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燕銀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夏良小學 廣東 廣州 510445)
批注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可以促進深入閱讀,具有很高的價值。批注式閱讀是一種以主動探究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實踐活動。批注式閱讀教學就是將傳統(tǒng)的批注引入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圈點勾畫,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解讀文本、進行內容理解、情感體悟、表達賞析和質疑問難;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交流,開展學生、文本、編者、教師之間的“對話”,將聽說讀寫語文實踐活動融于其中,達成各項學習目標的閱讀教學。[1]
預習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也是整個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課文的效率。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預習是“練習閱讀的最主要的階段”。①批注式閱讀在課前預習時就應該開始,應是小學中高年段學生預習課文的常規(guī)要求。研究小學中高年段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方法,預習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預習時做好閱讀批注,可為批注式閱讀課堂譜寫必要的前奏。
搭建個性化閱讀平臺,讓學生有更多閱讀批注的時間和空間。批注式閱讀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獨立的閱讀感受。但課堂教學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學生閱讀的時間是緊湊的,跟隨著教師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教學步驟,學生失去了閱讀的主動權。課堂閱讀體驗的時間不能保證,感覺不扎實。而預習正好可解決這個問題。
預習安排在課前、課外進行,這樣就讓學生有相對寬裕的時間自主批注,也就是給他們充分閱讀、自由表達理解和感受文本的機會。其次,預習是學生初次接觸課文,此時,學生想法與感受沒受到其他人影響,猶如一張白紙,自主閱讀批注有利于學生開展想象。
葉圣陶先生說:“預習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雹谡n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批注預習,只要每次預習有所得,帶著預習的所得所疑進入課堂,就能更好地體現(xiàn)課堂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學習的預見性和針對性。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批注,以學生預習中的興奮點、弱點、盲點來合理設計、安排課堂教學,搭建師生、生生交流的平臺,優(yōu)化課堂整體結構以至優(yōu)化課堂細節(jié),會使得課堂教學更高效。
教師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寫批注,讓學生細細讀課文,品味課文。
2.1 激發(fā)批注興趣。托爾斯泰認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睂τ谂?,中高年段的學生一開始并不會太熟練運用,教師要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領他們進行批注。
(1)利用名人效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常給學生講偉人、名人如何利用批注進行閱讀的,激發(fā)學生批注的興趣。生動的例子有毛澤東的“不動筆墨不讀書”,毛澤東喜歡看史書,看過的史書都有圈點勾畫的痕跡,《二十四史》被他反復批注了三次。[2]毛澤東年輕時讀《離騷》,用蠅頭小楷寫下了大約一萬字的批注,在他讀過的書幾乎都留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批注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探究批注的樣式和內容。課余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名師注解版本的名著名篇,如《紅樓夢》《城南舊事》《愛的教育》等,里面有名師的全方位批注,書中的閱讀批注方法能起很好的借鑒和指引作用。
(2)教師示范引領。指導小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批注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師直接、直觀地提供示范。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批注,教師備課時也先對文本作規(guī)范的品讀批注,并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感悟、展示批注式閱讀的過程。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批注的實效,又能指導學生準確掌握批注符號、批注方法。教師還可利用課堂具體介紹批注式閱讀的相關知識,或精選一些文段進行批注示范與練習,引導學生交流批注的感悟,體會批注式閱讀的妙處,以激發(fā)學生“我也來批注”的愿望。
(3)營造批注氛圍。教師注意布置教室批注閱讀的氛圍,張貼一些有關批注閱讀的名句名言,如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不動筆墨不讀書”等等,營造濃厚的批注閱讀氛圍。還可在教室給閱讀批注辟一方展示的舞臺,把師生得意的批注、精彩的批注貼出來,讓大家欣賞、點評、學習、促進,讓學生對批注更有興趣、更主動,讓批注閱讀蔚然成風。
2.2 統(tǒng)一批注方式。教師有必要在批注前統(tǒng)一批注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序進行批注預習。
一是批注符號統(tǒng)一。為了便于交流,批注的符號以固定為好,不隨意更換,符號的種類也不宜過多,使用時注意簡潔美觀。我們借鑒資料并結合師生平時的使用習慣,提出了一套預習、課堂通用的批注符號,明確了文字批注的位置。
◆批注符號
(1)用數(shù)字序號①、②、③ ……標在自然段段前。
(2)用“‖”“/”劃分段落與層次(停頓)。
(3)用“____”劃生字新詞。
(4)用“ ? ”圈疑難的字詞。
(5)用“△△△”標句子中的關鍵字詞。
(6)用“”劃重點句、優(yōu)美句子。(7)用“ ?”標注自己疑問的詞、句等。
批注符號固定下來后,教師提醒學生預習時采用符號批注和文字批注兩種方式相結合進行閱讀批注。平時教師在黑板上、實物展示平臺上、課件里也經(jīng)常示范使用這些符號,逐步滲透、鞏固運用。
二是批注位置和用筆的統(tǒng)一。教師要讓學生按照統(tǒng)一的位置進行眉批、旁批、夾批、尾批,而不是只要見空白處就隨意批注。建議學生預習時用鉛筆做批注記號,這樣在課堂合作交流時,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修改。學生堅持使用統(tǒng)一標準的批注符號、批注位置、用筆分明,可以培養(yǎng)規(guī)律的閱讀批注習慣,方便長期批注。
2.3 細化預習批注的內容。讓學生預習批注的內容不宜過泛、條目繁多,否則會導致學生對預習敷衍了事、甚至厭惡,這就違背了我們讓學生預習的初衷。教師可根據(jù)中高年段學生的閱讀特點、課標的要求精心制定出具有層級性的切實可行的預習批注內容,循序漸進,中高年段的批注要完成低年段的起碼要求,每個年段都是前一年段的延續(xù),每個年段都要留下閱讀的痕跡,作出相應的有效批注。如中年段,詞句學習方面新課標“側重考察通過重要詞語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閱讀目標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3]。我們可以注重引導學生在預習時,對于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借助查工具書等途徑作注釋批注;自由批注了解到的課文內容或有疑問的地方。
2.4 批注的方法在學生對批注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和期待后,我們因勢利導教給預習批注的方法。(1)批注讀中所獲。教師引導學生預習時充分閱讀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自己閱讀時的收獲、見解進行批注。批注的可以是詞語的意思;多音字的讀音;有關作者或作品的資料信息;概括的課文主要內容;嘗試解答課后的問題;對課文內容體會較深的地方;根據(jù)課文內容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等等。為了生成有效的批注,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預習時怎么讀、讀什么、為什么讀和讀到什么程度等要有所設計和規(guī)劃,給學生預習以明晰的閱讀方向,切實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和批注質量。考慮到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批注要求不宜虛高,可以采用由易到難的方式,讓學生有個適應的梯度。預習是個性閱讀,由于學生閱讀能力有高低、理解有淺深、正誤之分,只要認真去完成,收獲無論大小多多益善。允許學生的批注與教師的預設有偏差,這樣可以照顧到班上絕大多部分的學生,包括潛能生,逐步幫學生建立預習的自信心、成就感,調動學習積極性。(2)批注讀中所惑。學貴有疑。朱熹《訓學齋規(guī)》中有云:“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是疑?!雹劢處煿膭顚W生預習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的不理解做上批注,大膽質疑;同時給學生指點質疑方法,提高學生預習批注質疑問難的水平。引導根據(jù)課題提問,如預習《圓明園的毀滅》這課,可以提“圓明園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毀滅?”“圓明園是怎么毀滅的?”等等問題;就課文中不懂的詞語、句子進行提問;對文章內容質疑,如《紀昌學射》中飛衛(wèi)為什么先要紀昌練習眼力?……還可以從矛盾處質疑,課文中常有些地方看似矛盾,可又合情合理,值得琢磨;注意標點符號的運用,特別是省略號、引號、嘆號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質疑的地方去批注等等。
心理學研究證明:帶問題讀一遍比不帶問題讀五遍效果要高。預習時會提問題,既能幫助理解課文,又能讓學生帶著批注的問題到課堂上學習,他們學習的目的明確、態(tài)度積極、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自然會更好了。
(3)利用好助學系統(tǒng)。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時根據(jù)助學系統(tǒng)如單元導語、語文要素,結合精讀課文的課后練習,或略讀課文文前的閱讀提示,文中的小貼士和泡泡等,找思考的落腳點進行批注。如學生預習《獵人海力布》時,可以帶著課后問題“課文寫了海力布的哪幾件事”去閱讀,在閱讀中歸納、概括。又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五自然段旁的泡泡“我發(fā)現(xiàn)這段話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學生預習時可借助這個泡泡的提示試著去勾畫這個自然段的關鍵句。
批注式閱讀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絕不意味著放棄教師的必要指導。雖然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并不是每一個讀者都是對的,即使對,也不是都達到同樣的深度和高度。所以教師應當從方法上切實指導學生預習批注,引導學生較為深入地和文本對話,做出既富有創(chuàng)造性又合乎文本實際的解讀。[4]
如果教師強調預習,引導、鼓勵學生認真去預習批注,而對預習的成果缺少真正的關注,不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時間一長,學生會覺得預習不預習一個樣,漸漸失去了對預習的興趣,不能持之以恒。美國著名專家西蒙說:“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fā)生學習興趣”。因此,對學生的預習批注除了重在指導外,一定要對學生的預習有檢查有評價。[5]
3.1 教師及時檢查。葉圣陶先生指出:“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察必須認真?!雹芪覀儼杨A習批注作為一份作業(yè),并開設“預習本”,讓學生預習時在課本上做批注,過長的批注、課外搜集的材料等還可整理到預習本上。教師在上新課前檢查學生課本的批注,并批改預習本,這樣讓預習有跡可尋,有形可據(jù),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預習后對教材的掌握情況。而教師對預習的重視,勢必也讓學生潛移默化并養(yǎng)成自覺預習、批注預習的習慣。
3.2 提供展示批注舞臺。小學生尤其到了中高年級,都是極有表現(xiàn)欲望的,當他們認真完成預習閱讀批注,就會迫切期待能有一個展示自己批注成果的機會。上新課前,我們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鼓勵同學間相互討論,共同交流各自的預習批注;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安排學生展示自己批注中的閃光點,比如有價值的質疑,有見解的點評,有深度的感悟等;在教室的宣傳欄給閱讀批注辟一方展示的舞臺,把學生得意的批注、精彩的批注貼出來。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預習批注的積極性,并促成批注式閱讀習慣的長久保持。
3.3 教師注重評價。《語文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5]在批改預習本時,教師要多留一些表揚性或鼓勵性的評價。在課堂交流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批注中的精彩之處,給予激勵評價,樹立典范,肯定學生獨到的見解和創(chuàng)新之處。當然,對理解偏頗和錯誤的,要予以及時的指正。對于總是故意敷衍了事的學生,教師則要通過評價督促和勸導,告訴學生該怎樣去做。針對預習批注的評價,教師要適時,要適度,而又不一味夸張,鼓舞學生更有信心。批注式閱讀看起來易操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還需要我們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和完善,讓批注式閱讀更好地為教學服務。[6]
注:
① 轉引自劉建.葉圣陶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74.
②轉引自梁俊.關于預習的一些思考[J].雙語學習2007(11):102.
③朱熹.訓學齋規(gu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98.
④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