲的最大化,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對這篇課文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將自己設身處地的融入故事人物中,與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上的交流與溝通,這樣不僅更便于學生深入地去剖析人物的心理、對話描寫及環(huán)境描寫,強化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還能讓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挖掘到故事主人公的美好心靈,感受人世間互相關愛的真情,陶冶學生的精神情操,促使學生在高質量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的同時形成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美好品質,以此實現(xiàn)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推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2.2 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僅僅是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運用這些價值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確的抉擇與判斷。[2]為了讓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落實質量得到有效地保障,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時就可以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進行德育知識的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文教學知識,保證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還能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升華,讓德育教育的成果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實踐,已達到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效果,推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這篇文章主要是向我們介紹了一些關于地球的知識,教育我們應該如何善待地球。在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破壞地球環(huán)境的情況?如果這些情況不能得到有效地解決,那么會對人們今后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學生探究完這兩個問題以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改善生活中破壞地球環(huán)境的情況?通過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件進行反思,可以強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地球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它與人類的衣食住行和經濟發(fā)展具有非常密切地聯(lián)系,人類要想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愛護地球。同時,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引導,還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知識學習中內化自己的行為,學會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地球,提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以此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2.3 進行課堂評價體系的完善。古人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廣泛的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的思考,明確的分辨,踏踏實實的實行。[3]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做到這些就一定要對課堂評價提起充分的重視。有效的課堂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整,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學會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積極地進行自我反思,學會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行為價值觀念。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判斷力形成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想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開展中就一定要注重進行課堂評價體系的完善,讓學生能夠在有效的課堂評價中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學會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完課堂知識以后,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進行評價,為了讓課堂評價更加全面客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引導學生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每一個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認為自己在課堂學習中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還需要進行進一步改進,在學生自我點評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其他學生對其評價進行補充,最后教師再將所有評價與自己在課堂上的觀察情況進行整合,給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學習建議,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不足,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調整。通過在課堂上完善評價體系,不僅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指出一個明確的前進方向,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時常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形成精益求精、防微杜漸的良好品質。
總而言之,小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擔,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是保證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小學高年級段作為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教師在這個階段開展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起高度重視,合理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高質量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精神情操,以此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培養(yǎng),推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綜合性優(yōu)質人才的培養(yǎng),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