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容
(重慶市巴南區(qū)百節(jié)小學 重慶 巴南 401300)
我們國家現階段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統(tǒng)一實施的具有普及性、強制性、免費性的學校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實現社會公平的起點。全國義務階段的小學生都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然而,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有所區(qū)別的。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策略只能照顧大多數人,存在學困生“學吃力”,優(yōu)等生“學不夠”的現象。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就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心血,無論在課堂上或是課余時間都要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輔導。
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把學生分為三個大組。第一組由成績較好的學生組成,第二組由中等生組成,第三組由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組成。我班分層實行彈性機制,不固定分組,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進步顯著就可以上調,學習吃力則可以下調。具體分組時,老師說話一定要考究,尊重每一位孩子,千萬別傷孩子們的自尊心。
3.1 家庭輔導。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與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懂得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僅靠教師在學校輔導學生,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和老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讓孩子進步更快。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我們的學生家長或許他們在某一領域比我們強,但是他們對如何輔導孩子未必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需要我們老師的引導。因此每一個需要輔導的孩子,我都會和家長進行單獨溝通,告訴家長孩子在家,家長應該怎么做。
比如:這個寒假由于受“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孩子和家長都留在家中,這對平時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家長來說恰是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好時機。
按照上級“停課不停學”的精神,我通過網絡統(tǒng)一發(fā)一些學習資源給家長,幫助他們輔導孩子。一部分文化程度差的家長,我就單獨給需要輔導的家長打電話,告訴他們輔導方法,還通過網絡發(fā)一些學習資料或者鏈接,幫助他們輔導孩子。
結合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的輔導目標。(1)要求會寫的字,必須讀準字音、寫對字形,會聽寫,每一個字至少組三個詞語;(2)要求認識的字要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去掉拼音會認讀,家長可以制作生字卡片讓孩子反復認讀。(3)請孩子們一定先跟著音頻有感情地朗讀,讀熟悉之后試著背誦,盡量每一課都能背誦。(4)語文園地主要學習“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和“日積月累”。 (5)每天閱讀30分鐘的課外書。
第一組的同學完成目標(1—5);第二組的同學完成目標(1—4);第三組的同學完成目標(1—3),如果學習困難,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減慢學習進度,降低要求。
3.2 學校輔導。
3.2.1 課堂輔導。
(1)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課堂永遠是老師的主陣地,老師在課堂上。課堂上的時間雖然有限,但是也離不開對學生的輔導。新授課階段課堂輔導通常是學生在做練習的時候,我會重點巡視學困生,發(fā)現他們不懂的地方,及時補救,就避免了他們“欠賬”。
(2)四年級階段完成新課的教學后,我就把學生分成三個大組。第一組由成績較好的學生組成,第二組由中等生組成,一組和二組課堂上均以閱讀訓練為主,老師為他們選擇一些典型的閱讀篇目。第一組拿到閱讀篇目后自己獨立閱讀,獨自完成閱讀練習,然后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閱讀答案。第二組的同學拿到閱讀篇目后,小組一起讀懂原文,接著一起討論后面的閱讀題,大家先討論后再答題。第三組由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組成,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復習,重點內容以語文基礎知識為主,進行閱讀訓練時,我會把這十來個孩子安排到教室外邊的走廊上,讓他們讀懂原文的內容后,每一道閱讀題都由老師引導,但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只能認真聽,不能動筆寫,老師講完之后孩子們回到座位上自己獨立完成。對孩子們以過程性評價為主。
3.2.2 課后輔導。課后輔導重點是學困生。我主要采用“大老師”教“小老師”方法,“小老師”一對一輔導的模式?!靶±蠋煛蔽視诘诙M的中等生中挑選幾個穩(wěn)重踏實的學生,因為這部分學生平時表現的機會不多,自信心不夠,他們的內心是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老師跟他們安排的工作,他們也會不折不扣地完成。待“小老師”完成規(guī)定任務后,我就負責檢查效果,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學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由本地農村居民和外來務工子女構成,孩子們資質不高,家長的文化程度低,家庭經濟也不富裕,幾乎沒有學生參加校外培訓,全靠學校老師的指導。我任教的2013級一班學生共有40名,有一名是智力殘疾。一年級到六年級,我班語文期末統(tǒng)考及格率均為100%,優(yōu)生率均超過全區(qū)平均水平,學生在各級各類征文比賽中屢屢獲獎。我現任教2019級二班學生51人,期末全區(qū)統(tǒng)考及格率100%,優(yōu)生率96%,平均分95,均超過全區(qū)平均水平。
分層輔導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但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分層輔導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后,尤其是放學后,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和學生的課余負擔,不僅不符合“減負”的要求,而且學生的安全也是一個大問題。目前除了課余時間給學生輔導,作為老師還找不到一個更為合適的時間,所以讓老師很為難。 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從備課、上課的環(huán)節(jié)就開始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盡量減少課后輔導的時間,在提高效率上多下功夫,這才是長久之計。